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名校12月联考作文“致敬打工人”名师下水范文

作文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下水作文】

致敬打工人,世俗可神圣
——向《青眼看社会》杂志投稿
徐建华

“打工人”古已有之,原本指受雇于人,为人扛活的人,阿Q、大堰河、闰土……这些“被侮辱与损害者”,都是旧时的打工人。改革开放以来,打工人汇聚成城市的建设大军,进城的农民工,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打工人。一言以蔽之,打工人,这一身份标签,多少带有些“劳力者治于人”的职业歧视的色彩。

而如今,“打工人”火了,成为年度热词新语。打工人队伍不断,一切从事体力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无论蓝领、白领、金领,都傲娇地自成打工人,社会也不再以偏见目之。总之,打工人的走红,显示了劳动者的自我悦纳,也显示着民众的善意和青眼。打工人内涵的嬗变,透出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和观念水位的提升,无疑是一种进步。

李泽厚说:“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青眼相待这些勤勉奋毅的打工人,因为,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身上,无不身上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世俗可神圣,从个人梦到中国梦。

打工人,一方面,为稻粱谋,挣钱养家,仰事俯畜,是世俗的平凡人;但另一方面,他们在磨难中坚强,在逆境中乐观,从不放弃向上的信心和追求。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写字楼里席不暇暖,或像候鸟一样北漂南下……996、白加黑,成为常态。为了孩子的学费,老母的医药费,或是为了在城市里栖身,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

这些个人的梦想,并不瑰丽,充满了烟火气,但绝不卑微。相反,正是一个个打工人为加薪、升职的个人梦,激发出自立自强和工作的热情,从而促进了百业俱兴。一个个打工人,宛如精密的小齿轮,咬合者中国梦的大齿轮,使社会、国家运转如飞。

没有这些打工人,城市就是一片废墟。你可知,港珠澳大桥,每一个铆钉上都浸透了打工人的汗水;摩天大楼、高速公路,那是打工人的勤劳双手的延伸。他们用胼手胝足,实现个人梦想,改变自身命运,也在改变着中国。因此,致敬打工人,就是致敬他们世俗而神圣的梦想。

世俗可神圣,从稻粱之谋走向诗和远方。

“男儿屈穷心不穷”。他们没有体制内工作的优渥,旱涝保收,但他们奋毅坚忍,从像悬崖边的树一样,拼命地向上生长。“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们建设了美丽城市,却始终在城市里流浪。但他们依然坚强,相信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他们仍然顽强乐观的生活、工作。

粗粝能甘,种篱修菊。他们蜗居在工棚里,但从不会在柴米油盐的琐屑、“一地鸡毛”的狼藉中,消磨对生活的热爱。快递小哥雷海为,奔波在大街小巷,但依然细嗅书香;北大保安张俊成,相信除了岗亭和制服,生活中还可以有诗和远方。

他们都是打工人,但从来不以打工的思维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家庭富裕、国家昌盛打工,以劳动为美,以奋斗为荣,这样的打工人,难道我们不该报以善意的青眼和崇高的敬意吗?

【作者简介】

徐建华,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传道授业之余,弄语说文,笔耕不辍。先后在省市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语文教学论文二十余篇。自幼粗通文史,对文言文、作文教学见解独到,曾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己写作文,轻松教作文”、“趣文新史记,轻松学文言”等系列,寓学于乐,别具一格。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