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析 | 李军: 河流是如何成就历史的?
河流是如何成就的
文/李军
现在看,中国各大城市,西方的各大城市往往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大中型的城市往往都会在河流的附近,大河流大城市,小河流小城市。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所决定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陆路运输非常的缓慢,只是单纯的靠骡子马牛拉车,而车轮还是滚木轮的。晁错有一片文章写道车战之地,弓箭之地,骑射之地,设置的战争的几种情形。为什么说车战之地?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地型都适合走车。这也就是说火车、汽车发明以前陆路运输是存在的巨大的障碍的。
而河流,由于载重量大,节省人力畜力。特别是顺流而下,可以省去了很多人力。如果逆流而上,又可以选择天气扬帆远行。运输成本大大的减轻,所以无论在古今中外,有河流的地方就有大发展,就产生大的国家,比如长江黄河流域产生的中国,印度恒河产生了古印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产生了古巴比伦,尼罗河产生的古埃及。
当然河流泛滥会形成肥沃的土地,更利于耕种,这也是河流流域比较繁荣发达的一个原因。
隋炀帝在中国隋朝修建了大运河。这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运河。所谓的运河。他是指人工修建挖掘维护的人工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原来零散中断的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疏通的一条河。
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在没有修大运河之前,各个水系之间货物的运输、人力的运输要靠陆路来沟通,这个效率是非常的低下的。
挖掘了大运河之后,也就是说,长江的船可以走到黄河,海河的船可以到淮河,这就好比是人的血脉,完全的打通了。
毫无疑问,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运输的大动脉,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推动了文化的进步,经济的进步。使南北先进的生产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中国版图形成一个有效的链接。大运河是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血脉相通、信息发达、运输发达、文化发达、经济发达的推动剂。
如果你看中国的文学。比如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坐船走运河。这说明在南北宋时期,大运河已经形成了南北中国交通的主干道。红楼梦里写林黛玉,从苏州北上走的就是大运河。曾国藩传记,曾国藩从北京去湖南,是从北京出发经过大运河到长江,从长江坐船回到湖南,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如果你在古代,想从南向北走的话,或者是从北向南走的话,你都一定会经过大运河。
大运河是隋炀帝修建的,他修建的这一条功过千秋由后人品的河流,有利!但是也因为他驱使了大量的人力来修建运河,使人民深受其苦,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使隋朝面临着土崩瓦解、朝不保夕的危机。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由此而亡。
运河至扬州,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出海口离扬州非常之近。长江出海口因淤积等诸多东移,导致扬州曾有过的比钱塘潮更大的广陵潮消失了。扬州也失去了沿海城市这个大发展的先决条件,上海由此变成为东方的“扬州”。
隋炀帝谥号是炀,炀在古代是一个不好的词,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残暴的皇帝。在古代,皇帝的谥号一般是死后追封的。在和平时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一般都称“文”。如果攻城掠地使版图有所扩大,一般是为“武”。如果是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一般都是“伤”。如果是很让人同情的无可奈何失去国家的一般是“哀”。而炀帝之“炀”,笔者却认为也不公平,炀帝是功过俱存的,他不能算是暴政,但可以算是急政,就是短时期内就做长时期的事,欲速则不达。
读历史,从纵坐标上,你要看时间。从横坐标上,你一定要看河流与山脉走向。河流是一个重要的横坐标,如果你不看地图,读历史的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如果读历史的时候,你看到有衡阳、淮阴、岳阳、江阴,这就说明,这些地方肯定附近有山或者是有水,历来有山有水的地方都会形成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方便运输,方便运兵,方便运粮,而且易守难攻,这些往往都会形成古代的大城市。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一个坐标上的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打开地图,看清了河流,就看清了历史的一些隐隐脉络,在这些脉络里,时空纵横,纷纭世事,铁马兵河,且过眼前来......
▲ Photo@Andre Ermolaev
作者简介:
李军,安徽明光人,女,44岁,美篇首批签约作者(粉丝30,000),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秉烛诗书画协会会员。短篇小说“阿来,有一种爱叫做忘记”,在《当代》期刊“中华散文”刊登。短篇小说“我抛弃了我的痴呆女”在半月谈杂志社《文摘》刊登。
给读者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