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于服装背后的故事——鄂伦春族

小编想“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大抵是所有人都听过。而这如此简洁的一句话在小编看来它正是恰好的点出了一个人着装的重要性。

衣服,人人都穿。但是服装的意义可能并不会有多少人去深究,在小编看来服装它可能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只是用于必然的遮盖人体,或者提供视觉上的美觉享受(也就是通俗来说的会感觉更好看)。然而若是在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眼里,服装一词它可能就代表着美的传递,以及文化的传承。

广而论之,服装的产生若要追溯可至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以树叶遮体为始在经过上百万年的变化与发展到如今放眼望去形式表现各不一样来自各国各地遍布着各个商场的新奇服饰。

从如今我国的服装来看,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各有特色。它们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也都值得我们深度的探究。

此处,小编便引着各位体会一回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美

以鄂伦春族为例,鄂伦春族是一支从远古延续而来的游猎民族,他们信奉神秘的萨满文化,以自然万物为神灵,尊崇山林、大地、原野。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兴安岭中,人数不到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狍头皮帽在当地被称为“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的绝活。因为这一种帽子是用整狍子的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所以就也被称为狍头皮帽。(听说在今年3月10号的人大代表大会便有一位来自鄂伦春族自治旗的人大代表头带“小鹿帽”代表代喜院参会哦)但这是男士戴的帽子,游猎时为他们在灌木丛中捕猎提供伪装。女士戴的则是一种三耳帽,是用毡制或者布制而成。

男士狍头皮帽

女士三耳帽

说过了帽子之后便是衣服了,渔猎时期的鄂伦春族人制作衣物时的重要原料则是又短又厚实的狍子皮。狍皮衣多是手工制成,需要慢工细活。新鲜的狍子皮需要阴干揉搓等多道工序的处理才能做到经久耐用的程度。梳皮是狍皮衣制作中最耗时耗力的环节,需要用镰刀状的工具反复在皮子上打磨直到皮子光洁柔软。在所有都准备好之后再用狍筋线完成整个狍皮衣的缝制。最后在领口、袖口、襟边处点缀刺绣、补花等装饰,装饰纹路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种,几何纹数量最多植物纹其次。在植物纹中就以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蕾纹等为主,其中南绰罗花纹样尤为突出,运用甚广。鄂伦春语"南绰罗花"意为"最美的花",象征纯洁的爱情。多用于姑娘嫁妆的,以示爱情纯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云卷变形纹表示。制作一件狍皮衣通常需要耗时三十天左右,一针一线也包含着鄂伦春族的文化底蕴。

狍皮衣的款式也会有男女的区分,在衣服的下摆处。如果下摆正中位置完好无开叉的为女生,而有开叉的则为男生,这种设计为的是当时游牧时期便于男士骑马打猎;同时,衣服下摆的侧边开叉则是用于区分女生是否已婚,若侧边开叉表示的是已婚女士,若侧边是假开叉则就是为未婚女性。而衣服胸前的图案则是寓意高山之意,它山的高低不同,女生和男生之间也会有一些区别。

鄂伦春族,这个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也是我国目前的最后一个游牧民族也是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传承至今,有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有着标志性的传统服饰,他们的文化信仰以及地域风情通过他们独特的服装也都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更直观的体会到鄂伦春的民族之美。

在小编看来,服装是有灵魂的,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带给我们视觉上美的体验,更是承载着文化与制作人的精神。

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跟随小编一起期待下一期共同探索奇妙的服装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