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动画市场,看这一篇就够了
“我的问题在于动画看得不多还想得太多。”
本文字数较多,请选择一个不会看睡的姿势阅读。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对二次元不太友好。
因为在经历5年的热闹之后,动画电影迎来了冷却期,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票房。
从2012年起一路高歌猛进并在2016年达到巅峰,转眼间票房回落了不止一点。
2016年动画票房总量近70亿的辉煌已成梦幻往昔,2017年的票房总量跌至47.17亿、同比下滑32.7%才是残酷的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导票房市场的依旧是引进动画,占比72%。
冠军花落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收获票房11.02亿。
国产动画的票房总量仅为13.29亿,冠军是揽下5.22亿的《熊出没·奇幻空间》。
同时,它也是去年院线上映的第一部国产动画。
面对动画电影数量下降和质量平平的现状,眼光一直贼亮的观众,贡献票房的心也在慢慢冷却。
接下来,小十君就从国产和引进两个方面,来聊一聊2017年的动画电影。
国产动画
▼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热度下降,有国产和进口双重因素的影响。
但是很显然,国产动画是下滑得更厉害的那个。
在数量上,相比2016年的42部,2017年的新片量缩减至39部。
看起来波动不大,可有个不容忽视的新情况,那就是这39部电影里,包含了9部重映片。
它们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动画电影的档期空白里,选片看起来比较随意,基本上是为了“假装”市场一派繁荣。
除了《麦兜响当当》和《潜艇总动员之时光宝盒》的票房过了千万,其它几部都没什么存在感。
如此一来,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2017年国产动画新片的产量只有30部。
产量下降,就直接导致了票房下降。
总量跌了10亿,占比也相应地下降至28%,相对有起色的是,票房过亿的影片数量从2部增加到4部。
▲按票房高低顺序排列
原创能力依然很弱
虽然国产动画每年都有几部“爆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原创能力依然不足,有些作品甚至很“辣鸡”。
有不少作品在上映前画了大饼,最终还是暴露了自己脑洞太小、想象力太弱的缺点。
比如水准不定的“中国风”动画,自《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后就未见大的突破。
追光动画制作的《阿唐奇遇》,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宠”拟人化作为主角,讲述冒险故事。
虽然在技术完成度上要优于之前的《小门神》,但是票房不涨反跌。因为情节低幼、模仿好莱坞动画情节的痕迹过于明显。
涉及了“修仙”等设定的《豆福传》,精良的画风让人感到惊喜。
但后半段莫名其妙的“科幻”元素,又把观众的好感度生生地压了回去。
究其原因,依旧是剧本硬伤,以及在中国风中杂糅国外动画中常见套路时的尴尬。
有位名人说得好,把别人的优点内化,变成自己的新作品,那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你直接拿来用,还用的特别粗糙,说好听点叫致敬,不好听的叫抄袭。
所以号称投资很多的大手笔动画,你们钱都花哪儿去了?希望有关部门注意一下。
低幼向作品主导市场
去年上映的39部国产动画中,面向少年儿童的作品,大概有37部。
其中票房冠军《熊出没·奇幻空间》改编自儿童动画剧集,是《熊出没》系列的第四部,一举打破该系列的票房记录,将其累积到14亿。
能让家长在过年期间摆脱烦人亲戚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我真的没想到,最佳解决方案竟然是陪孩子去看《熊出没》。
果然在当下的中国,最好挣的钱,就是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
转眼间,2018年的贺岁档如约而至,第五部大电影《熊出没·变形记》又在向家长和孩子们招手了。
我,光头强,打钱!
