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巅峰的大清,竟然有位做过“代理皇帝”的书法家~
顶级谥号“文正公”的拥有者——曹振镛
小
编
说
算上当太上皇的几年,乾隆实际执政63年还多,创了纪录。
无独有偶,清朝的大臣中还有个叫曹振镛的牛人,在中央工作长达54年,历三朝、相二帝,一路春风,福禄寿俱全。
曹振镛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是乾隆培养的后备干部;受嘉庆委托当过三个月代理皇帝,他老家安徽歙县,至今人们仍然会骄傲地念叨“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谚语;道光在位30年,他居相位15年,如非不幸病逝于工作岗位,此公肯定会与皇帝共始终。
当他归天的噩耗传来,道光皇帝难过得茶饭不思,哭哭啼啼地说,你们哪里知道,他贡献大呀!他走了,我可怎么办呀!当场把曹振镛的二儿子提拔为副部级干部,给曹相本人加谥号“文正”(清朝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
安徽歙县雄村,牌坊上书写有“宰相故里”。这里曾不可思议的出现清朝曹文植、曹振镛父子两代人均是一品尚书,当地人沿用前朝宰相称谓,炫耀的把这里叫做“宰相故里”。下图为村中曹振镛雕像。
安徽歙县雄村竹山书院,系曹氏家族的私家书院,培养出30个进士,54个举人,还出了5位一品大员,其中有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宰相。
“多磕头、少说话”是不少人给曹振镛的官场标签,其实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曹振镛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从政52年的京官,政绩颇多。他没有贪污受贿的记录,能做到这一条就很难得;他一生小心谨慎、言行得体,“克勤克慎”,52年没有大的过失,可见官宦文化修炼之深。
道光帝也曾为他写下这样一段赞语:“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评价实在不低。
曹振镛于墨、砚上题文
科举时代很注重书学。尤其是会试、殿试的时候,秀才们中了“乡榜”以后,对于八股文已有相当的根柢了。会试殿试之时,阅卷的拿到一大叠的试卷,有时候最容易分出好丑来的方法,便是看书法的好坏,这就大大方便了阅卷。
于是,到了清代便有了所谓“乌光方”的三字诀,意思是要求考生写字必须乌黑光滑而且方正。这样各人写出来,千篇一律,差不多和铅字一样匀——这就叫做“馆阁体”。据研究,对“馆阁体”的极力倡导者就是曹振镛。
曹振镛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