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P3562 刘子新论残卷
敦煌写经
法藏P3562
刘子新论残卷
尺寸:30×500厘米
说明:起韬光第四之后半,至法术第十四之前半,凡整九篇,残篇二。
背面:道家杂斋文文范。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
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
1.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2.亟战则民凋,不习则民怠,故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
3.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4.权衡虽正,不能无毫厘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5.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
6.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7.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
8.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
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穴致灰千室。
10.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11.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