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上课,才叫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点资讯】
01
对于教参一定要有
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我们过去讲教教材,老师上课干什么,教书的,教什么书,就是教课本、教教材,教材有什么咱就说什么,教材怎么说咱就怎么教,后来就变成教参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
老师备课就是备教参,把教参的内容转变成教学的内容,后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上有很多教辅读物,这个教辅读物就是根据教参所进行的二次加工、三次加工,这样一来我们老师想说什么,学生基本都知道,老师就尴尬了。
我们今天不讲教教材,换一个概念,叫用教材教,用教材教人,用教材教学生。
什么叫作用教材教人?不是教材有什么咱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才教什么,是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的。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学生的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的。这句话非常抽象,很难懂,把它展开来大家就知道了。
第一,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
学生已经懂的,作为教师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我们在这一个环节上发现很多老师有毛病,什么毛病,孩子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还在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停。
第二,什么是学生不懂的?
但是请注意,学生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东西的,学生的大脑不是一片空白,如果是一片空白你只要填充就可以了,学生不懂,但是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内容的,你就让他看教材好了,看完以后让他去概括,让他去提炼,概括不到位你帮他,提炼不到位你帮他。
第三,什么是学生不懂,看了教材也不懂,他需要合作学习才可以搞懂的?
那你就组织讨论和交流好了,实话实说,我们现在有些公开课的合作学习,纯属作秀,这个讨论纯属多余的,它不是真讨论,上课不到10分钟,老师就说:“同学们,你们前后两排4个同学讨论讨论。”讨论不到1分钟就解决了。
这讨论有价值吗?另外所谓的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构成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前后两排4个同学就可以讨论讨论的,小组的成员之间要差异最大化才有价值,才有团队的价值。
第四,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
学生不懂,看了教材也不懂,通过讨论还不懂,这个时候老师再不讲的话,你的良心何在?该老师讲的时候,你就要讲。
第五,如果老师讲了学生还不懂,那就必须实践活动一下了。
你别以为老师所讲的一切学生都会听懂,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教师就进行活动设计,就让孩子们实践实践、活动活动。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体育老师教孩子学游泳,你在教室里讲游泳的理论、讲浮水的知识、讲滑水的动作,但你就是不让孩子下水,你说孩子会游泳吗,孩子永远学不会,你只有把孩子丢到水里去,孩子才能学会游泳,他需要实践才能掌握。
02
启发式教学 ≠ 问答式教学
关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现在都在谈什么启发式,所谓的启发式,我们有很多老师就把它理解成为问答式,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老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不断地回答,这就是启发式。
姑且承认这个启发式,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里头有毛病。
问题之一,机械问答。
我曾经听了一堂很极端的课,一堂课听下来,老师的问题一共117个,绝大部分是无效问题,一个问题抛出来,他要让孩子们思而得知,如果孩子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都能回答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我们老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适度超越当下学生的水平,适度超越。
问题之二,单一模式。
单一模式就是老师提问题让孩子一起来回答,众声回答。这个众声回答会带来什么问题?滥竽充数!大合唱就导致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最后结果是把学生的问题全部遮蔽掉了,你都不知道学生问题在哪里。
所以我建议各位校长、老师,你们如果听课,千万不要坐在后面,如果有可能你就坐在前面,你去看孩子的嘴巴就知道了,我刚才说第一个看孩子的眼神,第二个看孩子的嘴形,孩子有些嘴巴虽然张着,但是声音很轻,他说错了老师都没有听到,有些孩子虽然嘴巴张了,但是没有吐出词来。这就把问题全部给遮掉了。合唱不太好,那就独唱,独唱可以把问题暴露出来。
问题之三,即问即答。
什么叫作“即问即答”?老师提出问题,立刻就叫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学生可以回答,但是请注意,如果学生立刻就能回答,说明什么,说明你的问题没有价值,说明你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思考,所以没有价值,他已经会了。
第二种可能,学生回答不了,回答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你不给他思考的时间,你说他怎么能回答,所以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能够让孩子闭上眼睛想一想呢。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发现这个情况,还是希望我们的老师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不要盲目地追求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