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阅读训练营让我不会阅读了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阅读训练营的心法很简单,提出问题——收集答案——行动检验。头脑一热加入阅读训练营,美其名曰的“高效阅读训练营”,营长的头衔很亮眼,凤凰网记者、国家战略人才库入库人才、心理咨询师等等,重点的是他过去7年读了2000本书,几乎每天一本的节奏。他的自我介绍是这么写的,只要你说出你的问题,我告诉你去哪本书里找答案。
最开始了解到阅读训练营,第一反应是“看书谁不会?还用别人教吗?”,在我的观念里,凡是打着速成旗号的,都是耍流氓,必须质疑。其实是理解角度不同,正确理解速成是快速入门,不是快速成为高手。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很有市场,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秘诀,最好别费力气,如果你能直接把功力传给我,那再好不过了。
写作训练营很多人选择加入,本来犹豫的我,在群体中失去思考能力,怀着激动的心情,屁颠颠的付费加群,自我安慰说投资自己不要手软,于是在知识付费路上越走越远。也不必纠结,效果到底如何,咱试试不就知道了?
早上6点,半小时音频课直播,训练营正式开启。每天会布置阅读作业,思考作业,输出作业。第一天的问题很有挑战,简单说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不说好的阅读训练营吗,怎么开始拷问人生了?
你非常渴望得到、可能对你的工作/生活/人生带来改变的,是什么?
第一版,仅限于完成。
人不能免俗,我非常渴望得到、可能对工作/生活/人生带来改变的是钱,想要有钱的结果,不愿付出赚钱的努力。经常做白日梦,幻想投资能赚好多钱,实际上不管是股市还是虚拟币都没有给我带来实际的收益。
对于现状的不满,在于财务状况不好,每月除去房贷车贷和日常开销,几乎没有结余,有时候想想未来,会感到迷茫不安。
我对未来的理想状态,想做一个看清世界真相,活得通透的人,比如现在很多事看不清本质,经常感到困惑,尤其是股票市场中的底层人性博弈,我认为随着阅历增加,思考深入,某一天我能够从市场中跳脱出来,冷静的看待市场波动,做决策时不被市场情绪左右。
我的作业比较飘忽,老师忍不住问: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高效阅读是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找不到真实存在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收获。那么阅读就变得可有可无,或许更糟糕,毕竟还需要花时间。
第二版,仍不具体。
佛说:众生皆苦。人人渴望远离痛苦,追求永恒的快乐。然而,痛苦和快乐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冤家,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体会过刻骨的痛,又怎能感受发自内心的甜。
如果说面对的具体痛苦,就是找不到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去做的事,常常会反复陷入自我怀疑,比如说我喜欢阅读思考写作,一段时间以后,又感觉这样做很不安,花了时间精力,不能转化为收入,想想实际生活的柴米油盐,想想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感觉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只是内心的逃避。
我渴望实现的快乐,与之相对的,就是完全投入的去做一件事。能够真正享受那样的过程,不要关心世俗之见,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爱一件事同样如此,我就是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没有妨碍别人,没有让家人因为我不切实际的梦想陷入困境,做自己就是好的选择。
可以说,我是纠结的中年男人,想追求梦想,又不能脱离现实。
第三版,直面自己。
持续写作不纠结的定力。有时候自己也很奇怪,写作之路明明看不到希望,为什么还可以默默耕耘而乐此不疲。从个人的长远目标来说,希望在投资领域有所成绩。当初我赋予写作的意义是,写作可以验证阅读的思考质量,准确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考,而思考能力是投资的底层逻辑,做好投资的前提是大量阅读思考,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智慧。
沿着当下选择的路继续走,并没有信心做出实在的成绩。于是隔三差五,我的状态会开始纠结,至于为什么纠结,一是穷的,财务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纠缠;二是闲的,文青个性容易胡思乱想。继续剖析根本原因是缺乏耐心,做事得不到反馈,个人各方面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付出没有意义,想要放弃。
调控情绪不生气的能力。生活状态不那么开心,每天一日三餐照顾家人的生活。希望爱人主动分担部分压力,往往她比我还要忙碌,彼此缺少沟通理解,内向型人格选择压抑负面情绪。当情绪不能被压抑的时候,集中爆发严重的争吵,持续冷战,冷静下来再次回到日常生活轨道。
我试着说服自己,总有人要付出,何必要计较多少?我还暗示自己,频繁情绪失控就像条件反射的狗一样,以此调节自我。短期可以适度缓解,不是长期解决之道。
想不通的事情,可以写出来,大部分时候都能理出头绪。围绕着人生目标,去选择相关领域的书,寻找解决之道,亲自尝试验证。在一定时期内,选书应专注投资和情绪管理领域,带着问题去读书,整理出笔记反复阅读直到成为思维习惯,固化成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