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金村的胃,是汤包灌大的!
锁金村土著和南林学子,很容易在一笼汤包上找到味蕾共识。
开在锁金村的京华汤包,第一家店已经有14个年头。
6年前,汤包店老板的小舅子,另立门户,在距离老店400米的距离,开了新店。
两家汤包店,几乎承包了锁金村人的汤包胃。
/ 锁金村吃货用嘴投票的汤包老店 /
老店一直据守在锁金四村,标准的居民楼下店。早上5点半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半。
14年的老店了,留心看,门头招牌朴素的难以置信:方方正正的泡沫,「京华汤包」的字样是水笔写上去的。
老板伍成伟,精瘦,能韶。问他为什么不换个高级一点的招牌,他笑答:我就是想保持原有的样子,勿忘初心。
随手,从桌肚里掏出崭新的商标「汇年丰京华汤包」:汇集五湖四海的人都来吃汤包,这名字霸不霸气?
其实,泡沫店招是伍成伟自己写上去的,写字唱歌是他的爱好。挂自己写的字,多少带着点自我欣赏。
2002年,伍成伟从上海学徒回来,在锁金村最早卖的是砂锅。鼎盛时期,几家砂锅店门挨在一起。
挑剔的锁金村吃货,用嘴投票。别的砂锅店,开着开着就更换门庭了,而伍成伟的砂锅店,增加了汤包品种,活了下来。
能在锁金村一开就是十几年,没点耐心和责任感,是不可能长久的。
除了过年休息7-10天,其他时间,伍成伟天天守在店里,与汤包店融为一体。
做餐饮这行,起早贪黑,身体上付出的辛苦,在他看来,不算什么。真正的辛苦,藏在自己内心,别人看不见。
那是一天天与时间抗争的辛苦,「开店,埋葬的是我的青春年华啊」。
伍成伟想了很多办法,调节自我,去战胜内心的辛苦。
螃蟹季来了,蟹黄包上市。他把剥螃蟹当成了游戏去操作。他喜欢唱歌,没事塞上耳麦旁若无人地哼上几句。
甚至,跟吃汤包的客人韶一韶,拉拉家常,也能战胜内心的枯燥。
只有五张桌子的汤包店,要四个人围着店忙碌一整天。
光汤包,一天就是几百笼。外卖平台一开,接单的提醒音一个接一个。
锁金一店的汤包品种,最早时只有原味的。后来,根据南京人的口味,伍成伟一直在添加新品种:菊叶汤包、菌菇汤包、虾仁汤包、蟹黄汤包……
4只蟹黄汤包,35元一笼。一只汤包足足有肉包大。
之所以做这么大size的汤包,伍成伟是存心要突出蟹黄包的与众不同。如果想每样尝尝,店里还有混搭的五味汤包拼笼。
饭点,开车从汤包店门口路过的女司机,踩下刹车,摇下车窗,要一笼汤包。伍成伟忙不迭地打包送到车上。
这种老客才有的心照不宣,是伍成伟从枯燥守店岁月里获得的糖。
/ 一个锁金村,两家京华汤包 /
六年前,伍成伟的小舅子艾前胜,在锁金二村租了一间门店,自立门户做汤包。
艾前胜老家安徽芜湖,上海学汤包手艺,南京开店,对他来说理所当然。
与老店不同,二店的招牌惹眼显著。菜单上看,也有不同。
虽然,艾前胜和伍成伟当初都是一起做汤包的,现在各自开店了,做法大致相同,但毕竟是一个锁金村分而治之。
二店更靠近国展中心。地理位置的缘故,除了锁金村的街坊邻居,国展中心的客群,也是汤包店的目标人群。
遇上国展中心有展会,汤包店生意就会明显好很多。
擀面杖两头细,是专门用来擀汤包皮的。
从15岁就开始擀面揉面的师傅,早就是个老手了。一个面团一秒的光速擀完,中间皮厚一点,周围皮薄一点。
店里的阿姨负责包馅儿,薄薄的面皮塞满紧实的肉馅。
原味汤包,一笼6只,12元。不锈钢桶装的豆浆,拧开水龙头免费自取。
汤包端上桌,褶子朝上。没有一只破皮漏汤,很惊喜。
咬开来,汤汁饱满,烫嘴的汤汁吸上一口很是过瘾。
汤包面皮薄,汤汁足,怕腻的可以点菊叶汤包。口感一样优秀。
二店的蟹黄包,走小可爱路线。一笼六只,32元。
螃蟹肉提前一天剔好,合着肉馅,冰箱冻上一夜,第二天包蟹黄汤包。
蒸过的蟹黄包,丰腴鲜美,每一口都是大满足。
对毕业多年的南林学子而言,一笼菊叶汤包+一碗免费豆浆,成了毕业后最惦记的味道。
而附近的土著,吃完别处汤包会忍不住和本村的对比,得出结论:锁金村的汤包,必须打好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