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二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二“阴阳五行”。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2
内经名言:
阴阳五行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
  

【论述】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古人最先认识到,自然界除了液体、固体两类物质之外,还存在另一类细微物质,如风、蒸气、云雾等,便将这类物质统称为气。如《说文解字》:“气,云气也,象形。”以后逐渐推而广之,认为整个宇宙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这一类精微物质所构成,如《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并进而将气上升到了一种哲学概念,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古人观察到,升降运动,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如:地气蒸发上升而形成云,天气凝聚下降而形成雨,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由此认识到,由于气的升降运动,才使天地阴阳互相为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即随着气的升降出入,自然界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本句即是进一步回答天地之气升降更用。天气下降而为雨,雨水流于地;地气上升而为云,云彩腾于天。天地之气,上下交相,阴阳感召,因升而降,因降而升,升降相互为因果,由此产生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永恒变化,才使地球充满蓬勃生机。

  

《内经》的这一观点同样见于《易经》。例如,在《易经》中,泰卦是由下卦乾和上卦坤组成,显示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生生不息的局面,故卦辞“吉亨”,是一个吉利的卦。其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而与此相反,否卦是由下卦坤和上卦乾组成,显示天气在上而不下,地气在下而不上,天地之气不相交,故卦辞“不利君子贞”。为什么这个卦不吉呢?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因此否卦表示的是一个没有交流的静止闭塞、毫无生机的局面。

  

这种阴阳二气上下相交则吉的思想还见于既济卦和未济卦。既济卦是离下坎上,离为火属阳,降到下卦;坎为水属阴,升到上卦,也反映阴阳上下相交,故卦辞说:“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即做事可以获得“小利”。未济卦为坎下离上,即属阳的离火在上而不降,属阴的坎水在下而不升,显现阴阳不交之象。卦辞曰:“亨,小孤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即做事得不到好处。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周易·系辞传》)《内经》将《周易》天地阴阳之气上下相交的观点用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解释,并指导实际的临床治疗。如:

  

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明代马莳注曰:“故积阳为天,则阳气之至清者为天也;积阴为地,则阴气之至浊者为地也。然地虽在下,而阴中之阳者升,故其上也为云;天虽在上,而阳中之阴者降,故其下也为雨。”清代张志聪注云:“言人之阴阳,犹云之升,雨之降,通乎天地之气也。”皆深得经旨。

  

论述经络之气的走向:《素问·太阴阳明论》:“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这一论述表明,在人体十二经脉中,也存在阳下阴上的相交现象:当我们将双手上举过头时,便可发现,所有手足三阳经脉之气都是从手下行至头再继续下行至足,即由上而下行,所有手足三阴经脉之气都是从足上行至头再继续上行至手指端,即从下而上行的这一生理现象完全符合自然界阴升阳降的规律。

  

说明病理变化:“清气在下,则生飧 (sūn) 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脏(属阴)之气在下而不升;胃腑(属阳)之气在上而不降,就会出现腹泻或脘腹胀满等症状。

  指导临床治疗:如:“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张介宾注曰:“高者抑之,欲其降也。下者举之,欲其升也。有余者折之,攻其实也,不足者补之,培其虚也。”

  

临床上许多病证都可能涉及阴阳升降失常问题,如咳喘(肺气上逆)、呕吐(胃气不降)、便秘(腑气不降)、眩晕(肝阳上亢)、中风(风阳上扰)、头痛(清阳不升)、泄泻(升降失调)、失眠(心肾不交)、心悸(水泛凌心)、癃闭(脾虚气陷)等等。

  

以失眠为例来看,失眠中有一种情况属于心肾不交,即肾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火上炎,不能下蛰于肾,导致虚火扰乱心神,心神不安则心烦不寐,同时伴见心悸不安,腰膝酸软,这时当用黄连阿胶汤(黄连12g,黄芩6g,芍药6g,鸡子黄2枚,阿胶9g)滋阴降火,除烦安神,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这就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中所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文选自张恪 编著《内经名言三百句》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5.8)
医道传承丛书
醫道傳承系列叢書
(繁體豎排誦讀本)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醫學教程。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第一輯:醫道門徑
《醫學三字經》  〔清〕陳修園著
《藥性賦·藥性歌括》〔金元〕張元素,李東垣著,〔明〕龔廷賢著
《瀕湖脈學》〔明〕李時珍著;
《長沙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金匱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時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醫方集解》 〔清〕汪昂編著;
第二輯:醫道準繩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唐〕王冰次注〔北宋〕林億等校正 孫兆重改誤
《黃帝內經靈樞》〔北宋〕史崧    音釋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西晉〕皇甫謐 撰集〔北宋〕林億等校正;
《難經·新難經集注》〔明〕內府 刊印〔北宋〕王惟一   集注 ;
《神農本草經》〔齊梁〕陶弘景編  尚志鈞輯校;
《傷寒論》〔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撰次〔北宋〕林億等校正;
《金匮要略》〔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集〔北宋〕林億等詮次;
《脈 經》〔魏晉〕王叔和撰集 〔北宋〕林億等類次 ;
第三輯:醫道圓機
《溫熱論·濕熱論》
〔清〕葉天士〔清〕 薛雪 著
《溫熱經緯》〔清〕王士雄 著 ;
《溫病條辨》〔清〕吳鞠通著〔清〕汪瑟庵參訂;
第四輯:醫道溯源
《宋刊周易本義》〔南宋〕朱熹 撰;
《道德經》〔東周〕老聃  撰 〔西漢〕河上公注;
《五行大義》〔隋〕蕭 吉  撰;
(0)

相关推荐

  • 整理彭子益手稿—阴阳之由来与中气之由来

    阴阳二字,不知者多笑为无根之说,殊不知阴阳是极真确的,极现成的.太阳东升,地面上就有阳气:太阳西降,地面上就有阴气.午前为阳盛之时,午后即为阴生之时.因午后则气降,气降即生阴也.子前为阴盛之时,子后即 ...

  • 上下升降· 气有国中· 神机气立· 生死为用

    本文系张介宾所注<素问·六微旨大论>下部分.言天地(大自然)变化之妙.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 ...

  • 《内经名言三百句》“阴阳五行”之八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 3 . 脏腑理论之二十九

    入门·经典·临床· 栏目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脏腑理论之二十八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脏腑理论之二十七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脏腑理论之二十六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脏腑理论之二十五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五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四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三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