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河观钓
汤池河位于安徽庐江县西南大约20公里的汤池镇,是一条发源于该县西南群山中的一条流水河。不过,因为在上游修了水库,在中下游又修了若干拦水坝,所以,如果不是水库放水,那么,汤池河的中下游的水几乎是静止的,与我家乡长江入海口的江海平原上,如今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或者铁路取土留下的水面动辄二三十亩甚至更大的鱼塘的基本情况差不太多。所以,在这里居住在汤池河边的人们经常在河中钓鱼。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位于该镇东南角的金孔雀相思林感受一下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所叙述的,很多中国人都在知道的焦仲卿河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我这样的做法这无疑有些太过浪漫——故事过去都差不多两千年了,何况说,它还是传说,未必能够当真的?而在从金孔雀相思林走出来的时候,我有些低沉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因为我发现,在距离该景点入口处不远的跨越汤池河的那座大桥上,居然有一位钓友在认认真真地钓鱼。这让我的思绪也从遥远的古代回到了现实中这一发现让我有些意外。为什么?因为我从北面过来的时候,发现那个地段的汤池河河道相当开阔,但水流却相当细小——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地方,年轻人只要稍稍助跑两步,一定那个一跃而过,跨度不会超过3、4米。与此同时,那些地段的水质看上去也相当的糟糕,呈暗黑色。没有水的那些地方更是长满了丰茂的杂草。这那还像河流?更像是藏污纳垢的阴沟。然而,往汤池河的上游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注意到那位钓友下杆的河段,水面十分开阔,水质也相当不错——1米上下的水深,目力可以直达水底。所以,这地方,不知有人钓鱼,也有当地的一些妇女洗衣。水是有自我净化能力的,只要污染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我看到的这一切证明了这一点。站在桥上钓鱼,鉴于这桥有相当的高度,所以,非得长杆不行。我眼前的这位年龄在40岁上下的钓友,使用的就是7米2或者8米1的钓竿。而他真正钓鱼的水深不过在1米2上下。他采用的是“摇三摇”的钓法,也就是用拉丝粉蘸水数次,然而再蘸一蘸南极虾粉。这钓法效果不错。我去之前,他已经钓得了一尾大约在2两上下的鲫鱼;我驻足的那一阵,他有钓得了一尾1两左右的鲫鱼。我继续顺着汤池河往下游走了不过1公里左右,在这里我又发现了一位钓友。这位钓友年龄在70出头。我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刚刚在打窝。他用的是如同羽毛球一般的打窝器进行定点打窝。他的钓法与前面那位年轻一些的钓友也有些不同——前者是采用的台钓法,而他则是传统钓。也难怪,对于一些上了一定年岁的钓友来说,对于新生事物的适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人也就不为难自己了,选择了他们更为熟悉的传统钓。这位老者并告诉我,他钓鱼但不吃鱼——也就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消遣而已。“我对打牌之类没兴趣,就喜欢钓鱼。”他对我说。我注意到他使用的同样是一支至少是6.3米的钓竿。大概是因为年岁太高的原因,这钓支竿最后两节出了点小问题:这两节的衔接出现了松动,稍微一使劲便会掉出来。因此,我向他提出了我的修复建议:可以在在前一节的末端缠一道或者两道胶带,也可以将这一节的末端搁在树脂漆里蘸一蘸,问题轻轻松松地就能够迎刃而解。因为要赶车,所以,我没有在老爷子身边呆太久,也没有能够看到他钓上鱼来欢乐的那一刻。不过我相信,他今天一定会有不错的渔获。这不仅是因为往上游去一些,那位年轻一些的钓友已经有钓获,证明这天气鱼儿在动;还因为我注意到他打窝下去之后,窝点附近有不少的鱼星。离开河边,回到岸上,往北走了不几步,我居然在路边发现了一家渔具店——这是我进入安徽地界以来发现的第一家渔具店。这家开在汤池河边的渔具店的存在,证明汤池河里的有鱼可钓,同样也证明这里的钓友很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