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多少,人的幸福感最强?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样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她以前都爱找精致的餐厅,这次却拉着我去吃了一个特惠套餐,她说:“年底了,到处都在提醒我还账,咱还是节省一点。”我哑然失笑。
吃饭的时候,她问我:
“你说为啥人一无所有的时候,那么轻松愉快,现在我们好歹也算是拥有了一些东西,反而觉得那么焦虑呢,还那么穷?
我知道她说的“穷”是什么。
01.
“穷”是一种什么感觉?
和朋友吃着饭,我们都想起了大学时代那段穷快活的日子。
当时在北京实习,作为外地学生,没有地方住宿,只好租了半地下室的一个床位,白天在报社实习,晚上回到宿舍里跟天南海北的北漂一族侃大山。
因为兜里没钱,舍不得吃,上着班就会低血糖。可那样的日子回忆起来鲜明而生动,不仅没觉得苦,反而有一种傻乐的感觉。
那时想着,等以后赚钱了,就住大房子,想买什么买什么。如今比那时有钱多了,却还是觉得不够。
原来,对钱的满足感,跟存款余额并不一定成正比。
有一种穷,不是揭不开锅,不是寸步难行,不是明天就要被房东扫地出门,而是有钱也不敢花
前几天,有个热搜叫“当90后活成父母的样子”,一个典型表现是,以前赚一千花一千,现在赚一万,还是花一千。
朋友最近手头紧得不行,今年刚生了孩子,前年背上了房贷,苦不堪言:

“以前没结婚的时候,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结了婚生了娃,买什么都要犹豫,购物车里的东西加了又删,删了又加,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身边很多人都跟她一样,单身的时候过得像贵族,一旦结了婚,就要过一段紧巴巴的日子:买房、生孩子,光是这两样就能压得任何“贵族”喘不过气——成年人的“穷”,一向是很具体的。
但他们敢停下来吗?不敢,反而更要拼命赚钱,最终换来的是又累又穷
很多人把有形的缺钱缺物当做贫穷,却常常忘记了穷并不单单指的是物质的匮乏,相反,它更多代表着一种状态。
正如詹青云在《奇葩说》中所说的那样,“穷,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一种窘迫感、紧张感。
02.
“穷”,不是钱能解决的
客观来说,我们和父辈们相比,大多数人都拥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至少有房子住,有稳定的工作,可以选择工作的机会。但窘迫感,比父辈只多不少。

那种为钱所困、为穷所困的感觉,为什么挥之不去?
一方面,我们的内在依旧匮乏。
前不久,一位在富人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了一大段感慨。她接触的人,资产过亿是起点。
一场穿着体面、高大上的正式会议结束,她发现大家去吃饭时,却依旧争先恐后,挤得非常厉害,还有人因为抢着拿菜把食物弄到了别人身上。
她一再感叹,人是富有了,但像还是处于饥荒年代。“内心的匮乏感,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这种匮乏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的穷”对未来感到不安,拥有再多也缺乏安全感,总怕自己吃亏,总想占小便宜。
而反观我们年少的时分,人生才刚刚展开,会简单的满足于饿肚子之后眼前一盘热腾腾的炒面,存了几个月钱获得充满着粉红色梦想的包包。
那时的我们,是贫穷的,但也是满足的。而不是现在,拥有的更多,要承担更多,不安全感也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我们实在太擅长PK了。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公司,都在时时刻刻跟我们强调竞争。
前几天,我一边在家长群里接收老师发的信息,一边在看工作群里各种大大小小的信息。看着差不多的口气和内容,我忽然有一种错觉:

别看我们长大了,甚至可以对外称自己是中年人了,但我们过着跟小学生差不多的PK生活。

到处都是考核/排名,加上经济压力,跑得慢了,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和家人。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2.5亿人脱发,主要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发展最快的是30岁左右,比世界上早20年。
当下我们面临的压力如何,可见一斑。
在这种奔跑和比较中,我们丢掉了自由、年轻、充满希望的心等等更为珍贵的东西,觉得左支右绌,进退不得。
03.
过得好不好,跟钱没关系
很多人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明白,可是那种窘迫和紧绷感,还有每个月要花的钱要还的账,是真刀真枪啊!
但是,有钱了就能过得更好吗?有句老话叫“财多身体弱”,指的是那些收入多的人反而焦虑,幸福感越低。
有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月收入的升高,人的健康指数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其中,月收入1.2万~1.5万的人群,身体健康指数最高,月收入0.9万~1.2万的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最高。
年收入30万,是一个家庭幸福感的拐点,超过30万的家庭,随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渐下降。
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和年收入1~3万的家庭幸福感相当,幸福感低于年收8~12万的家庭。
那什么情况下,收入才会和幸福感成正比呢?最近,姜思达邀请了知名编剧于正来做访谈。
于正谈到自己在不出名之前,有过一段很艰难的日子,住最便宜的招待所,有老鼠从身边爬过。为了解决那种经济和精神上的紧张感,他只能拼命工作。

只要是心情低落了,不高兴了,他就拼命工作。后来,一部《宫》让他成名,有了很多钱,他不必再为钱发愁。
但他并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并不觉得钱带来了幸福,他还是住在便宜的招待所,坐经济舱,坐火车,“依旧把自己弄在一个很不舒服的状态
直到某一天,他忽然醒悟:“其实舒服的状态也可以做得更好”,他才开始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那之后,他买了房子,调整了对待自己的方式,开始理直气壮地花自己赚来的钱。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处于经济窘迫、紧绷的状态,或许可以对自己来一次全方位的大扫描,多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我拥有哪些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别是健康、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爱的宠物,等等。)(看见

  • 在我想拥有的东西中哪些是我真心渴望拥有的,哪些是出于他人或者“面子”的需要而渴望拥有的?清理

  • 我是否发自内心地对我所拥有的和失去的一切,表达过谢意和尊敬?感恩

当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梳理的时候,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你对所拥有的熟视无睹,另一方面,却耿耿于怀自己所失去的,或不曾拥有的。
人的一生当中,或早或晚都会经历一些经济紧张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除了认真工作,寻找出路,或许,我们也需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
钱,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工具,穷,也只是我们某一阶段暂时的状态,重要的是不被这个工具和状态捆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
现在不如问问自己,你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五样东西,是什么?对自己的状态,你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