其它的作品也以IP改编居多,成语、游戏、漫画…….一个都没拉下。
从剧情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制作动画电影瞄准的受众,依然是少年儿童。
尤其是《熊出没》等系列的成功,更加刺激了整个市场,一大批略显粗糙的子供向国产动画顺势诞生。
问题是,在质量都不咋地的情况下,就《熊出没》这样的选手,都能成为佼佼者。
以子供向为主要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小朋友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你不能以成年人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愚蠢”,然后制作出“愚蠢”的动画给他们看。
▲我这个愚蠢的成年人,真的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
真正优秀的子供向动画,也是有正确的三观和复杂的世界观在其中的,也是要追求精细画质和优雅的台词的。
而这一点,我们真的很需要向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产业学习,如何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脚本。
成人向作品异军突起
2017年国产动画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成人动画的崛起(别想歪了)。
比如《十万个冷笑话2》,就抓住了成人世界的“严肃笑点”。
事实证明,我们对这个用段子堆砌、以吐槽为卖点、充斥着广告、情节全是硬伤的IP,变得更加信赖了。
因为第二部的情节确实更加成熟,探讨问题的维度也比第一部要深刻得多。
不再只是将日本动漫、好莱坞超英电影、中国传统神话、表情包等笑点简单串联,而是加入了复杂世界观作为支撑,顺便埋梗于无形之中。
一边抖包袱,一边谈哲学,做到了在动画作品中严肃搞笑,《十万冷2》的尝试,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同样在暑期档上映的《大护法》,不管争议声有多嘈杂,它都是近几年原创度很高的一部作品。
自主分级的觉悟,充满暴力美学的画面和值得玩味的台词,让我们看到了成人向动画电影的一点希望。
可惜的是,如今的市场对该类型的动画,依然不是很友好。
作为第三部“大字头”动画电影,它没能吸收前辈们的仙气,最终以8760万收场。
被称为第四部“大字头”的《大世界》在今年悄悄上映,其充满现实感和稍显猎奇的画风,也未能与市场对接成功。
尽管获得多项大奖,在国内的票房却惨到不忍心看。
说白了,国产成人向动画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不论是资金还是剧本,这当中的缺口都不是凭谁的一己之力就能补上的。
就《大护法》和《大世界》来说,它们起了头而未成气候,好在不思凡和刘健两位导演都铁了心要跟“成人向动画”死磕,接下来还有可以期待的作品。
而作为观众,我们还想看到这条路有更多的人能来走一走,让它变宽、变结实。
网络大电影成为新趋势
另外,还有一部没有登陆院线的作品也不得不提,即《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
它是我国首部网络动画大电影,在爱奇艺以5元票价付费播出,摘得爱奇艺8月票房新片榜和总榜的冠军。
据说,它的制作成本逾千万,预计的盈亏平衡点播放量,在3500到4000万之间。
截至我写这篇文时,播放量已达5082.2万,看来是盈利不少,后续作品也会紧随其后。
不得不说,让观众等待了6年的《星游记》以这样的形式回归是大胆又聪明的。
因为近几年我国动画市场看似热闹繁荣,但也有投资缺口和产能下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将作品投放“网络院线”,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让创作者专注于内容开发和变现。
从目前《星游记》的战况来看,网络动画大电影是一条可期之路。
光线传媒一家独大
说到制作,当下我国动画制作公司的格局中,光线影业一家独大的趋势越发明显。
2017年的《大护法》和《烟花》(日本),今年年初的《大世界》,贺岁档的第六部《熊出没》大电影以及暑期档《昨日青空》,都由光线影业发行。
此外,光线影业在2015年成立的彩条屋影业,将“动画”作为专攻领域之一。
大手笔投资13家动漫公司,将各有所长的创作者招致麾下,意在打造“中国动画的大本营”。
▲彩条屋出品的海报,一直有很强的辨识度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也早已做好了规划。
拯救以往略显尴尬的合家欢动画和真人动画相结合的奇幻电影,是他们接下来的努力方向之一。
网游改编的动画大电影,则可能是下一波驱动情怀的种子选手,《梦幻西游》和《龙之谷》的粉丝可以搓手期待。
