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史话(四):三绝三通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大家已经了解到了自从张骞凿空西域后,外西北的命运就与中原王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整个两汉时期,外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居住着乌孙人,他们以富饶的伊犁河谷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政权。随着汉武帝在西域的苦心经营,乌孙逐渐与汉朝结盟,并在最终战胜匈奴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朝借助乌孙的力量,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既定目标,取得汉匈战争的优势。

随着汉帝国在东亚大陆霸权的确立,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建立,包括外西北在内的广大西域都纳入汉帝国的版图。乌孙也不例外,成了西域都护下的属国,拱卫着西域的西北边境。由于匈奴的式微,一直到西汉末年,西域都保持着稳定的局面。

但花无百日红。随着王莽篡汉,西域的命运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王莽采取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使西汉对西域的统治毁于一旦,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也由此断绝。

从这时起一直到东汉末年,西域经历了三次从西域撤退,又三次统一西域的曲折经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绝三通”。与西汉经营西域时的大气磅礴、游刃有余不同,东汉的“三绝三通”更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外西北的命运也随着东汉王朝的没落走向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01一绝一通(东汉初年至公元75年)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重建东汉王朝,并开始重新审视西域政策。这时的西域早已失陷,再加上北匈奴的横征暴敛,西域诸国屡屡派遣使节请求内属,并请恢复设置西域都护。

但当时的东汉刚刚建立, 政治、经济状况满目疮痍,光武帝刘秀却以“天下初定, 未逞外事”为由加以拒绝。纵观光武帝一朝,别说是经营西域了,就是面对匈奴的不时寇边,东汉政府也没有采取什么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内部统治和恢复经济上。

光武帝之后,汉明帝继位,这时随着战争、灾荒所造成的创伤渐趋平复, 东汉社会经济开始回升,实力逐渐增强。正由于此,明帝才能“欲遵武帝故事, 击匈奴, 通西域。”开始改变光武帝时期对边疆经营的消极局面。与东汉情况相反, 此时, 匈奴却处于四分五裂、日趋衰落的状态, 这又给汉明帝进行反击匈奴, 统一西域的斗争以有利 时机。

光武帝刘秀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东汉称臣。实力复振的北匈奴“复数寇边郡, 焚烧城邑, 杀略甚众, 河西城门昼闭。”这样, 迫使东汉政权必须进行反击匈奴的斗争, 而反击匈奴的斗争又自与东汉统一西域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东汉又把西汉曾经的故事重新上演了一遍。

公元72年,针对北匈奴不断南侵的紧张态势,东汉王朝紧急磋商抗击匈奴的万全良策。驸马都尉耿秉建议汉明帝以西域为突破口,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耿秉的建议得到了汉明帝及朝廷诸多大臣的赞同。

公元73年,耿秉、窦固等领兵出击匈奴呼衍王于天山,东汉大军向西挺进抵达蒲类海(今巴里坤湖),攻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之地。初战取得胜利后,东汉王朝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留驻将士屯垦戍守。

东汉西征大军攻占伊吾的同时,派遣班超率使团出使天山以南诸国。公元74年,窦固率部击破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东汉王朝在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初步完成了对西域统一的重任。史书记载:“西域自绝六十载,乃复通焉。”

然而在公元75年,汉明帝死后,在北匈奴的支持下,西域焉耆(今新疆焉耆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等国围攻并杀死西域都护陈睦。与此同时,北匈奴和车师后王又联合围攻西域戊校尉耿恭和戊己校尉关宠。此围虽经耿恭率部苦守两年始解,但东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却从此陷入了困境。

02二绝二通:(公元75年至公元107年)

汉章帝继位后,面临北匈奴的反扑和棘手的西域问题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东汉政权内部关于这个问题展开一场大争论。章帝最终采纳校书郎杨终的建议, 于公元76年初, 撤销戊己校尉,公元77年年, 又下诏撤回了西域的驻军, 东汉遂放弃对西域的统治。

听说班超即将回国,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属国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

班超见状,在撤退途中重新返回驻地,继续留在西域,准备大干一番功业。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认真分析了西域的形势,认为可应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超一方面请求朝廷支持自己的建议经营西域,另一方面遣军击破反叛的莎车和疏勒。

得胜后的班超又想进军龟兹。当时,位于外西北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兵力强盛,仍然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班超认为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于是上书说:“乌孙是个大国,有十万弓兵,所以武帝(刘彻)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到孝宣皇帝的时候,终于起到了它的效用。现在可以派使者招抚乌孙,与之并力合作。”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公元83年,朝廷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升任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乌孙大小昆弥及以下的人很多锦帛,以笼络乌孙。

公元84年,朝廷又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班超立即部署进攻莎车,并计划进攻龟兹。谁曾想这场战争把西域西边的两个大国卷了进来。

康居在今天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位于外西北的西北方,是西域大国,领地广袤,人口众多。它东接乌孙,北部是奄蔡,东南与大月氏相邻。西汉时期,匈奴郅支单于为躲避汉军追杀,曾经西迁至康居,安置在与乌孙相邻的地方,两国联手对付乌孙,搞得乌孙西部千里无人烟。康居也借助匈奴的力量逐渐壮大。

