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何秋涛墓园前些天看到吴老师关于去马池...

踏访何秋涛墓园

前些天看到吴老师关于去马池村,寻访莲池书院山长何秋涛墓园的抖音,引发了我不小的兴趣,今天上午也抽空去转了转。
我将车停在村口步行进村,在村口防疫检查站询问值班的大哥,他说那块“碑”前天晚上丢了,他感慨道放了这么多年也无人问津,一个抖音就给弄丢了。我安慰他道:无论何种原因,丢了,也是一种保管吧,总还有再显世的一天,最可恨的就是破四旧式的砸烂或是毫无理由的手欠,那就是彻底毁灭啦。
从闲聊中,我根据他说的“石碑”的外观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分析,这应该是一函墓志铭的“志”,古人追求功业的巅峰是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他们中略有成就者一般会在自己的坟前立碑,记述自己的生平功业,同时在墓穴中放置墓志铭,墓志铭石质,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盖刻有“志”,记载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下部为函刻有“铭”,概括逝者一生的评价,石盖扣在石函上成一整体存放。
我为了今日的踏访,事前特意买了一盒华子,在街上一路的向老者递烟请教,总算找到了点眉目,可又不想犯《红楼梦》中“村姥姥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竟”的尴尬,心中掂量,分析,过滤着信息。
古人堪舆定穴,首选靠山面河,地高向阳之所,我一路踏访,首先排除了他们提供信息中的一块洼地和两块菜地,茫然中沿村边游走,脑海中比对着方位,地标……突然一块微微隆起的高阜之地引起了我的注意,绕行一周后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登阜细搜,猛然发现了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角落中的“塋地”石界柱,古汉语塋与茔相通,意思是坟地,在石界柱周围还散落着青石板,大理石条和丹碧石。
我虽不能断定这就是何秋涛之墓,但此墓地的规格应该比较高,绝不会是一般村民之墓。我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待到冬天再来踏访,那时大秋的庄稼都倒了,地里的野草也都枯萎了,田园角落里的坟劵石构件,沟渠上铺盖的石碑就会全部显现出来,我想冬日再来定有更大的收获。
保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开埠以来,民风开化,经济发达。许多外省治宦的官员,经商的大贾,游学的学子都把自己的终老之地选在了保定,譬如莲池书院出身,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也把他的墓园定在了保定城西的鲁岗。我想死后长眠于保定的何秋涛决不会孤单,在地下依然是“谈笑有鸿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