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范宅村:范仲淹后裔聚居地
范宅村:范仲淹后裔聚居地
兰溪市黄店镇范宅行政村范宅自然村以范氏家族聚居而名。据1992年《兰溪编志补余》记载,范氏家庭自北宋末由江苏苏州迁入兰溪龙门,南宋分迁后仁、里范、芷芳岗,明时分迁到范宅。据《龙门范氏宗谱》,彩衣塘、毛堰殿口范氏始祖为宋朝的范仲淹;宋朝范仲淹之孙范正路自姑苏迁兰溪龙门,范仲淹之第十世,范嘉德,字懋之,行五四,娶祝氏、徐氏,立继嘉庆长子为嗣,居竹溪(今黄店彩衣塘),子铭,百四二,居竹溪其后分徙范宅。第十一世孙范暄,字仲光,行百十八,入赘三泉童氏为三泉范始迁祖。第十四世,彩衣塘范相如,生三子,长元龙,次元凤,三元寿。至第十五世,范元龙,行福一,讳德昂,字志轩,分居范宅永思堂。宗族堂名:永思堂。
范宅村范氏是范仲淹的后裔,其“忧乐”思想在范宅村村民中世代传承。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范宅村大厅为永思堂,位于范宅村中部,坐南朝北,三开间三进一穿堂,前进建于清中期,中进和后进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29平方米。永思堂四柱五楼砖雕牌坊式门楼,楼下悬“高平范氏”匾,门额书“虎观遗风”。前进明间设戏台,明间中缝梁架抬梁式,为五架圆木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间设青石天井,两侧有过廊两间。前进后檐及过廊设斜撑式牛腿,中进前檐柱置卷草纹牛腿,边缝梁架皆穿斗式。中进尚存有老牌匾“太傅 乾隆御题”真迹题记、“进士 康熙八年八月题记”等牌匾。后进用材小,制作简朴,梁架为五架扁作梁带前后双步,明间设神龛。中进与后进间设有穿堂,两侧为龙凤天井。前进与中进为鼓形柱础,下垫覆盆,用材较大。永思堂建筑风格清代与民国共存,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由于近千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家风的传承,范宅村还出了个有名的孝子。2003年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指导,浙江省公益事情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浙江孝子”评选中,兰溪市黄店镇范宅村农民范庆如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孝子”之一,是兰溪市及金华市第一位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孝子”的。
范庆如,当年64岁,家中的老母刘花仂,是百岁寿星,当年104岁。他服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 夏天,范庆如把母亲蚊帐中的蚊子扇掉,才让母亲睡。冬天,范庆如先用热水袋暖好被窝,然后才让母亲睡。母亲腿残,每天晚上,老母亲都要起床小解几次,范庆如都要起床搀扶,在旁服侍,抱上抱下,精心照料。
刘花仂106岁无疾而终,是黄店镇寿命最长的老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