郅支单于被汉朝击毙后,康居的势力范围并未收到影响,反而势力大增。公元前11年,不得势的乌孙小昆弥率领8万余人北附康居,康居国又成了乌孙小昆弥的保护地。

在这一次班超进攻疏勒和龟兹的军事行动中,康居曾派兵援助疏勒,所以班超久攻不下。当时,月氏刚和康居通婚,班超派人给月氏王送了厚礼,让他对康居王晓以利害,康居王才罢兵,把疏勒王也带走了,乌即城被再次收复。

公元86年,疏勒王又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与龟兹勾结密谋造反,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疏勒王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就在宴席中斩杀疏勒王。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公元87年,班超再一次进攻莎车,莎车国只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此威震西域。

另一个被卷入的大国是大月氏。当初,大月氏曾经帮助汉朝进攻车师有功,趁机提出要娶汉朝公主为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月氏王因而怀恨在心。

这时的大月氏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帝国,疆域从如今的河中地区、阿富汗一直到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后来又占领了外西北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人口超过一千万,强盛一时,是当时欧亚四大帝国之一。

公元90年夏,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大家都很恐慌。但班超非常镇定,实行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战术,让大月氏的军队疲惫不堪。班超然后设伏兵击杀大月氏向龟兹求救的使者,并派人把首级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希望能放他们一条生路,班超放他们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每年向汉朝进贡。

大月氏人

在西域局势转危为安的同时,北匈奴先是在公元87年被鲜卑所败,然后在89年,被东汉大将窦宪击败,迫使北匈奴几十万人投降。91年,耿夔再次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此后,残存的北匈奴大部分往西边远遁,最终消失在中国的史籍之中。

在这种形式下,东汉政府趁热打铁,就在这一年,封班超为西域都护,封徐干为西域长史,恢复了对西域的军政管辖。

03三绝三通(公元107年至东汉灭亡)

班超返回内陆后, 以戊己校尉任尚继任西域都护。班超在离开西域时,告诫任尚说:“今君性严急, 水清无大鱼, 察政在得下和。宜荡失简易, 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这本是班超积三十年经营西域的经验之谈,但任尚不以为然,以严苛的为政措施,终于激发了西域诸国的再次反叛。

公元106年,西域诸国联合围攻任尚于疏勒。虽然任尚平息了这次叛乱,但由此而产生的后遗症,即使段禧继任西域都护一职后,也未能使西域的动荡局面恢复稳定。不久,龟兹、温宿、姑墨等国又先后反叛。这样,就使得东汉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再加上当时发生在西北的西羌起义,于是在公元107年, 东汉政权乃罢西域都护。自此以后十多年间, 东汉政权集中力量镇压羌族人民起义, 而无力西指。

东汉从西域撤出后,北匈奴又重占西域。公元119年,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为边寇”,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领兵千余人屯于伊吾以为屏障。第二年,北匈奴杀索班,占据丝绸之路北道。

当时的鄯善王向曹宗求救, 曹宗则请朝廷发兵。这样, 关于要不 要统一西域的问题又在东汉朝廷内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 绝西域。” 而班勇却力主进取西域。经反复斟酌,东汉王朝采纳了班勇的计策,置副校尉于敦煌,再次启动了经营西域的军事政治活动。

公元123年,班勇作为西域长史,领兵五百屯守柳中。在镇守西域期间,班勇先后纳降楼兰、龟兹、姑墨、温宿,击败匈奴的强大军队。公元126年,班勇荡平且弥(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车师附近六国全部降汉。同年秋,班勇率领西域诸国军队大举进攻匈奴,击败匈奴呼衍王,降其众二万余人, 单于西遁。自此之后,天山以南匈奴绝迹, 只有焉耆未降。

公元127年,班勇领兵出击焉耆,焉耆投降。这场战争使得“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岭以西遂绝”。东汉王朝终于又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随着东汉的没落,至汉灵帝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东汉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

04结束语

异世史曰:在古代史籍中,有关东汉时期外西北的历史笔墨很少,比如有关乌孙的记载就比西汉时期要少得多。究其原因,应该是东汉王朝的国力不如西汉那么强盛,国内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这就造成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政策比较消极和保守,经常出现摇摆,这就造成了“三绝三通”的局面。

而乌孙是西域军力最强的大国,在西汉时期就颇受重视,为西汉击败匈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由于西汉超强的综合实力,乌孙才由当初的盟友后来变成了属国。等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在西域权威的降低,要想摆平那些中等规模的绿洲国家就已经够头疼了,更没法把影响力辐射到外西北和中亚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也别奢望让乌孙这样的强国重新纳入中央体系,乌孙也就和中央王朝渐行渐远。

但可以肯定的是,班超平定西域,一定借助过乌孙的力量。而随着更远处的大月氏逐渐进入全盛期,外西北的南部帕米尔地区被纳入大月氏的势力范围。由于东汉鞭长莫及,后来的乌孙和葱岭以西地区逐渐与中原断绝了消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