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你患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想得太多了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相信很多网友都很期待郭敬明的一部新作品,一部关于抑郁症的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
这些年来抑郁症更是广大网友的热议话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飞速前进,人们的心理水平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也开始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具有巨大摧毁力的心理疾病。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得抑郁症呢?研究发现抑郁症的罪魁祸首是过度思考。
过度思考就是反刍思维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反刍思维是人们进化下的产物,在原始时候,我们为了防御天敌以及获得更多的存活率,我们会经常思考怎么样去防御天敌和捕获猎物。
也就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完美,不够完善,这种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叫反刍思维。
一篇发表在《认知科学》的杂志表明,反刍思维的个体的内前额叶和后侧扣带回的水平会有显著升高。
不管是内前额页还是后侧扣带回它们掌管的区域都是个体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内容,也就是说个体的反复思考很多时候就是在进行自我审视。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大脑前额叶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思考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经常要深入思考很久。
就像某些动物的反刍行为,会经常把一个食物进行不停地咀嚼。
某些时候这种反复思考都是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负性生活事件,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和矛盾之中。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反刍思维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抑郁症
这种对我们身心产生巨大影响的反刍思维也会导致抑郁症。
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反复思考的人,会有更低的行动力,还有更高的抑郁水平。
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思考一些问题,而且经常思考的是一些有关自我负性的生活事件。
2010年一部日本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中的男主以前是一个拥有健康生活的人,在后面的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的作用下,开始过度思考自己的一些问题,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思维牢笼里面,并且沉浸于这种思想牢笼。
这种过度思考让他的生活维持不了平衡,不知不觉中他就成了抑郁症群体中的一员。
很多时候反刍思维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与别人产生矛盾冲突之后,他们会经常把这件事拿出来反复思考,而且反复思考的结果就是自我怀疑与否定。
过度的思考,不仅会带来情绪的负性体验,也会降低他们的行动力。长时间有着负性情绪体验和没有行动力的个体,极易出现抑郁。
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说,个体的反刍思维会让个体极易产生抑郁症。
走出反刍思维,对抑郁症说不
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个体,不会过度地思考自己的某些生活上的问题,偶尔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具有反刍思维的个体,总是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他们会经常性地忽略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体验。
这种不停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就会让个体极易产生抑郁症,不过对于这种现象也有改善的方法。
首先,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尊重自己,在《心理咨询与实务》一书中,提到了一种“正念疗法”,这种正念疗法就类似于瑜伽中的冥想。
并且在《积极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及到冥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积极体验和愉悦感。这种疗法就需要个体注重自己当时的想法,洞察自己内心,去尊重自己的想法,把这种不合理的反刍思维合理地中断。
其次,在脑海中购物,也就是说找一些事物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停止对于一个问题的过度思考。你可以去思考你有什么喜欢的歌曲。
你的书架上书的顺序是怎么摆放的?基本上维持30秒或者一分钟就够了,这种方法会起到一定的暂时作用,有可能会让你从反刍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最后,重构处境,如果在脑海中购物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我们还是会不受控制地去思考一些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处境重构,也就是在重新回到这个处境中去思考这种情景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而不是只在意整件事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感觉你已经重构了处境,就可以采取一些活动再去分散注意力,就很容易跳出反刍怪圈。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