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关坊村,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传统村落标本(原创图文)
2017年2月26日下午,笔者来到樟树市阁山镇关坊村,探访拍摄了这个极具特色并且保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古村。
关坊村直线距离樟树城区很近,不到10公里,但是偏离公路,只有一条狭窄的村道进入,因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显得有些偏僻落寞,不为人知。
村庄四周地势平坦,遍布农田,与邻村隔田相望,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村子不大,全村目测只有百十来户人家,
村民以关姓为主,相传为三国时期武圣关羽的后裔。
探访结束才了解到,这里的传统建筑门类齐全:有翰林、乡绅、平民各个等级的宅第,有古代学堂,有宗祠、楼门等宗族建筑,有青石青砖巷道,有池塘溪流绕村,有圣旨牌坊(遗迹),等等,各种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这些建筑包含的居住功能与宗族文化,蕴藏的风水思想和历史传说,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标本性质的中国传统村落。
请随着笔者的镜头去记录和解读这个小村。
村子东南方向高大的围墙上有两个马头墙风格的院门,均有匾额,但是字迹不清。相传右侧为古代翰林宅门,左侧为古代学堂。其中学堂大门紧锁无法进入,遗憾。但是透过门缝能看到整洁的院落和教室。
换个角度来看翰林的大宅院,围墙前面有一条宽阔平整的道路和一条小溪。
溪水由东向西绕村流过,村民称此溪名为“九龙圳”。“九龙圳”边沿齐整,蜿蜒有型,一望而知是人工水渠。
“九龙圳”细节,圳岸为砖石所砌,间隔一段踩脚的条石,应为村民洗衣服所用。
村民说“九龙圳”两边的石头构件,有的是从村里废弃的古建筑上拆下来安放的,层层叠叠都是历史的痕迹。
这块条石上刻着“监生关洵鹏之妻陈氏节孝坊”字迹,是村东边圣旨牌坊上拆下来的构件。可惜圣旨牌坊已在几十年前被毁。
村西边的围墙和分布在围墙上的三座门楼,围墙和门楼全部用青砖眠砌,用料讲究,厚实坚固。因为村里正在整修池塘和水渠,所以在门楼前面堆积了很多砂石。
右侧门楼
居中门楼,上书“陇西分第”四字。门楼后面是村民出生和出丧所必须经过之地。
左侧门楼
门楼俯瞰,注意整个围墙的造型是否像一把弓?
门楼前面的池塘正在清淤维修,池塘呈现半圆形。据村民介绍,门楼、围墙和前面的池塘构成一把拉开的弓的造型,中间门楼从门口开始有一条石板路通往池塘,仿佛一支箭。这样的造型有个悲伤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村子里在短时间内死亡二十多个年轻人,村里于是请来风水师,经设计建造了这样一个建筑造型,有镇邪防御的作用,从那以后,村民们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厚实的围墙、门楼,和被它保护的古宅。
围墙一角,注意这里呈现波浪状的弧形,不像一般墙角的直角造型,应该是“弓”的一端。
围墙后面的民宅
“众厅“
民宅的雨搭和大门
这所房子有人居住,杂合了各个年代的特征。
来探访一下翰林老爷的大宅,先看大宅门。这座宅院曾经作为乡村办公场所,所以处处留有当年的政治烙印,注意门框上的五角星。
大宅外观, 石质门框,用材考究,青砖墙壁厚实规整,一砖一石透露着精细的做工。年代久远,木质雨搭已经毁坏。
大宅内部为木质结构,已经无人居住。木雕的构件也损坏严重。
无法拆除的梁柱上,可见雕刻精美的吉祥图案。
当年留下的政治标语
跨过这扇古巷之门,来探访这条幽深的小巷和里面的老屋。
青砖巷,青石路,流水沟,一切都是它刚刚建好时候的样子。
来一张竖版的,古巷悠长。
古巷子另一端的砖石门。
孩子和老人看到陌生人光临,纷纷探出头来好奇张望。注意男孩身边的狗洞,整块的青石雕刻。
这位老人允许我们参观她的老宅,她的家。
木质的内部结构,青砖漫地,前后三进带天井,两边是厢房。处处是岁月的痕迹。
老人给我们介绍老屋的历史,讲述她们家族的过往。
看看建筑细节,雕花的房门。
房间的窗户是对着天井开的
老屋正中的香几
看看几座房子的外形雨搭,大多年久失修
有的雨搭下还有字迹
参观村里的祠堂“关氏宗祠”,老人告诉我们,这座宗祠自古就有,原建筑规模宏大精美,大概是二十年前毁于火灾,现存的宗祠是今年新建,因为财力有限,规模缩小了很多。注意对联上的“武圣”字样。
宗祠里面的匾额,匾额是新做的,但内容是以前延续下来的,一为“敦伦堂”,一为“陇西分第”。注意这个陇西分第的文字,跟前面门楼上的字迹内容相同。
两块匾额的意义不详。
劫后余生的石头香炉,后面的条石也是圣旨牌坊上的构件,石头背面刻有圣旨字样。一些牌坊上的石头构件被村民保护在祠堂里。
时候不早,我们要离开了,蓦然回首,村民的新房子旁,随处有古建筑的遗存。这个残门框边上的砖墙,又是弧形的。
后记:离开这座神秘的小村,仿佛阅读了一本泛黄的古书,让人回味先人的智慧,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也给人留下不解的谜团:比如村子建于何年何月?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哪座,是什么年代?那位显赫的翰林究竟是谁?“陇西分第”匾额是什么意思?这个陇西是不是甘肃的陇西?为什么关氏宗祠挂着“敦伦堂”的匾额?等等。这些谜团,给古村增添了些神秘气息,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全篇完
谢谢观赏,希望能得到跟我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您的分享和转发,让传统文明之火在你我手中传递!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原作者或者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