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静注可使化疗增效、减毒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它最初被提议用于癌症治疗已经是数十年前的事了。不幸的是,尽管坊间流传的证据显示静脉应用抗坏血酸有效,但最初的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口服方式摄入该药。在这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抗坏血酸被判定无效,因此它游离在了经典癌症治疗之外,只是常规治疗之外的一种补充疗法。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再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考虑这一化合物的治疗潜能。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YanMa等探讨了在化疗的同时静脉应用抗坏血酸对卵巢癌的疗效。
这项研究从临床前模型开始,最终进行了人体试验。临床前研究提供的证据证实了抗坏血酸的抗癌效果,以及与化疗药物(卡铂和紫杉醇)联用后的协同增效作用。人体试验还处于早期阶段,规模太小以致无法从统计学上确定其效果,但已证实,接受抗坏血酸治疗的患者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大大减少。
由于药代动力学上的显著不同,所以静脉应用抗坏血酸能够使其在血液和组织中都达到毫摩尔(mM)级浓度,而口服则不能如此。口服抗坏血酸时,由于要经过组织运输和肾脏排泄,其吸收非常有限,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受此影响并不高,即使口服100倍于推荐剂量的抗坏血酸,其血浓度也很少超过200微摩尔(μM)。相反,当静注时,抗坏血酸的药物浓度在多余的部分经肾排泄后就会达到mM级,而这对人体是安全的,从而就可以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杀死癌细胞。
对于组织间液中的肿瘤细胞,mM浓度的抗坏血酸通过介导过氧化氢的形成,发挥着促氧化作用,并借此诱导DNA损伤、消耗细胞能量物质ATP、激活ATM/AMPK通路,最终导致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被抑制,从而杀死癌细胞。
尽管还需要规模更大的研究来明确抗坏血酸是否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但它能减少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这一能力就足以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化疗药联合用药。因为,毒性的减少意味着患者可以耐受更高剂量的化疗药物,从而或许可以获得更佳疗效。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加小星星,国庆七天看诺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