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胡居亚:学堂巷里的故事

我父亲是一名医生,1953年开始,在怀远一中任校医。
1956年跟随年福良校长来到嘉山明光,在汪雨湘老先生开办的明光中学原址筹建嘉山师范学校。 父亲继续担任学校医务室医师,兼任学校人体卫生常识课教师。我的母亲带着我和在怀远出生的二弟胡克,也一同来到了明光。从怀远一中调来嘉山师范学校的,还有教语文课的吴伟老师一家。
我们一家人就住在李仲平老师家隔壁,在汪雨湘老先生的老宅子前院子里,高堂大屋。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人家,还有师范学校财务室胡祖峰会计一家,还有蚌埠中学调来的教语文课的杨老师一家。
现在再来看当年的汪家老宅,师范学校里我们住过的老房子,前后只有两处,它们已经淹没在老县医院职工宿舍区新式的楼房建筑群中了。
汪家老宅紧靠嘉山师范学校(老明光中学),位于学校东首。汪宅大部分房间住的都是师范和实小学校的教师,其实就是教职员工宿舍区。出了院门左转向南几步路便是学堂巷。
汪宅西面隔壁不到三十米远就是师范学校的大门。 浅绿色油漆的大门两丈多宽,一丈多高。两片扇门闭合开关,扇门下方各有一个滚动的金属轮。右面门扇上还另开了一个小门,以方便晚上大门锁闭后容学校师生进出行走。
嘉山师范学校大门正对着的实验小学老正大门。实小的大门也是对开门,高门头,宽度比师范学校大门小了一半。两个学校门对门。两个学校之间的东西街巷就是学堂巷,名副其实。
实小开学上课,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稚嫩的儿歌声不绝于耳。上学放学时刻,学堂巷里,人流不断,熙熙攘攘,学生们笑着、唱着、跳着,行色匆匆。
汪家后院是嘉山师范学校的大操场,长约80米,宽约60米,操场东西两边竖立着高大的篮球架,也是个篮球场。
学校的大操场也曾是明光地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组织的民间抗日武装队伍的演兵训练场,五六百人的队伍在这里集合操练。
汪道涵曾在这里给他们上过课,宣传游击战争和灌输保家卫国的抗日思想。
操场西面是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开会的大礼堂,后来也曾做过县医院住院部。
礼堂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灰砖铺就的校园路,路两边是修剪的冬青树,四季常青。路边的冬青树和大礼堂之间的空地上栽种着约有十多棵三十多年树龄的国槐,想必是汪老先生当年办校时亲手所栽吧。当年的明光中学嘉山师范学校就像花园一样,绿荫一片。有着二三十年树龄的国槐树现在一棵都没有了。如果能留存到现在可能有近百年的树龄了。校园路的北端通到学校食堂水井和学生宿舍区。校园路南端通向学生教室和教师办公区。学校大操场的北面一排房屋是学生宿舍区。 宿舍区后墙外就是汇元巷了。
新的师范学校在龙庙山东麓建成,嘉山师范学校从老明光中学搬走了。我们家和几家师范学校的老师家都从汪家老宅搬到了学堂巷15 号。
学堂巷15号大院有十几间房屋,这里也是师范学校实验小学的教师宿舍,大院后面是实验小学的大操场,操场上还有一个篮球架,可以打半场篮球。
明光东街后的居民都把这里叫作实小15号操场。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初见端睨。
我的三弟就在明光学堂巷15号出生。十分庆幸,他熬过了三年,活了下来,要不解放军唯一的两栖装甲兵部队里,就少了一个曾立过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的军官。
一次他探亲回家乡,我陪着一身戎装的兄弟,在大巷口大街上参观家乡的老路新街。
突然有人不断地惊呼:“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快救火呀!”原来中心路路东药店对面老银行旁边的布店燃起大火,浓烟滚滚……
眼看着火势越来越旺。屋里都是布匹,房上全是木制梁板,高屋建瓴。紧靠火场南边不远就是明光中行金库。
如果要是刮起风来,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明光老街的灾难。
明光是建在龙形山脊背上的小山城,没有充足的水源。街上只有几个大户人家有两个深水井。
明光南面是铁路,北面是山峦。东面花园队东大塘和西面铁道边的跃进湖(南湖)两个最近的水源地都在千米之外。
救火的人们把脸盆水、桶里水、缸里的水泼了了,用完了,束手无策……
一阵阵消防车救火警报声响起,救火的人群一阵欢乎………