而鉴于前面提到的《星游记之风暴米法拉》表现不俗,彩条屋也会果断开垦网络院线这块荒地。
中国风的后续,则有《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重磅打造的《大圣闹天宫》和《深海》。
还有重头戏神话三部曲《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凤凰》。其中的《凤凰》首次聚焦于部落文明且以“女性成长”为主线,听起来让人眼前一亮。
总的来说,光线影业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看起来很好吃的大饼,但味道还有待鉴定。
至于2017年的国产动画市场,我也说得差不多了。在突然回冷的现状背后,其实是老问题和新状况并存,还盼今年能稳步回升、一路向好。
引进动画
▼
2017年,在国内院线上映的引进动画共有23部,其中好莱坞动画有7部,日本动漫有6部,英、法、加拿大等国家的动画合计10部。
其中,好莱坞继续领跑,但情怀贩卖略显疲态;日本动漫迅速回落,口碑票房双扑街;批片市场进行调整,有望与更多优秀动画片相遇。
好莱坞:引领市场,疲态略显
《欢乐好声音》,是2017年被大陆译名坑得最惨的一部电影,可能真的有人认为是某部综艺节目的番外篇。
它之所以能收获2亿多票房,与其故事主打“励志”“梦想”“成功”等经典好莱坞元素密切相关。
看吧,还是成年人社会里面的那些“歪门邪道”。
但谁不愿意看一部主角蠢萌可爱,内容积极向上,还能让你放声大笑的电影呢。
但它的票房之所以止步2亿,一是因为那个蠢到家的译名,二是因为,影片中欧美情怀元素,对于中国大部分观众来说,是很陌生的。
比如,当大家决定克服困难,重建剧院的时候,BGM是大卫·鲍伊和皇后乐队合唱的 Under Pressure。
论情怀,大卫·鲍伊和龅牙叔的声音就足够让人泪水盈盈;论应景,歌词与当时的场景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电影院里能够会心一笑的观众,并没有很多。
能稳稳接住这些情怀彩蛋的观众,恐怕还是85后到95后这十年之间的年轻人。
但是这一群人,仍然没有成为动画票房的主要支持者。
同理可参考串烧了一大波欧美经典乐曲的《极盗车神》,有人在电影院里听到流泪,有人一脸懵逼, 不懂嗨点何在。
当好莱坞卖起“美国梦”,想让中国观众买帐,恐怕文化渗透还得多做几年才行。
而《蓝精灵3》,则是一次贩卖情怀失败的车祸现场。
有太多人是唱着“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长大的,这个IP自带童年光环。
可惜的是,主创团队只想多挣一点小朋友们的钱,却忘了最忠诚于这个IP的观众,是开始脱发的成年人。
可以说,我国青年朋友对于动画的观影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满足。
尤其是在子供向为主的市场氛围中,电影不是太过幼齿,没眼看,就是没有排片,一切随缘。
不知道为什么仍然没有人发现,出生于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的观众,才是动画片市场最强大的潜在支持者。
好莱坞:打动成人,稳赚票房
与以往的情况一样,去年依然是好莱坞动画领跑市场,而且存在感相当强。
为什么呢?因为2017年国内动画票房前五名,好莱坞动画占了四个名额,而且是从第一名到第四名。
分别是《寻梦环游记》(12.11亿)、《神偷奶爸3》(10.38亿)、《欢乐好声音》(2.16亿)和《蓝精灵3》(1.73亿)。
而《寻梦环游记》和《神偷奶爸3》两部电影的国内票房加起来,累计近23亿元,差不多是全年动画电影总票房的一半。
究其原因,除了影片质量较高以及宣发团队的努力,好莱坞动画最擅长的“老少通吃”,这次帮了大忙。
比如年度动画票房冠军《寻梦环游记》,本来差点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网传由于涉及到亡灵题材,皮克斯本来已放弃该片在大陆地区的市场,提交片子随便审审。但是没想到,看哭了广电总局的审片员。
当我看完全片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网传的故事,可能是真的。
全片展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亡灵世界,炫彩多姿,比现实世界还美。
而且人死后也不会灰飞烟灭,在亡灵节这天,他们会穿越花瓣桥,回到人间,看望曾经的家人和朋友。
而这一举动的前提,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不会忘记他们。
当主题曲 Remember Me 响起的时候,电影院里的啜泣声此起彼伏。
在现代社会里挣扎的成年人,没有太多时间去缅怀故人。而当你望着Coco的白发,心里又会想起和谁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呢?
