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老人

宋代段子:魏国公张浚,宋代著名丞相,在后世的官场政治中,张俊也有很好的回声与影响。《夷坚志》记载张浚的故事很多,其中不乏“异人”点拨类型的,本文即是其一。它很典型的代表了《夷坚志》所表达的时空观。

【原文】

政和末,张魏公自汉州与乡人吴鼎同入京省试。徒步出大散关,遇暴雨,而伞为仆先持去,无以障,共趋入粉壁屋内避之,败宇穿漏,殆不容立。望道左新屋数间,急往造焉。

老父出迎客,意色甚谨,纵观客容貌举止,目不暂置。二人同辞而问曰:“老父岂能相乎?”应曰:“唯唯。”魏公先指吴生扣之,笑曰:“大好大好。”而不肯明言。吴生指魏公曰:“张秀才前程如何?”起而答曰:“此公骨法,贵无与比。异日中原有变,是其奋发之秋,出将入相,为国柱石,非吾子可拟也。”二人皆不以为然,会雨止,即舍之去。

明年,魏公登科,吴下第,公送之出西郊,临别谓曰:“君过散关时,幸复访道傍老父。”吴虽不乐父言,然亦欲再谒休咎。及至昨处,唯粉壁故在,无所谓新居者。询关下往来人,皆莫知。

魏公既贵,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吴犹布衣,以公恩得一官,竟不显。(二事皆黄仲秉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蜀中道人||谢枢密梦||蔡相骨字||赵不他||赵缩手-上||赵缩手-下||王祖德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徽宗政和末年(政和最后一年是1118年),张魏公(张浚,宋丞相)跟老乡吴鼎从汉州动身,一起去京城参加省试。他们徒步出大散关(陕西宝鸡大散岭上),正遇到暴雨,雨伞已经让仆人带走前行了,两个人没办法,一起跑到路边一间白粉墙壁的屋内避雨,房间破败,房顶漏雨,几乎无法容身站立。他们忽然看到道路左边有几间新房,于是赶紧去拜访求助。
有位老爷子从里面出来迎客。大家进屋后,老人的态度神色很谨慎,仔细打量张魏公两人的容貌和举止,眼光一刻不离。二人同声问道:“老丈是不是会相面啊?”老人答说:“就那么回事吧。”张魏公先指着吴鼎询问,老人笑道:“很好很好!”但是不肯明说。吴鼎又指着张浚问老人:“您看,张秀才的前程如何?”老人站起身答道:“这位相公的骨法很贵重,常人不可比。未来某时,中原会有大变故,那正是他崛起奋发之时,他会出将入相,成为国家栋梁!不是我们这些人可比的!”张吴二人一听,都不以为然,等雨停了,两人即告辞离去。
第二年,张魏公登科,吴鼎没考上。张浚送吴鼎回家乡,在京城的西郊分手,临别时,张浚跟吴鼎说:“您再过大散关时,最好再访访道傍那位老丈。”吴鼎虽然不喜欢老人当时对自己的预言,但心里确实想拜会老人,再问问自己的前程。等吴鼎重过大散关,那间白粉壁墙的破房子还在,但没见到道左那几间新房。他询问大散关周围往来的人们,都说不知道。
当张魏公在朝中显贵,做到川陕宣抚处置使的时候,吴鼎还是个百姓。后来,因为张魏公的关系,朝廷恩赏,吴鼎得到一个官职,一生平凡。(这个事是黄仲秉说的。)
【祥宏点评】:这是个神秘的时空重叠型故事,看来老人显然知道几年后中原有变,靖康之难使时局天翻地覆,所以故意点破天机,传语张魏公为国做事;张浚,宋代著名丞相,重量级人物,《夷坚志》多个故事讲到他。他后来被封为“魏国公”,洪迈及岳父张渊道长年在张浚手下任职;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士子去京城汴梁参加科考,通常的路线就是出散关,然后走陕西,再进入河南。这路很长,很辛苦。南宋建立后,在成都开始举办“类试”,就是类似省试,四川的举子可在成都考试,考过的也直接被授予官职;川陕宣抚处置使,等同于陕西和四川一带一把手,这算临时工作,军情紧急时,朝廷经常派能人全权负责某大地区的军政事宜;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大散岭上,这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标,有句古诗:“铁马秋风大散关”;汉州,现四川广汉;黄仲秉,也是广汉人,张浚的老乡,应该也认识吴鼎。他做过镇江太守。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6-《夷坚志》里的“异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