设在明光饲养场山前国道边消防队的一辆装满水的消防车,一路响着警报,从学堂巷东口,开了过来。
车子在到达红旗饭店学堂巷口时,竟然偏左,拐不过弯来。一时路口救火的人们,看热闹的人群和消防车挤在一处,水泄不通。
房屋继续燃烧的木材爆裂声,人们惊恐的叫喊声,消防车一直没有停下来的警报声,响彻明光上空……灭火的水管龙头还差一段距离,不能接近火场。
只见我的三兄弟发现情势危急,一个健步,冲上前去,拨开人群,来到消防车头前,高高举起左手,抬起右手不停的指挥消防车驾驶员倒车,嘴里喊着,左右不停地指挥驾驶员打着方向。
就像他在南京军区三界定远岱山演习靶场上,指挥他的坦克战车一样,指挥着消防车。熊熊火光印在他的脸堂上,泛起红光,和数名消防官兵共同组成了火场边一群动态塑像。人群中有人高喊“解放军来了!”“真是解放军来了!”……
随着指挥者大声的一声“好!”驾驶员脚一点油门,方向盘左打方向,消防车从学堂巷里开了出来,停在了中心路大街上。
一股强大的水柱射向了火场,压住了肆无忌惮火焰,火情被控制住了。
一场可怕的灾难避免了。
1956年嘉山师范学校开办招生,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困难,1961年嘉山师范学校停办。
在此六年期间,师范学校为嘉山县培养了一大批初师高师教师队伍。实验小学全称应该是嘉山县师范学校实验小学。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多数在实小实习。
明光的实小、工小、育红、建设、五.七、铁路等小学校都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任教。
明光市委党校校长惠师林同志,还有曾任苏巷中学校长、公社书记的林其纪同志,嘉山县玻璃厂厂长邵福祥同志,都是嘉山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当年都曾在实验小学当过我的老师。
1984年—1985年,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开办中层干部中专班,惠老师又当了我二年党校老师。
我和惠老师有师生缘。承受的教育恩惠无以为报。只有不忘初心,将师承的文化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就是对老师们的最好报答。
还有在嘉山化肥厂当过工会领导干部的黄庆荣同志,曾在1985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县委党校组织的党章和党的历史知识学习竞赛现场比赛中,以嘉山县化肥厂队,代表工口(工业系统),登台参加比赛,夺得党的知识竞赛第三名。
黄庆荣同志也是嘉山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
当然,当年我们党校中专班代表队也参加了比赛。在党校何秀芝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吴正明、曹安奎同学和我三人组队参赛,当仁不让,得了第一名,这是后话。
六二年前后,还有一批在嘉山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在明光实验小学任教。
现在还能记得的是东方红电影院电影放映员谢技师的爱人祖老师。先后在实小和加中任教的江模尧老师的爱人吴老师。吴老师有一对辫子,又粗又长,很漂亮。学生们背后都喊她吴大辫子。
一次明光各个小学校老师们在东方红电影院举行文艺汇演,实小的女教师上台表演了舞蹈《采茶舞曲》。优美的音乐,清脆的歌声,亮丽的服装,漂亮的舞姿,都给台下的孩子们留下了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我还记得在台上跳舞的除了祖老师和大辫子吴老师外,还有教算术的梁必学老师的爱人汪老师,还有教算术的张家铎老师,张老师的辫子也很长。跳舞的还有两位女老师,一个个子比较高,可能是实小女老师中个子最高的一位,是教初小班的,姓什么记不住了。
另一个是教音乐的女老师,会演奏脚踏风琴,也姓吴。印象中她长的很漂亮,也有一对大辫子。她应该是《采茶舞曲》舞蹈的编舞导演。那个时代受苏联文化的影响,女老师们都梳着时髦的一对长辫子,大辫子。
