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术语典故(2)

文人术语典故(2)

推  敲唐代诗人贾岛,才华过人,以苦吟而著称。有一年,贾岛到京城去考举人。一天,他骑驴来到郊外,看着归巢的鸟儿,清澈的池水,不禁诗兴大发,很快吟出一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再往前走,忽见一座很大的庙门,于是又吟出“僧推月下门”。对于这一句中的“推”字,他开始想用“敲”字,但是考虑再三也定不下来,于是在驴背上低声吟诵起来,并伸出手来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路上的行人看他那可笑的样子,无不诧异。这时,大文学家韩愈正乘坐大轿走过来。贾岛因专心思考,小毛驴正撞在大轿前。一随从大声喊:“把他拉下来!”贾岛合着眼连连摇头:“'拉’字更不合适。”几个随从把贾岛拥到韩愈跟前,贾岛这才如梦初醒,如实地述说他在思考两句诗,拿不准是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韩愈听了,深为贾岛认真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也“推敲”起来。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用'敲’字好。你想,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和尚归来,'嘟嘟’敲门,静中有动,多么富有诗意啊!”贾岛听了大喜,于是就选用了这个“敲”字。韩愈很欣赏贾岛的苦吟精神,和他结成了好朋友。从那以后,人们把诗文写作中反复思考、修改、斟酌字句或深入研究考虑某件事物,谓之“推敲”。久而久之,“推敲”就成了一个词固定了下来。

小桥流水阆中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