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虎 | 从“潜在写作”谈起

原创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写出来的东西,既不发表,也不给别人看,把它放在抽屉里,这就是“潜在写作”。这就是布莱希特之所谓“为抽屉而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古代的文人,他们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潜在写作”。中国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文学家屈原,他愤而赋《离骚》,他写给谁看,不过是抒发自己对楚国的爱,对君王的忠罢了,他披头散发,行吟湘江湖畔,一路唱下去,发发牢骚,表达忧愤。当然,他的《离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曾经激励和鼓舞不少爱国的仁人志士。那时的作品虽然没有地方发表,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是也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了么?三国时的“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到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他归隐田园,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一生写了那么多的诗和辞赋,是给谁看呢?当时写出来,是没有人看的,只是留传到后代,人们才发现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我们仍然是对这些作品喜欢得不得了,百读不厌。学习它,研究它,更进一步地开掘它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它们流传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不可泯灭的瑰宝。

隋唐有了科举制,天下的读书人才有了出路,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入仕出相,做官为民。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写诗,把自己的诗献给有关的官吏,目的也十分明白,想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朝一日被朝廷召唤重用。有人上书写文章,也是出于一个读书人的担当和责任。韩愈给皇帝上《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卧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他谏迎佛骨而得罪了唐宪宗,后来遭贬。柳宗元写《捕蛇者说》,那意图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看到它,以便良心发现,减轻老百姓的赋税。这一类的写作,是不能算“潜在写作”的。

中国古代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文人,躲在阴暗的地方,默默地、不为人所知地写了那么多的作品,他们“潜在写作”的动力,来自于强大的信念,丰沛的才华与超常的定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没有读者,无人喝彩,无人批评,更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情况下,他们何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守护这种写作?何以有这么强大的动力与坚定的信念?

50年代反右运动前后,政治嗅觉灵敏的一批文人,他们的作品不能发表,不等于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写作的权力,口不能言,但有笔,不敢光明正大地写,可以转移到地下,偷偷地写。

当时有一个叫陈布文的女人,她才华横溢,写作的天赋极高。反右运动前,她在《人民文学》连续发表了两篇很有水准的小说。反右开始了,一批作家被打成右派,他们只好放下笔,进了劳改队。可是陈布文没有正面迎战,而是采取迂回战术,转入“潜在写作”。

让我们听一听她是怎么说的:

“我应当明白我具有良好的条件,在今天要找到一个像我这样有时间可以自由运用的人,而且已经具备了其他方面的一切修养和认识的,实在太少了。当我的热情还在,当我还这么敏感,这么爱着真善美的生活,这么为不配的艺术而激动的时候,就足以证明我还有才华与写作的潜力。

我尊敬的伟大的先师们早已逝去,他们散居在古今中外各个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但他们的心灵却与我如此接近,他们简直就在我身边,并且亲口在告诉我那些故事,——故事只是零散组合的物质,而主要的,给予这些故事以永久的生命的,是作家伟大心灵的光,不是文学的故事有永久性,而是作家的伟大的心灵不朽!永生。

我不能悄悄离去这个人世,我要留下我的语言,我的躯体可以消失,但我的心灵必须永生!”

这就是陈布文的心声,这就是她不愿放下手中这支笔的原因,这也是她几十年默默坚持“潜在写作”的真实动力。她写了一篇又一篇,写了一部又一部,在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给后人留下了几十万字的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在她生前,虽然没有一篇作品发表,但是今天我们阅读这些沉甸甸的作品时,我们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

是金子总要闪光的。目前,她的作品已整理出版了。

世界印象派画家梵高,在他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仍然每天背着画架到田野去画大自然美景,他所住的小镇的人称他为疯子。他痴迷于作画,画了一张又一张,在他活着的时候,据说他的画仅售出过两三幅。他以画画为生命,何曾想到用画卖钱糊口,他只是画呀画呀,愈画兴趣愈浓。谁能想到,在他逝世50年之后,他的画才得到人们的认可鉴赏,一夜之间风靡欧洲,以至世界,他所画的《向日葵》成为艺术珍宝,售价上亿元。

曹雪芹当年写作《红楼梦》,可曾想到传之于后代,他的《红楼梦》手抄本在民间流传着,谁能想到它竟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永垂青史,成了光芒万丈的不朽之作。文革后期,在全国人民中间,也流传着一本《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我最早读此书为手抄本。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中华大地是一花独放,只有八个样板戏,百花凋零。大家却偷偷地传抄,偷偷地阅读《第二次握手》,且为其书的作者张扬保密,这难道不是“潜在写作”吗?

