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李丽芬:会种菜的婆婆们
文:李丽芬 / 图:堆糖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人,三天不吃肉可以,三天不吃青菜可受不了。然而,现在菜场卖的青菜都不怎么好吃,我每天推着购物车去买菜都发愁,不知吃什么好。
想起来原来住在红钢城,我单位有许多"老转"(复员军人)的婆婆(妻子),她们很会种菜,吃不完就拿到街边卖,不一会儿就卖完了。她们卖的菜没有什么"看相",不是那种"整齐划一"的,却很好吃。因为她们没有施化肥,卖之前也没有用水泡过。
这是一群在农村吃过苦的婆婆们;在乡下插秧割谷,犁田锄草哪样不干?有一年单位落实政策,她们都带着孩子来到了丈夫身边,来到了大武汉。
离开了农村,结束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虽然每天要“烧火做饭带引伢",她们却认为每天在"玩",没做事。
我单位住房离江边不远,那时候没有修建江滩,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空地。于是,婆婆们见缝插针,拿着锄头铁锹开荒种地。江边那种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地经过她们精心打磨,变成了一块块菜地;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丝瓜,南瓜啥都种。还有种芝麻,种洋姜的。洋姜是那种黑色的,她们挖回来后就晒在小区的水泥地上,晒干后用盐腌制后吃,又脆又甜,市面上都没有卖的。有一位老奶奶送了一包她腌的自种洋姜给我吃,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可她小孙子吃多了不愿意吃了,饭桌上抗议:"不要把那黑黢的菜放在我面前!"孩子小,叫不出是什么菜名。
有一位婆婆有3个孩子,儿子生小孩后希望她在家带孙子。她却说:"我这种菜赚的钱不比你们当工人的少!我情愿每个月支援一点钱你请保姆,也不能耽误我种菜!"儿子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每天含着饭往菜地跑,大桶的粪往地里挑。一双手做得又黑又粗糙。我曾问她苦不苦?她说:"我不觉得苦呀!比起在乡里干农活这算个啥?"她还说:"我们的菜地离江水很近,浇水又不要钱!"话里话外都透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节俭。她还在合适的季节用自己种的蚕豆做蚕豆酱,那香味飘溢到隔壁左右。我看她做酱时她送了我一杯酱,果真味道鲜香醇厚。
后来,江边都做成漂亮的江滩了,她们的菜地也不复存在了。政府允许她们这批人买了养老保险,让她们有了"吃饭钱"。
如今,那位做蚕豆酱的婆婆穿起了干净漂亮的衣服,手也养得白净了,与原来判若两人。我夸道:“您这身材是个衣架子呀!真是漂亮!"
"是呀!当时在农村好多小伙子追我呢!"
这群会种菜的婆婆们都歇下来了,穿着种菜时舍不得穿的衣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当时买社保的几万块钱都是自己卖菜积攒下来的,未给儿女添麻烦。不过每年春天野泥蒿长出来后,她们依然三三两两约在一起乘船到天兴洲割泥蒿,留一点自己吃,大部分都拿街上卖了。
人呀,几十年形成的习惯一时半会是改不掉的。有句话说:"坐的和尚坐一生,站的和尚站一生"。难道这群会种菜的婆婆们前世是"站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