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中远两湾城”老房子和那些老故事(三)
本篇为《“中远两湾城”老房子和那些老故事》的完结篇。上期,我们向大家讲述了“两湾一宅”曾是上海内环内最大的棚户区,居民生活在逼仄的环境中。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为“两湾”奉献青春和热血的那些草根英雄,再一次感受这片土地经历的巨变。
艰苦中走出来的草根英雄
尽管“两湾一宅”逼仄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全上海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落后,但在局促的空间里,这里的居民和社区干部却本着“不怕差只要抓、因为差更要抓,坚持抓改变差”的“三湾精神”,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陆小英,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居委干部中赫赫有名。她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先进里弄工作者,连续三届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陆小英在1976年退休后当上了潘家湾仁义里居委会支部书记,凭着一股忘我的干劲,带领党员、群众将一个典型的棚户区变成了市文明单位,成为老百姓深爱的“陆阿姨”。陆小英在社区岗位上整整干了20年,一直奉献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而接过了陆小英接力棒的陶美珍、杨兆顺,以及曾任潭子湾万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的梁慧丽等社区工作者,如今都已经成为活跃在普陀的社区工作的先进典型,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用情理化解计生第一难事的全国“计划生育百星”汪凤蝶、“问不倒”的全国优秀民警“两湾”警花张丽萍……这些从“两湾一宅”走出来的社区干部,他们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当中,了解居民实际困难,帮助居民走出困境,用心奉献做了许多实事。
“365”旧改最难啃的硬骨头
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黄金发展期。“两湾一宅”这一上海市区最大、最集中的危棚简屋集中区成为当时“365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地块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1998年初,被称为旧区改造“淮海战役”的“两湾一宅”项目正式拉开了动迁的序幕。在社区干部、百姓、企业工厂等各方合力推动下,“两湾一宅”旧城改造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推进,蜗居了半个世纪的居民陆续搬往桃浦、宝山、江桥等动迁居民安置小区。
1999年7月,中远两湾城打下了第一根桩。时任中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曾动情地说:“我就是潭子湾人。多少年了,我们潭子湾人心里写满了一个‘盼’字。90年代,旁边的朱家湾改造,我们感觉有苗头有希望。如今希望落在了我们头顶上,这里的居民将告别两湾一宅,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2005年9月,中远两湾城1-4期竣工。现如今,当你步入中远两湾城,看到的不再是“棚户区”,而是一个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新型小区。站在中远两湾城高楼上俯瞰“两湾”,跃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的小区、宽路平坦的道路,和欢声笑语的人们……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