教音乐的吴老师,曾在音乐课上讲了一个寻找幸福的电影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伙伴,驾驶着大帆船出去远航,周游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幸福回来,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带着伙伴,历尽艰辛,到过许多国家和海岛。他们吃了不少苦头,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通向奇迹和幸福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的,奇迹和幸福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幸福就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
幸福,就是在自己家乡,和自己的家人,和自己所爱的人,用自己劳动的双手去创造,建设自己幸福的家园。最后这个小伙子排除万难,回到心爱姑娘的身旁,共同劳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记得教音乐课的漂亮的吴老师后来结婚,去了南京。她是我记忆里最美的女性。
歌美,舞美,上课说话讲故事的声音美,走路优雅的姿态美,转身离去,飘逸的衣裙和甩动的辫子,背影美………最重要的是她的心灵美也教给了我们………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我的女儿都在实小接受了明光地区最好的小学教育,度过了各自的美好的少年时代。
1952年嘉山县医院前身卫生院在大巷口,病房在菜市街老电厂,病床10张,医务人员24人。1952年11月卫生院迁到汇源巷南口中心路上。1956年11月卫生院改名嘉山县人民医院。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大批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师学生来到了嘉山。
在北大街汇元巷口门朝西的县医院和师范学校后院相连。1959年师范学校所有的房屋校园,都腾出来让给了县医院。
1959年县医院搬进了学堂巷师范学校后,增添了各种检查诊疗设备。至1985年,医务人员增加到241人,病床增添到200张,县医院扩大了十倍。成就了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嘉山县医院近三十年的辉煌。
当时的明光嘉山县人民享受到了同时代上海的医疗诊断,高水平的外科手术治疗,县医院各科室的主治医生都是上海来的大学生。他们一辈子都献给了嘉山卫生事业。嘉山人民不应忘记他们。
1971年夏天,县直工矿企业二千多人,去张湾瓠园小圩子池河堤上,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堤坝。在池河小圩子堤坝工地上,我干了一天,严重脱水,中暑了。
傍晚收工,我走在五金厂施工队伍的最后,在走到针织厂河下漂染车间附近,昏迷倒下,不省人事。
明光布厂两个参加修河堤的女工张玉娣和蒋道萍发现了我。她们在搬运站借了个人力平板车,连抬带拖把我弄到板车上。两个人赤裸着双脚,一路泥泞,从河下把我拉到了县医院。经医生抢救,我苏醒过来,才知道这两个女菩萨的救命之恩,终生不忘。
因为天热,那时也没有空调电风扇,就在县医院住院部大礼堂外面的国槐树下,吊了三天葡萄糖维生素生理盐水,住了六天医院,身体才恢复过来。
明光中学-------(创始人汪雨湘);嘉山县师范学校-------(创始人年福良);嘉山县医院-------(上海医生团队领军人物洪长),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各自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明光的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在明光将来的城市建设中、规划中,在汪雨湘老先生开办的明光小学,明光中学和后来的师范学校嘉山县医院的原址上,我想应该建起来一个博物馆,用以纪念他们的历史功绩。
最应该塑造陈列,让后人瞻仰的汪老先生塑像的地方,就是学堂巷明光小学,也就是实验小学现在的停车广场。这里是汪老先生早年的教育救国的实践之地。
汪宅旧址现在仅剩的前后两排的老旧房子应该抢救维修保护起来,作为宣传弘扬老一辈教育强国的红色宣传教育基地。
他们当年的艰苦创业故事,永远鼓舞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苦乐年华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苦乐年华 作者|何宗林 朗诵|荷塘秋影 一九八八年七月,我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岐山县曹家乡初中任教.自工作之日起,我就下决心要利用工作之余好好看书,继续进修,以 ...

