名师课堂||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家国情怀类作文语言出彩小微技法
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家国情怀类作文语言出彩小微技法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诚哉斯言,写作时若能巧妙、贴切引用诗文名句,自会使文句有意蕴,文章言简意赅,蕴藉深刻。
高考作文亦同此理。巧妙引用,一方面见出考生博闻强记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见出考生良好的展示意识——展示学养,展示积累,字斟句酌,文心雕龙。
但我们也发现,不少考生不善引用,缺乏见识和眼光,或是题记、名句泛滥;或是辞不达意,甚至和主题八竿子打不着;或是陷入“套板反应”,陈词滥桥;甚至不引用倒好,一引用就“露馅儿”——恰恰暴露出积累贫乏和思维低龄,弄巧成拙。
高三、高考作文中,如何引用名句名言,使你借古人“绣口一吐”,就成就斐然华章呢?
【例文】古今成大事、成大器者,莫不是苦读诗书的饱学之士。他们在博览群书、熟读精思之中,博物致知,砥砺才干,以恢弘志士之气,激荡家国之情。
范仲淹自幼熟读经史,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恢弘气度;林则徐饱读诗书,激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情怀;魏源博学参省,方有“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非凡格局,钱钟书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方得学贯中西,成为一代博学鸿儒。更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酷爱读书,戎马倥偬之中,常手不释卷,评点“二十四史”,研读《资治通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雄才伟略,多源于勤学苦读的书生本色。
读书为何?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书中自有黄金屋?太过功利狭隘;书中,自有瓦尔登湖?自有诗和远方?太过风花雪月;读书,难道仅仅是为了诗意的栖居?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这些都还不够!读书,是为了卓越自我,更是为了振兴中华!
——学生读书节国旗下发言稿作文
“人间万事出艰辛”。置身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进程,还是追求人生梦想的小目标,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靠奋斗精神引领。“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淬炼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饮其流者怀其源”。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离不开对劳模的尊崇关心,对广大劳动者权益的有力维护。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时代的楷模。
——2019年高考作文《劳动》
壹
家国情怀系列文章中,恰到好处引用儒家经典,古为今用,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引领现实,会使文章厚重蕴藉。“半部《论语》治天下”,亦是此理。无论是《学习强国》类的庙堂之音,还是《人民日报》黄钟大吕般的时评社论,抑或是脱颖而出的高考满分作文,往往善于从《论语》、《孟子》、《老子》、《周易》等儒学经典中,汲取治国、理政、立德、修身、谋事的智慧,阐发新儒学,提升大境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生机活力,以经国济世,以裨时用,同时也凸显考生格局之大。
贰
贰
一味引用诗文名句,虽典雅但不够鲜活;一味引用哲人妙语,虽隽永但不够鲜明;而恰当运用新词新语(非网络语言),贴近时代,新颖鲜活,又能彰显时代精神,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论治平之策,凸显家国情怀,以彰显18岁的你——新青年怀抱经国济世之才,这正是高考作文看重的。如高考作文,有的学生选择“长城”、“一带一路”等关键词,从封闭“宅居”的“长城情结”到开放扩大“朋友圈”;有的选择“美丽乡村”和“空气污染”,从“最美乡愁”到“大地伦理”、“气候正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热词新语纷至沓来,让人在阅读时如清风扑面,有种“陈言务去”的创新意识,同时又显出考生的智慧。
当然,引用儒家经典、诗文名句、热词新语,往往不是一股脑儿的直接引用、全部引用,很多情况下,需要“仅取一瓢饮”,直击和话题、题旨紧密相关的关键词、关键句,不必求引用完整。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总之,若能充分调动、激活自己平时的积累、语藏,考场上巧妙引用,意到笔随,这些名言名句,自会成为最亮丽的“昆山片玉、桂林一枝”,语言自会才藻丰华,文章自成高格。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