由此我想到自己:我写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开发表,见诸于全国各地报章杂志的作品;一类是没有公开发表,我也不打算发表的作品。后一类作品所占比例最大。我在90年代,就开始“潜在写作”了,写了这么多年,有两千多篇作品,发表的仅占四分之一,绝大部分作品是搁在了抽屉里。在我的心目中,公开见报的,不一定是好作品,不一定代表我的最高水平。有一部分精品却默默地躺在抽屉里,只有我自己欣赏,自得其乐了。

我一直推崇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人活一世,草木一生,要真正活明白是不容易的。有人长命百岁,至死也没有活明白过,只不过如行尸走肉般为活着而活着。

我追求的是虽死犹生的人生意义。

END
版权归“时光捡漏”所有

作者简介

肖明虎,陕西凤翔人,生于1952年9月16日。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多年来,已经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教学论文500多篇,近百万字。出版专著《与中学生谈作文》《文章从哪里来》《高考作文智能训练》。主编初,高中教辅用书10余本,参编宝鸡市创新教育教改实验教材3套。与人合编《全国学生中考优秀作文年选》《全国学生高考优秀作文年选》(2000~2005)。

(0)

相关推荐

  • 手抄本(1)

    人类在进入印刷时代很多很多年以后,重新将创作以手抄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中一定是遇到了特殊的社会状况.或者是战争,或者是禁忌,或者是迫切,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事出有因,在时过境迁之后也都值得重新说一说. ...

  • 中国独立制作的纪录片一定会被世界电影史所注意

    导筒专访 纪录片导演 徐星 腊月三十日到来 (2018) 导演: 徐星 主演: 沈雪华 / 范笑我 类型: 纪录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沈雪华讲述与蔡大可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片名源自蔡大可所书横批& ...

  • 手抄本(2)

    文革中的手抄本文学在文革后从地下走到地上,当年的读者的心理补偿机制被启动,以图书影视的方式做了全面报复性的公开出版发行.电影<第二次握手>直接改编自同名手抄本,电影<雾都茫茫> ...

  • 【镜像】潘静新:从故乡的岁月深处走来

    --记知名作家潘大林 莫言(左)和潘大林. 2017年,广西卫视"月是故乡明"的中秋晚会上,杨学明老师以她那动听的嗓音,深情地背诵了一篇近两千字的散文<故乡的橄榄树>, ...

  • 肖明虎 | 种菜的回忆​

    我们村有种菜的传统习惯,如今农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但是家家户户还是留一小块地种菜.为了耕作.施肥.浇水灌溉方便,在村子的南边,集中了一片离村子近,有机井,土壤肥沃的土地,全村30多户人家,每家都给分 ...

  • 肖明虎 | 知命之年

    人,一旦进入知命之年,一切就看得淡了.毁誉何所惧,我自独往来.知天命者或许更知道了伤感.于是就有人说,这是人生的"更年期",往前看,那个杯子里还剩下半杯水了.他知道满杯时候都没有发 ...

  • 肖明虎 | 老同学

    提起老同学,总有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哦,是老同学,好办事.可是我在这篇文章中要写的这几位老同学,他们的人品不是那么善良和正直,他们的形象不是那么光辉和高大,而是有点儿卑劣和无耻.不是我故意说老同学的坏 ...

  • 肖明虎 | 三哥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我的三哥只上过三年半学.他学习成绩很优异,是块念书的料.当时我们兄妹多,家穷,父亲患了眼疾,看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了.三哥辍学了,老师亲自登门,要求家里想办法让他上学,他当着老 ...

  • 肖明虎 |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前面的说明中指出:"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因此 ...

  • 肖明虎 | 由高考作文题所想到的

    原创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提供一则古代"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语言材料来自<韩非子·说难>.故事是这样的 ...

  • 肖明虎 | 说“梦”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人要把梦当回事,认为梦是某些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征兆,把梦中之事硬要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 ...

  • 肖明华 | 也谈“学者之死”

    "学者之死",窃以为,主要指的是学者的英年早逝现象.这一现象是否已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的对象?这主要取决于"学者之死"是否有其独特之处. 显然,学者英年早逝的现象并 ...

  • 肖明远:什么是组队学习的「大航海模型」?

    大航海模型 SLOGAN:享受学习的乐趣,和船员们一起克服困难,探索未知的宝藏. 0. 启发 我认为组队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和一群有意思的人在一起学感兴趣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