  • 河北师范大学校史馆

    河北师大源于1902年学政大臣孙家鼐创立的顺天府高等学堂和1906年翰林院编修(后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创立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其中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

  • 【中师生-专栏】寇振朝 || 回忆汲县师范学校趣事

    回味 坐在校园的花坛旁,望着眼前正怒放的花朵,思绪不由的回到三十四年前初到汲县师范学校上学时的一件事,顿生许多回味. 那时的我刚刚15岁,瘦瘦的身材,个子也不到1米5,一脸的调皮,稚气满满.农家的孩子 ...

  • 操场有幸埋忠骨,罪犯狱中真忏悔!

    2019年6月19日下午四时,湖南新晃一中校园里四台挖掘机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操场的表层已经被扒开,里面是几个七八百斤的大石头,又过了两个小时,大石头终于被一点点的移走,这时一个破损严重的头骨露了出来 ...

  • 推荐|胡居亚:关于明光地名的记忆与联想

    小小明光 七十年代之前明光市镇规模格局不大,老百姓口中几句话就把明光格局讲完了:站在大巷口,背靠东街后,左看街南头,右看街北头,向西看河下,车站大码头--明光就这么大. 一条中心路连着明光南头和北头, ...

  • 推荐|胡居亚:邂逅跃龙岗

    邂逅跃龙岗 文:胡居亚 现在流行朱元璋出生地是在明光的跃龙岗,根据就是赵府村的"跃龙岗"石碑. 可是跃龙岗石碑所在地赵府根本没有什么岗,村里大部分田地都是湾里湖地. 我多次去过赵府 ...

  • 推荐|胡居亚:尿布滩 母子情

    尿布滩  母子情 文:胡居亚 离开赵府村四五里路,东北方向,抹山脚下,女山湖畔,东风湖滩水面里,影绰呈现着一片台地.   近前细看,台地是一个约四十多米长,二十余米宽,高出水面约二米的平顶土墩.   ...

  • 推荐|胡居亚:蟠龙山城

    来源:网络 蟠 龙 山 城 文|胡居亚 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跑的孩子. 五十年代那时候,家住在明光南大街老派出所后面.后门口在小巷子里,和后来的大学长刘老根家门对门. 出了派出所大门,向南沿南大街一直向 ...

  • 推荐|胡居亚:消失的街巷,过去的故事(上)

    消 失 的 街 巷 过 去 的 故 事 (上) 2020年12月11日,明光新火车站建成通车. 我从滁州特意乘坐上海方向发来的K348次,温州开往沈阳北的列车,前往明光. 这是明光新站运行第一天到达的 ...

  • 推荐|胡居亚:消失的街巷,过去的故事(中)

    消 失 的 街 巷 过 去 的 故 事 (中) 明光另一条大街就是"丁"字下面的一竖.这条东西方向的大街,叫明光大马路.大马路垂直于中大街.垂直点就是曹姓兄妹俩开的茶水馆.   明 ...

  • 推荐|胡居亚:消失的街巷,过去的故事(下)

    消 失 的 街 巷 过 去 的 故 事 (下) 李 巷 和 胡 巷 这次新火车站东面大拆迁的区域里的民居建筑现在已基本拆完. 望横街西南一片的民居,包括南大寺一片的百姓住家,一年前就已经全部拆掉,现在 ...

  • 推荐:胡居亚:明光集的过去今生

    明光集紧靠池河和女山湖,有水产品的渔民和有农产品的农民在这里互相交易买卖,形成了原始的最初的集市. 农历三.六.九逢集,官称明光集. 后来行政区划称为明光镇. 再后来津浦铁路通车了,起个站名叫明光. ...

  • 庐陵故事——康家巷里的故事

    康家巷里的故事                                            刘述涛 在吉安城众多的巷子之中,有一条叫做康家巷的巷子.康家巷因有康文卿住在里面居住而得名.人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