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小伙饿死家中: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论孩子》
作者:纪伯伦
翻译:冰心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壹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一个阶段,父母没有不操心的。
但这种事无巨细的操心,面面俱到的关心真的对孩子好吗?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其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可能会变成一种害——
去年那条“河南23岁小伙饿死家中”的新闻,就是最好的例子:
去年,一名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根据认识杨锁的人反应,杨锁非常懒。他懒得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到后来身上的衣服都散发恶臭;他懒得吃饭,村里人给他的肉和菜,挂在屋檐上变臭了,他也不烧来吃,除非饿到极点,他再出门要饭吃。
杨锁的生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父母的娇惯。
杨锁从小长的清秀,而且聪明,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独子永远留住,专门给他起名为“杨锁”。杨锁从来不走路,8岁时出门还需要父母用担子挑着。
身为农民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农活。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而当疾病缠身的母亲身体扛不住,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反遭到儿子的暴打。
杨锁嫌学习累,退学在家无所事事,还要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甚至,有当地的村民说:“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
从小到大,杨锁一直都泡在父母的娇惯里,父母离世后,他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在苟且的舒适区里耗尽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如果总是依附于父母,那么他永远不可能长大,不能独立面对社会,更不能独立地开展生活。
人都有惰性心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习惯了依靠别人,失去思考,能力就会退化。
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退出。
贰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从出生脱离母体,就开始了不断与父母分离的旅程——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爬行、第一次离家去幼儿园、第一次和同学去旅行、第一次离家去上大学……直到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有这一切,都在不停地分离。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是的,孩子大了,父母纵使万般不舍,最终也是要放手。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够独立,而是父母不让孩子尝试独立。需要获得成长的不仅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父母同样需要。
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不能成为孩子人生的规定者。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对自己的角色做出调整。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范围应该要一点点缩小,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也应该逐渐减少,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足够腾挪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
叁
电视剧《欢乐颂》里就有这样对比鲜明的父母:
关关毕业,妈妈在老家给她找好工作,结果关关没去,自己在上海租了房找了工作;妈妈放假专程到上海,给关关洗床单、打扫卫生;怕关关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妈妈又发动一切资源为她找对象、相亲……
妈妈对关关可谓是操碎了心,可关关并不领情。
关关忍耐了很久,终于在见过相亲对象舒展后,鼓起勇气给妈妈打电话:“我不会再和舒展吃饭,更不会再相亲了,我不想因为恋爱而恋爱,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想和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希望子女好的父母,可父母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好”。太多的“中国式父母”不舍得放手,更不想退出孩子的生活,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给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锁,绑架孩子的人生,最终激发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让亲子双方落得一身创伤。
剧中和关关母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医生的妈妈。虽然她只在剧中出场过一次,但我们可以从小小的细节里,看出她对儿子的放手,给足了彼此的空间——
第一次见儿子的女朋友小曲时,赵妈妈不像别的妈妈,对儿子女友特别关注、问东问西。当赵医生发现自己的手机处于连线状态,知道小曲在偷听他和妈妈的谈话时,赵医生很生气,可赵妈妈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示意他要冷静。
赵妈妈从小就培养儿子独立的思想和品格,给儿子空间,信任他,从不过多干涉他的事情。儿子的交友、婚姻大事,都由自己做主。
而剧中的赵医生非常优秀,不仅是留洋博士,而且年纪轻轻就成了医院骨干,主治医师。
由此可知,有出息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舍得放手的父母。放手的父母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主,这样的孩子更有出息,也更幸福。
肆
父母懂得放手,确实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放手,并非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而是有智慧、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逐步独立,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决定的后果,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
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相信”
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相信“相信”的力量,这种力量孩子是可以在潜意识中感受到的。一个人的心中若是充满了自信的力量,那么他也一定会将事情做到最好。
其次,父母需要及时的给予帮助
孩子遇到困难,解决了半天还是没有办法的时候也许会向父母求救。这时父母应该及时的帮助他。如果孩子没有提出问题,父母尽量不要主动给孩子提供帮助,留给孩子充足的解决时间和试错机会。
最后,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纳
事情总是有两个结果,一种是好,一种是坏。好结果自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坏结果,父母不要责骂孩子,自己既然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那么就应该接纳孩子的失败,并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Professor说:
为了孩子,父母愿意付出一切。但是,父母们却遗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与父母是平等的,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分的爱只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束缚。
因此,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扶孩子上路,然后逐渐松手,得体的退出,让孩子独立面对接下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