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热,“生地黄”一马当先,当我看到李...
手足心热,“生地黄”一马当先,当我看到李可一生重用“附子”,才明白所谓用药,不过是一物降一物,相辅相成,治病不要让固定的模式禁锢你的思维。
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站在最高处时,迎接他的可能不只是鲜花,还有荆棘,之前看过的书上写过这么一句话。
我为什么提到这个,我只是今天又看到关于老中医李可的文章,言之深情之切,感悟很深。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些药是有毒的,比如说附子。
但老中医李可先生用药之狠辣,甚至一副药方敢用200克的附子,有毒的附子被他用成了治病救人的“神药”,无视规律,打破常规。
他真的是让人很敬佩。我没有那份毅力和狠辣,但我在中医也潜心研究了几十年,与李可先生自然比不得,但我治好的患者也是很多的。
很多人对中药“十八反”很重视,但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中医、中药我用神奇二字来形容,应该没有人会来反对。
一张方子那么多药,有的两者结合效果翻倍,有的甚至没有一点用还相互排斥,有的有毒,有的与另一种相互结合会有毒。说到底就是一物降一物的过程。
所以在中医里,一副方子体现的是这位医生的水平。但是中医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悟,因为千人千方,即使有经方在前面探路,但是根据患者的各种反应,还是需要调整。
这与现代医学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病就有一种药,所有人都可以用,好像很有效,却也不见特别有效,还有各种副作用,甚至答非所问,走抑制病情一流。
我不是说所有都是这样,我只是就这些不好的拎出来和大家讲讲,毕竟好的东西大家有目共睹。
说到手足心热,这只是一种症状,西医甚至不知道怎么治,冠冕堂皇的说这是亚健康,当代人的通病,其实不过是无能的借口罢了。
但中医对这个还真有记载。之前一位患者,手足心热,整个人烦躁极了,医院检查了一番,说没有什么办法,但患者又实在难受,就想着来中医看看。
再三打听就到了我这里,我一听这,我开始了解情况,除了手足心热,,患者还口干口苦,心烦多梦,看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根据这些,我开了副方子给她: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山药、当归、山茱萸、栀子、茯神、地骨皮、柴胡、牡蛎、鸡内金。
结果怎么样?不过7剂药,患者症状就大大缓解,前来复诊,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太多,但也仅仅是缓解了。
然后我在原方调整剂量,让患者继续服用,三诊时,症状全消,病也算是好了。
手足心热这个吧,着实不是什么大病,所有症状综合,其实就在于一句“阴虚则内热”,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火热内扰,所以会手足心热。
为什么阴虚会火旺?人体内分阴阳,两相抗衡,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二者是平衡的,当一方强过一方,如同患者,阴虚自然就会导致阳火旺。
阴虚不能与阳火抗衡,这把火就在身体里乱窜,人的神经末梢又比较敏感,所以这一点点火烧到手脚,自然就让人觉得心烦气躁。
阳火冲击到肝肾,水不涵木,这把火蒸上胆汁,所以口苦,灼伤津液,所以口干,再看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即为肝肾阴虚,火热内炽的现象。
所以啊,这整副方子,不过就是在于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我重用生地黄,用山药、山茱萸,同时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柴胡疏肝泄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合用,疏养并施,体用同调。
在这个基础上加栀子、牡丹皮清热泻火,地骨皮清虚热,配伍于滋阴养血药中以奏清补并进,虚实兼顾之功。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茯神宁心安神,与牡蛎合用加强宁心安神之力;谷麦芽、鸡内金健胃消食,健运中土以养先天。
如此,全方配合得当,自然就解决了这所谓的“亚健康”。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是清热去火,那清热去火的西药能不能用?我明确的告诉大家,不能。
因为这个病主要在于滋阴养阴。中医啊,什么都能用来入药,在我看来,一个中医用药的熟练度,对中药材的把持都决定着这个中医行不行。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厉害,但就这些见解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毕竟艺术行不行,有利于患者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