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编码器 vs 无轴承编码器,到底如何选择?

无轴承和轴编码器适用于不同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编码器,有助于帮助用户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

当控制工程师想象一个编码器时,他们通常会考虑轴编码器。通常,它看起来有点像个小罐子,轴从一端转动,编码器根据角度或角度变化输出电信号。在大多数轴编码器内部,光传感器和光栅连接到轴上。当轴旋转时,光栅会中断传感器的光路,并产生电脉冲。这一过程非常简单,尤其是在良性条件下测量适当精度时。

在恶劣或室外环境中,角度测量精度要求小于1°时,这些编码器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光学传感器不稳固,不适合在极端温度下使用。异物和冲击也可能导致问题。

一种选择是使用基于不同传感技术的轴编码器,具体包括电容、磁性或电感技术。像光学设备一样,电容式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中也不可靠。磁传感器可在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但测量性能有限,易受直流电场的影响。

电感式编码器(incoders)是一种较新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传统电感器件的替代品,例如解码器或旋转可变差动变压器(RVDT)。解码器和RVDT 已经用于重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和医疗应用。电感编码使用与解码器相同的基本物理原理,并提供类似级别的可靠性和性能。

电感式编码器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传统电感上,器件的替代品,例如解码器或旋转可变差动变压器,已经用于重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和医疗应用。

感应式轴编码器比光学编码器更坚固、更紧凑,轴向长度更短。在内部,轴在轴承内旋转。轴承通常很小,不适合重载。编码器连接的轴必须沿其轴线对中,以免与编码器自身的轴承对抗。编码器轴承在不对中时无法持续很长时间。

如果应用的安装公差松动,则柔性联轴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位效应。如果角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不建议使用弹性联轴器。主轴的角位移不一定会导致编码器轴发生相同的角位移,这样会导致“空转”(滞后)和不准确。

使用无轴承编码器也有助于避免对中问题。这取决于主机系统的轴承而不是编码器。无轴承编码器通常分为两部分:定子和转子。通常,定子具有电气连接(用于供电和数据输出),因此定子通常固定在主机系统的主机架上,转子固定在旋转元件上。

光学是最常用的传感技术。如果运行环境不干净、不稳定,则无轴承光学编码器(通常称为环形编码器)可能存在问题。通常,光学环编码器具有固定读头和旋转光盘。如果测量精度小于1°,则需要仔细考虑光盘相对于读头的安装公差。对于高精度环形编码器,测量性能公差在数据表的小字体中会有说明。对于某些光学环编码器,安装偏心率小于0.025mm并不少见。

感应环编码器也可以在极端温度和脏区域内可靠地工作。它们对不对中的包容更大,因为它们使用定子和转子的平面而不是光学读头的点测量。这也让感应环编码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

尺寸和形状往往是使用无轴承编码器的最大原因。轴编码器结构紧凑,可通过轴(或空心轴)设计,但通孔大于50mm 的应用很少。无轴承编码器非常适合低轴向高度或大孔径。大孔使得电缆、管道或机械元件能够穿过编码器的中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