抓住小朋友的笑声,不算成功;能抓住成年人的眼泪,才是真功夫。
讲一个好的故事,永远是电影最基本的需求,甚至可以拯救一部电影。
换句话说,只要能让人有摄屏的冲动,能哭花底妆、眼泪冲掉假睫毛,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日本:出现颓势,后劲不足
与好莱坞动画的高歌猛进相比,一向以动漫为傲的日本动画电影,在去年的表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惨淡。
去年在大陆地区上映的日本动漫影片有6部,票房过亿的只有一部《哆啦A梦》。
这6部作品的票房总额,大约是3.8亿元人民币。但在2016年,在大陆上映的日本动漫影片的票房总额是10.08亿。
造成如此大额缩水的原因有两方面:数量和质量。
首先,在2017年上映的日本动漫电影数量有所减少。
这与日本电影引进市场和批片市场都在进行调整有直接的关系。
往年日本电影引进都是以动漫作品为主,而在2017年这种垄断格局被打破,真人漫改电影和真人纯爱电影开始进入中国院线。
▲《银魂》真人版
以往批片市场也是以引进日本(动漫)电影为主,而在2017年,批片市场的引进格局也在进行调整,间接压缩了日本动漫电影的引进数量。
虽然引进数量有所减少,但电影本身质量的滑落,是造成票房、口碑皆扑街的根本原因。
整个2017年的日本电影引进情况都很随意,尤其是动漫电影的部分,弥漫着一股瞎几把引进和院线一周游随便捞点钱的感觉。
可能是2016年底的《你的名字。》鸡血打的太多,但它不是随随便便就大卖的。
它之所以卖得好还被人夸,诚哥的作品在大陆洗脑多年的情怀倒是其次。
最重要的原因,是新海诚难得把故事给讲完整了。
而且负责配乐的RADWIMPS,当时在国内正是口碑的上升期,吸引了不少乐队粉支持;诚哥的“高清屏保”式画风又无可挑剔,朋友圈流传着各种角度的摄屏小视频……
这就说明,想要让一部动画作品大卖,扎实的故事、精美的细节、强大的宣发三者缺一不可。
反观今年上映的日本动漫作品,又有谁能跟《你的名字。》比肩呢?
《声之形》,故事到底有没有消费残疾人,三观到底端不端正,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烟花》,故事毫无逻辑性,靠三俗的黄段子勉强支撑。在日本的口碑就已经扑到大街上,画面更是蜜汁3D,无力吐槽。
两部电影的宣发团队则坚持不懈炒着《你的名字。》的冷饭。拜托,薅羊毛也不能搁一只羊身上薅啊!
其他上映的作品,比如《刀剑神域》《精灵宝可梦》什么的,真的有必要占据一个引进片的名额吗?
反观2017年的日本本土动漫市场,也是相当惨淡的一年啊。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可能是涉嫌“反战败”和洗白二战罪行的《在这世界的角落》。
这要在大陆上映……不,这不可能上映的。
想要大卖还得自身硬啊!中国观众是傻,但最起码的审丑水平,还是有的。
@Raphael:真正意义上的反战思维不应止步于此
批片市场:重新洗牌
前面说过,日本动漫电影引进数量的减少,也有受到批片市场调整的影响。
2017年引进的动画电影,一共有23部。除了好莱坞的7部、日本的6部,其他10部则来自世界各地,比如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
这真的很不简单,因为在2016年引进的23部动画作品中,好莱坞和日本加起来一共有20部,其他国家只有3部。
这其实是一件值得影迷欢呼的事情,因为其他国家优秀的动画作品,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大陆上映。
电影的最佳观赏地点,最终还是电影院。比如英国动画《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好,只有去电影院看过才知道。
2017年日本动漫的整体表现不佳,也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动画引进市场格局的洗牌。
比如爱尔兰动画《养家的人》,很期待在今年的院线中看到它的身影,希望有关部门关注一下。
至于2018年的动画引进市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基本情况。
总体来说,国产动画仍然是以少儿群体为主的低幼走向,但成人向动画已经异军突起,几部“大”字头动画的激励作用不容小觑。
虽然国产动画已经开始有成人向作品问世,但大多数都处在有口碑、没票房的尴尬境地中,低幼型作品仍然会向钱看齐,长期霸占动画片市场。
好莱坞在制作动画影片方面从来不落人后,尤其是在迪士尼收购了福克斯之后,市场版图将进一步扩展,IP联动想必也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米老鼠版异形宝宝,图源网络
综合以上信息,相信在未来的一年里,领跑国内动画市场的,仍然是好莱坞的动画作品。
尤其是在日本动画日渐衰弱、国产动画仍然未见大的起色的情况下,同志们再不加把劲,动画影片年度票房前五名被好莱坞动画包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哦。
但在批片市场调整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有更多机会,与原本只能“网盘见”的作品相约电影院。
啊,想想就很美好呢。
2018年,就让我们继续在二次元的世界里相遇吧。
互动话题
去年你的最佳动画是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