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独子周海婴:历时3年半,仅为得到鲁迅稿酬1240.2元?
1936年10月19日早5点,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上海。
一个多月前,鲁迅在《中流》杂志上发表杂文《死》,文末留下遗嘱,其中第五条,写给了七岁的儿子周海婴: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当这个人的名字,看是三个字,实则还有一个众所周知"鲁迅之子"的前缀时,他的人生就不得不挑起一条左边装着"周海婴"三个字、右边装着那个前缀的扁担踽踽而行,一路走来,很多时刻的周海婴也确实举步维艰。
周海婴就是周海婴
一向在世人心中常以横眉冷对形象出现的鲁迅,在年近半百时迎来了意外的生命。
与友人的书信中常会充满慈爱与欣喜地分享着周海婴的成长:海婴长黑了、海婴睡前要听故事、海婴知道爱美要穿新衣服……
鲁迅的亲友们也时常提到这个孩子,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下的那个叫着"爸爸,明朝会!"的孩子,人们不免因此而投以慈爱的目光关注他的长成。
但是,当那声"明朝会!"再得不到咳着嗽的爸爸回应时,大众望向周海婴的眼神就多了好几分严厉的审视,毕竟,他是鲁迅先生的儿子。
鲁迅逝世后,周海婴跟随母亲许广平抚养在上海长大,一段时间里,因许广平不得回家,周海婴由叔叔周建人接走,并化名周渊在学校读书。
那时周家的境况已不如前,周海婴历来身体不好又因家境的原因,少年时光孤单且寥落。直到十七岁那年,隔壁搬来一户人家,那里面住的就是周海婴将来的妻子马新云。
三年后,已经和许广平搬家北京的周海婴因做出国留学的准备回到上海,重逢的两人在双方家长的赞成下订婚。
而后周海婴收到建议,放弃出国留学而在国内读书,于是便带着未婚妻马新云回到北京完成学业与母亲居住,之后两人都进入北京大学。周海婴念物理系无线电专业,马新云在北大读文学。
周海婴自小被教育不要以名人的儿子自居,但难以回避人们在提起周海婴三个字的时候已经将"鲁迅之子"作为代名词来要求约束他。
大学时周海婴因路过观看同学打桥牌,被传成鲁迅儿子不好好学习整日打牌的流言,之后被找去谈话,说他作为鲁迅的儿子,要注意影响……
对于一个刚成年的、自我意识旺盛的年轻人来说,人们各样的声音与关注,鲁迅儿子这个称呼使得他难于应付,他更享受沉浸在无线电研究和摄影的世界里。
这之后的时间,周海婴更多主动地回避着人们的目光,去完成周海婴这个人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
特殊十年,周家从安稳平静的日子里被卷到暴风骤雨中,惶惶不安的日子里许广平心绞痛时常发作。
据周家人讲述,许广平因鲁迅书信手稿被盗而大受刺激,1968年3月3日,七十岁的许广平心脏病突发去世。
这场风暴又给周海婴本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母亲去世后,靠周海婴夫妇不足100元的工资还要养活四个孩子,生活境况实在是窘迫。人在窘境之下的所作所为,确实难以去苛责,所以之后在周海婴身上发生的几件事,只得以令人唏嘘为评。
据周海婴自言,当时因申请为三个待业的孩子安排工作未成,为给孩子创造学习机会自费上学,他不得已公事公办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索要鲁迅稿酬。
几次交涉而结果不尽如人意之后,周海婴提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但法院审判结果依然未能令周海婴遂愿,同时还要支付较高的诉讼费。
而后周海婴委托记者报道这个事件,事情影响扩大后,法院主持周海婴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进行调解。
历时三年半,周海婴终于得到了许广平、周海婴向国家捐赠鲁迅稿酬的证明以及周海婴依法享有的稿酬和印数稿酬1240.2元。
周海婴在提及事件的开端时,讲为孩子谋求工作安排未得回应后说了一句"别人不顾及鲁迅的后代,我岂能袖手旁观?"
或许是因正处在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官司败诉的愤愤不平里,这话说得太不耐听;而这件事的始末,似乎也和人们曾经对鲁迅之子的希冀有些偏差。
周海婴在结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年半纠纷后,似乎有了别样感受,他说诉诸法律的目的,就是要这种侵权行为。
似乎他重新思考了自己本身与鲁迅之子这个光环的关系,有一部分是自己需要为这个身份付出的,这包括不得不和他甘愿的付出,另一部分,则难以简单的评判是非对错。
"周海婴"与"鲁迅之子"
而后周海婴撰写《鲁迅与我七十年》,讲述鲁迅生前身后诸多事、许广平生平和周家各人物事件细节。
这本大众翘首以待的作品,出版之后书中许多内容、感受和对周家兄弟们的评价,激起许多学者和读者的质疑。
尤其是关于周作人、周建人的部分,引起了很大争议,并对这本书和周海婴本人都受到了影响。
他也常常以家属身份为鲁迅相关的事业工作,鲁博工作人员回忆起他时,说他很低调,也很可敬;他常常上网,关注网络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热心于博物馆、教育、方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
一个人从年轻到老迈几十年岁月,总有改变、总有坚守、总有释怀、总有固执,或许这才是活生生的人,而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人们会给出客观的评判。
最后周海婴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时间也是与父亲去世时间相差不多的凌晨五点多。
有人说,周海婴就是周海婴,这是个不成问题却很难做到的事;那么,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也是一个周海婴无法回避、需要在人生路途中不断思考的事。
但至少,肩挑这沉沉两担的周海婴没有真正把任何一边丢弃不管,他活在鲁迅巨大的光圈下,也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