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癌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血清检测标志物。

降钙素(calcitonin,Ctn):甲状腺髓样癌的血清检测标志物。

癌胚抗原(carci⁃ no-embryonic antigen,CEA):与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诊断及临床进展存在相关性,与Ctn一同应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血清检测。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是针对Tg产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血清TgAb的存在和量化改变对血清Tg值测定有直接影响。

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推荐(2017版):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1.所有考虑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均应检测甲状腺功能且包括血清TSH水平(A级)

研究显示,甲状腺肿瘤患者如 TSH 水平低于正常,其结节为恶性的比例低于TSH水平正常或升高者,对于恶性肿瘤的评估有参考意义。

2.Tg不推荐用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E级)

多种甲状腺疾病如DTC、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症或损伤、甲亢等均可引起血清Tg水平升高,目前检测试剂无法区分“正常组织源性”和“肿瘤源性”的Tg,因此血清Tg不能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

3.Tg与TgAb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前常规检测,且建议两者同时检测作为初始临床状态及血清学指标基线的评估 (A级)

4.DTC术前颈部检查发现可疑转移淋巴结,FNA洗脱液中Tg值测定可作为辅助方法选择性用于转移性淋巴结的判定(B级)

研究显示FNA联合洗脱液Tg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 87.0%、100%和 92.2%。建议用生理盐水。

5.DTC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应常规检测Tg与TgAb,且选择同一厂商的Tg和TgAb检测试剂,建议连续检测用于持续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及治疗反应 (A级)

首次检测时间一般应在术后或清甲后 3~4 周,专家组建议连续检测 Tg 与TgAb,通过其变化趋势评估肿瘤术后复发风险及治疗反应。

DTC治疗反应分类包括:

1)良好反应:无疾病相关证据,包括无临床、生化指标,或结构相关证据;

2)生化不完全反应:血清Tg 或TgAb持续性升高,而缺乏局部病灶存在的证据;

3)结构不完全反应:持续性或新发的局部/远处转移灶;

4)不确定反应:非特异性生化或结构异常,无法确认良恶性病变。患者可有稳定的或降低的TgAb值,而无确定病灶存在的相关证据。

6.DTC行腺叶切除术后,非刺激下Tg与TgAb检测可作为治疗反应评估基线值,Tg水平持续增高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复发转移(B级)

术后1个月行非刺激下血清Tg检测,可作为Tg长期随访及动态风险评估的基线值 。

非刺激下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的患者,多存在临床可见的病灶,建议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灶;

稳定或下降的非刺激下血清Tg值是“无病状态”很好的预测指标,其预测准确率可达到80%以上。

7.术后持续监测血清Tg与TgAb,对动态风险分层进行持续评估,指导DTC随访方案及治疗决策的调整(A级)

1)良好反应:应降低随访强度和频率,放宽TSH抑制治疗目标(正常下限~2.0 mU/L)。

2)生化不完全反应:若Tg值稳定或逐渐降低,大多可在持续 TSH 抑制治疗(0.1 mU/L~正常下限)的前提下继续观察,不推荐立即行探查/预防性手术或碘治疗,若Tg 或TgAb 不断升高,则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应考虑增加随访频率,进行其他检查或给予可能的其他治疗。

3)结构不完全反应:全甲状腺切除术后Tg>10~30 ng/mL,影像学检查显示疾病持续存在或复发,建议多学科联合诊治。

4)不确定反应:TSH抑制治疗目标略放宽(正常下限~1.0 mU/L),可通过影像检查、血清Tg/TgAb检查的检测结果重新进行治疗反应分类评估。

8.TgAb阳性的DTC患者,通过检测血清Tg及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来持续评估DTC患者术后的疾病状态(C级)

TgAb 作为替代指标,其趋势比数值更为重要。

血清TgAb水平持续下降提示该患者疾病缓解。

血清TgAb水平持续上升应怀疑可能疾病复发。

血清TgAb水平持续不变被视为无法确定。

二、甲状腺髓样癌(MTC)

9.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检测血清Ctn对MTC进行鉴别筛查,Ctn升高或考虑MTC的患者应同时检测CEA (B级)

10.升高的血清Ctn值可反映患者体内MTC瘤负荷水平,作为指导MTC临床评估的有力依据(A级)

MTC 恶性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更为常见,MTC 原发和转移灶的瘤负荷共同决定血清Ctn 的水平,常呈正相关。

当血清 Ctn 值>20 pg/mL 时,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

血清Ctn值>500 pg/mL时,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增加 。

术前血清Ctn值<10 pg/mL的患者行完整的淋巴结清扫可达到“生化治愈”,其术后10年生存率为97.7% 。

11确诊MTC的患者多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并参考影像学及血清Ctn值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清扫范围进行初步判断(B级)

MTC淋巴结转移率高,约70%~90%,其淋巴结转移行为与原发肿瘤灶的大小和位置相关。

研究显示 ,当血清 Ctn 值分别>50、200、500 pg/mL 时,一般代表可疑淋巴结转移至同侧中央区和同侧侧颈区、对侧中央区、对侧侧颈区以及上纵隔区。

12对于HMTC家系突变基因携带者,从婴幼儿即可定期进行血清Ctn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 (B级)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对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HMTC)家系突变基因携带者推荐行预防性全甲状腺切除术 。

如不接受预防性手术,除告知病情外,随访及治疗原则如下:

对于年龄>5周岁的无症状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和家族性MTC患者,以及1周岁以上的无症状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患者,若血清基础Ctn值>40 pg/mL,需采取彻底的手术治疗。

对血清Ctn<30 pg/mL,携有RET突变基因的青少年HMTC患者,宜采取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术。

对血清Ctn高于界值(10 pg/mL)者宜密切随访,也可考虑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术。

13对于MTC的患者,不建议在术中进行血清Ctn及CEA的检测来判断手术切除的彻底性(F级)

Ctn半衰期>1 h,主要在肾脏降解和排出。但其前体血清降钙素原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0~24 h,稳定性好,可持续形成降钙素。

CEA主要通过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进行清除,其半衰期为1~7 d。

两者术中监测不能即刻反映手术切除的彻底性。

14Ctn及CEA可作为MTC术后管理、预后预测的重要监测指标(A级)

术后血清Ctn和CEA检测的时间分为1周、1个月、3个月和半年,如低于检测下限或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则采取定期术后复查,初始复查周期为半年,如病情稳定则逐渐延长至1次/年。

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如患者术后基础血清Ctn值异常,即便血清Ctn值<150 pg/mL,也存在淋巴结或病灶的残留或者复发风险。

建议MTC术后血清Ctn升高(但Ctn值<150 pg/mL),应至少辅以颈部超声影像检查,如检查结果阴性则每半年监测Ctn、CEA及颈部超声影像。

如术后血清Ctn 值>150 pg/mL,建议进行颈部超声影像、胸腹部CT/MRI及全身骨检查,必要时行PET/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灶。

本文参考文献: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编写。如欲了解更详细的介绍,请查阅原文。

来源:肿瘤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