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嫉妒的四种形式,每个人都被伤害过

7月8日上午,高考第二天。河南平顶山一中,考场内的两名考生,经历了一件也许将铭记一生的事件。综合科目考试结束前5分钟,毫无预料的情况下,身边一名同学忽然起身撕掉了他们的高考答题卡。
事发后,被撕答题卡的两名同学启用备用答题卡填涂上交,而肇事考生被取消“全科成绩”。事情爆出后,不少网友心疼这两名被撕答题卡的考生:
“这可是高考啊,要是我的答题卡被撕了,估计会当场崩溃爆哭!”
“有些人就是好嫉妒,自己考不好,就要毁了别人的前途。”
……
据说,这名撕掉他人答题卡的同学,是因为部分考题不会做,导致心态失衡,冲动下做出了攻击他人的行为。
你曾被嫉妒所伤吗?
进化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本能。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当生存资源有限的时候,就会产生竞争,而竞争容易滋生嫉妒。
资源有限的社会,几乎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曾或多或少感受过来自他人的嫉妒,以及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或直接或隐秘的恶意。
工作努力做出了业绩,领导会上表扬,会下却被同事集体孤立和隐形攻击;外出旅游,发朋友圈展示美食美景,却收到酸溜溜的评论;孩子考上好学校,请客庆祝,宾客未散,就听到有人私语“他家小孩估计是走的后门”……
心理学认为,当你的所有、所能、所得、所是,在现实或想象中引起其他个体自我价值感的降低时,该个体就容易产生敌意并可能诉诸攻击行为。

嫉妒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情感,被妒者虽然无辜,但在遭遇他人嫉妒时,仍然会有感受、自我价值和实际利益的损害。
如何识别这些公开或隐秘的嫉妒者,防范、应对源于他们的恶意攻击,最大程度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价值感和切身利益了?
你身边隐藏着哪一类嫉妒者?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认为嫉妒者可分为钦佩型、矛盾型、攻击型(恶意的)和抑制攻击破坏型四类。
  • 钦佩型嫉妒者

这样的人能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嫉妒并直言不讳。“你又拿下了一个大客户,这个客户要是我拿下的就好了。”“你运气真好,老公能挣钱,孩子又听话,我也想有你这么好的运气。”
这类人处理嫉妒的方式,是针对引起嫉妒的努力、好运、成绩表示钦佩。别人只能从他们有点夸张的美化言辞中,推断他们正在嫉妒。一般来说,这样的嫉妒者不太会有恶意攻击行为。
  • 矛盾型嫉妒者

矛盾意味着这类人心中,对同一情境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相持不下:明明内心是在嫉妒,又希望自己能容忍甚至钦佩别人的成就。
这样的矛盾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常常带着嘲讽的口气恭维他人的成绩。“你做得真好,一定背着我们下了不少功夫吧。”矛盾型嫉妒者,有意识地努力控制自己的嫉妒,但却意识不到自己的嫉妒情感有多强烈。
  • 攻击型(恶意)嫉妒者

攻击型(恶意)嫉妒者倾向于贬损和伤害他人。他们的攻击或直接或隐蔽,常常使得被嫉妒者产生焦虑。

一位新手妈妈生完孩子后,因为害怕与职场脱节,不到三个月就重返职场。抗住了工作、育儿的双重压力,还晋升了职位。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当她在聊天群里提到自己的经历时,却被另一位新手妈妈攻击:“这么早就出来工作是不是太性急了?我可得为孩子着想,要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接着大谈特谈另外一位妈妈多么成功,多么出色。
这样的情景让这位新手妈妈十分焦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并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再无快乐的情绪。
恶意嫉妒的另一种更肆无忌惮的攻击形式,是把引起自己嫉妒的人或事直接批评得一无是处。
  • 抑制攻击破坏型嫉妒者

这类型的嫉妒者尽管非常嫉妒,但却对他人取得的成绩和优势始终保持沉默。给取得成绩的人所造成的感觉是,他们不过做了一些非常平常的小事。这样就把引起嫉妒的事物的重要性一笔抹杀了。

网友小文做销售工作,因为签了一个大单,当月个人业绩贡献了部门业绩的一半。被部门老总叫到办公室大肆夸奖了一番。
回到工位的小文本以为会得到本部门同事的赞赏,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一片沉默,和同事聊天时对方也爱理不理。小文感到十分委屈,其实她的身边只不过隐藏着几个抑制攻击破坏型嫉妒者罢了。
你因为害怕他人嫉妒而进入过这样的应对模式吗?
周围人的嫉妒就像埋在地下的地雷。为避免旁人产生嫉妒,哲学家尼采曾经建议,每次报告成功时,都要报告一次失败,这样便可以使旁人的嫉妒有所缓解。
“不要做出头鸟”,“做人要尽可能低调”,诸如此类的建议让一部分人奉行隐藏自己的策略:不显露自己的才华,不对自己的成绩表示高兴,对外只诉说自己的不幸而不提及自己的幸运。
这些建议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招人嫉妒,但这样的做法却有损于引起嫉妒的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成功表示高兴,并且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成就和行为,这对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同一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些被嫉妒者因为自己外貌出众、才能突出,而觉得愧疚。
“我身高1米72,女性这个身高站在普通人中太显眼了。所以,平时上班我根本不敢穿高跟鞋,就怕自己比同事、领导高出太多,让别人感觉不好。”网友丽丽经常为自己突出的身高心生愧疚。
情绪心理学指出,人生来就需要均衡感,不论是声望、赞誉、关注或金钱,谁也不能比别人多得一点什么,这是人类团结的基本前提之一。当个体在某些方面超出他人时,打破均衡容易导致个体内在产生愧疚。

如何面对他人的嫉妒?
  • 相信自己是因为某种能力,受到了命运的青睐

《心理学大词典》定义嫉妒是在比较中,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超出别人,而引起被超出个体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每一个被嫉妒的人都要明白,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你因为施展出自己的魅力、才华或者能力,而收获到了好结果,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 对恶意嫉妒无需自我怀疑

攻击性嫉妒者的特点是其恶意一目了然。有的被嫉妒者会自动疏远与嫉妒者的距离,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忍不住产生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是否自己投射了什么。
其实对于恶意嫉妒者是很好识别出来的,面对这种类型的嫉妒者,不予理睬,以疏远来加强自我保护是一个正确策略,完全不需要自我怀疑。
  • 别轻易被嫉妒者挡住去路

有部分人的策略是,坚信不能让别人的嫉妒破坏自己的生活。他们会通过他人的嫉妒发现自我的特质,更加努力的发展、完善自我。并对源自他人的恶意行为严词指责,并坚定地拒绝非分要求。
不逃避、退缩,不轻易被嫉妒者挡住自我发展的道路,正面应对也是一个良好策略。

  • 有选择性的交友

甄别自己的交际圈,选择适合的人结交也十分重要。有的人自我价值感稳定,很少嫉妒他人或能对自己的嫉妒直言不讳。识别、甄选、结交此类人,主动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减少很多嫉妒事故。
总的来说,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生活机会和生活乐趣,会极大减少由他人嫉妒给自我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实,人性本身就像一个巨大而深邃的海洋,探索无尽。从这个角度出发,即使你发现你的嫉妒情绪,也不需要惊慌。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嫉属于哪种类型,体会自我价值是否稳定,从中看到嫉妒看到自己,带着觉知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愿我们都能在探索的过程中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