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放纵!你该学会和孩子说:“没得商量”!
“宝贝儿,你该去写作业了。”
“妈妈,别急,等我玩完这局!”
“不行!咱们规定好了的,每天只能玩3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快去写作业!”
“妈妈,不行!你不让我玩完我肯定做不好作业!”
“你还敢威胁妈妈了是吧?”
“妈妈,我马上就好了,十分钟,就十分钟!”
“不行!”
“要不就五分钟吧,妈妈求求你了,妈妈最好了。”
“那好吧,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啊!”
……
上面这个场景,大家眼熟吗?很多宝妈经不起孩子的撒娇和讨饶,所以给孩子制造了很多谈条件的破绽。
“讨价还价”这种思维模式一旦成型,扎根在孩子头脑中,就会渐渐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从而让孩子养成追求利益的习惯,逐步形成自私人格。
那么,生活中家长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Professor认为,应该给孩子设置一个底线,但凡触及底线的行为,一律没得商量!下面这几点建议,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壹
对待孩子态度坚决
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父母对孩子要有一个坚决的态度。这并非权威教育,而是要求父母要秉持原则。
坚定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规则和规定都是坚定的、不可变动的,父母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如果父母自身采取的就是模棱两可、轻易妥协的教育模式,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会投机取巧,积极的与父母讲条件,谋利益。
Luna妈妈对Luna的教育态度就非常的坚定,在家里妈妈会给Luna制定好必须遵守的规矩,并且严格执行。
有一阵时间,Luna迷上了消消乐。Luna妈妈就和Luna做了规定,每天玩五局,玩完后就必须停止。
可是有一次,Luna非要打破规矩——
“妈妈,我马上就要过这一关了,我刚刚只差一步。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想要再玩一次。”
“宝贝,你今天玩够五次了吗?”
“恩,刚刚那个就是第五次了,Luna没有多玩,可是Luna真的想要再玩一局,可不可以用明天的一局游戏来代替啊?”
妈妈摇了摇头,“不可以的,Luna,妈妈跟你说过所有规矩的制定,都是用来遵守的。玩游戏的这个规矩是我们约定好的,不能打破,你还记得吗?”
Luna眼角含泪,楚楚可怜地看着妈妈,“妈妈,真的没有例外吗?”
妈妈再次摇了摇头,Luna虽然失落,但是也没有继续要求。因为之前,Luna妈妈一直采取坚定的教育态度,在原则性问题上说一不二,从来没有妥协过。所以,Luna明白妈妈的底线,即使自己哭闹也不能改变妈妈的决定,所以也就不再徒劳。
贰
正视孩子的泪水
孩子的泪水是对付父母最好的武器。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软了,忍不住就想去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但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孩子正是利用了父母的这个弱点,用泪水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父母一旦沦陷在孩子的泪水中,没有坚持住底线,那么孩子只会变本加厉,一次又一次的用泪水来换取更多的交换条件。
我们要正视孩子的泪水,理性对待孩子的哭闹。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往往也是不理性的,此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把心思放到别的东西上。通常情况下,孩子很快就能停止哭闹。
叁
坚持底线,也教会孩子坚持底线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因此,家长们不仅需要自己坚持底线,也需要教给孩子底线,这样孩子才能在残酷的生活中更好的生活下去。
父母要知道,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无论我们本身有多能干,都不可能护孩子一世周全的。我们要给孩子独立的意志和自主能力,这才是家长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1920年的美国,有一位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很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并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信守承诺、承担责任是里根在这件事中的底线,长达一年时间,里根从未忘记,也从未打破,更从未向父亲乞求妥协。父母给孩子划定底线,是培养孩子原则意识的第一步,而教给孩子自己划底线的能力,是更重要的教育。
Professor说:
家长不仅要自己守住底线,也应该要教给孩子一些最起码的人生道理。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育底线就是教育必须要恪守的线,我们要坚持底线,为孩子在底线之上筑上高高的堡垒,不和孩子谈条件,做一个有原则的父母。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