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惠风文学海外分社//凌超(美国)诗选
和谐、求知、探索、创新
突破藩篱 创造新诗
凌超(美国)诗选
关于现实世界的图画
总的来说现实之中并没有真理
因为现实是颜色 而真理是线条
不过蒙德里安的线条:从颜色中获取
只不过是现实的轮廓 也就只能是
镜子中的真理 譬如故乡并不一定在
战线后方 稻谷也多不会悲伤
而不仔细的世界 并不能容下格律诗
因为格格不入而主动放弃
同时又保持坦诚和不以欺骗
这正是诗人的态度,以及一部分画家
(倒不是诗人的自美,最多只是自悯
因为对世界坦白是诗人唯一的美)
保罗西涅克的画中没有现实而只有真理
虽然树木用手臂支撑世界 而洋流
定义了港湾 雾和云气又好像昨天
在高速尽头的出口才见过 不过事物
和线条及颜色一样都是断裂
如今我们崇拜原子和崇拜宇宙一样深刻
出走的领袖得到和君主一样多的崇拜
不过关于力量的真理完全在蒙德里安的
颜色和线条里:这个力量可以让印象派
转而成为秩序井然的古典主义 因为作为画家
他完全搞明白了一件事情 颜色可以是红色
也可以是蓝色 而完整则必须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27日中午11:15
一位长头发的读者
夏夜星空下的露天演唱会不出所料
聚集起许多树丛,草莓和人群
歌手的表演和60年代一样远
离我最近的却是前方一位长头发的观众
歌手的声音聚精会神成为一个遗失主尊的背光
随心所欲时却变成空气和海洋
前方的观众每一根长发都直立四散
巨大的渔网过滤了所有的音乐和歌词
我不知道这是特权还是恐惧或是迷惑
听到的都是被中介的声音
哪怕在空无一人毫无阻隔的峡谷
和艺术家开诚布公地恣意对话
所有的声音仍然是荒原上的电话杆
传来的电波——安心享用吧
所有自立的制高点都是荒野的中心
只是当前方长发观众回首四顾时候
我才发现我和他之间那清澈的镜子
2018年7月24日 9:09AM 感于21日夜Ronnie Spector音乐会
诗
最近读到了一些诗,写作者是Bishop和Lowell
有一个题目就叫做poem,不知道
她是忘了起名还是这就是主题
另有一句诗值得抄录:
“My uncle was dying at twenty-nine”
我已经不再对生即死——同样也包括
死即是生——感兴趣。总体来说,
让我失去了兴趣的是桥梁或者岛屿
两侧各有些什么。
当我坐在路边台阶
在诗集背后写诗,虽然苔藓是绿的
但是臀部的印记实在是灰色的
铅笔是红色,但是字迹只能是黑色
但是因为眼镜遗忘在书桌上,
所以看起来色彩重叠,让人惊惧
但是诗歌免不了还是要用这些字眼
像,是,或者比如。
旧日子的习惯不必去改,因为当时
我们也很认真地看待新鲜事物
我今天写了什么,后来又吃了什么
第一洞保了一个par,第二洞差一点
既然要写进诗里,就应该清楚这样一个命运
或许有人关心,但大部分都是陌生的他人
只能自己细看慢想,从这一个细节
和那一个诗作,
向这个线条的世界认真而漫不经心地看去。
今天是2018年9月11日
现在是傍晚的九点五十一
早上听着Lowell读诗的音频
他有一点轻微的南方口音
我在听之前先读了几首
感到一个凉凉的个人,不紧不慢走向我
他有的诗像挽歌,有的像墓志铭
听到一半时候,我就在诗集的封底
(打字时候才会发现封底和坟地
两个词组的读音近似)
开始写这首诗。后来又去理发
碎碎的发丝粘在额头,有人以为是
黑色的伤痕。身体上哪里有黑色的伤痕
转向电脑,打完这首叫做诗的诗
思绪度过了一天,即使打字也已经
过去了十来分钟。所以原本以为
最后一节诗,替代末尾注明写作日期
因为写作也从数字变成了文字
2018年9月11日 9:59pm
作者简介
凌超1987年生于上海。2005年进入北大中文系,2009年-201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2012年起在耶鲁东亚系攻读博士。主要研究北朝文学和艺术史。
招聘启示
上海惠风文学社根据发展需要特招聘责任编辑2名。条件如下:必须是诗歌、文学爱好者,因为是公益所以要有奉献精神,熟悉office 电脑编辑工作。
惠风文学社是广大诗歌文学爱好者平台,定期推出成员作品。
上海惠风文学社
Shanghai Huifeng Literature Society
文学艺术顾问:征帆、古冈
常务顾问: 傅明 、郑柄辉、龙洋
社长:Anna惠子
副社长: 邓辉、文捷
秘书长:刘建忠
副秘书长:梁敬泽
主编:Anna惠子
编委:夜未安、西河散人、雪野、鸿文
海外分社:副社长:戴宇(日本) 其他职位待选中...
海外分社编委:Sue淑(新西兰)、杨伟东(加拿大)
微刊联合单位
上海惠风文学总社
上海惠风文学海外分社
上海惠风文学西南分社 社长
上海海派诗人社
西南当代作家:杂志微刊公众号
总:(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