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器官又上热搜:其实胃也是有脾气的!

刷微博看到这么一条:

火速冲上了热搜,阅读量到达1.2亿!

想了想是这个理儿。现代人哪个没减过肥、加过班、忙过头?有谁永远能在胃有需要的时候立刻送进饭去?

中医说“十人九胃”。我看怕是十个成年人里能挑出一个一点儿毛病没有的胃,都算是奇迹了。

随着现代人饮食、作息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有胃病的困扰,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调查显示全球5亿胃病患者,中国占1.5个亿,居世界第一。

那么,什么是胃病?胃病如何治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胃病。

胃病非常常见。有胃病的人,一旦忙起来耽误了吃饭,或者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就有可能引发胃疼。

就连天气改变、季节交替等也可能引起胃疼。

从西医上讲,胃病是许多与胃有关疾病的统称,其中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病症。

那中医上又是如何看待胃病呢?

中医上说的脾胃是一套系统,包括了收纳、腐熟、消化、吸收、排泄这整个过程,其中西医解剖学上的食道、消化道、包括脾、胃这两个器官等都算作是脾胃这个系统里的。

因此如果胃出现问题,脾也肯定存在问题。

脾胃是身体的后天之本,《黄帝内经》中记载:“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也就是说胃将吃进来的五谷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水谷精微为身体利用,为身体提供能量。

引起胃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先天脾胃功能较弱。

2、后天饮食不规律、贪食寒凉、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等等。

可见,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如果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很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反复发作甚至是久治不愈。

很多朋友经常会有胃部不适的情况,想要确认自己是否患有胃病,这个时候去医院检查,医生多会建议去做胃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镜可以做,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

但有些朋友可能打心底对做胃镜就比较抗拒,比较担心。

那从中医上还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来判断脾胃好不好。

一、唇色过深、过浅

“脾开窍于唇”,嘴唇颜色淡白,反映脾虚血不足的情况;

唇色颜色深、紫,反映脾虚寒重,常常会伴有便秘、嗜睡、腹痛等情况。

二、大便先干后稀不成形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讲到:“脾经主病溏瘕泻”,即大便头上是干的后面是稀的,或者整体不成形,也是反映脾胃功能弱了。

三、手脚凉、怕冷

手脚凉是气血不能到达四肢末梢,不能濡养四肢导致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身体动力的来源,所以手脚凉怕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脾胃虚导致的。

四、口味重

《黄帝内经》中讲到:“脾色黄,宜食咸…”,前三个字说的是五脏与五色的对应关系。

后三个字的意思是,想吃咸一点的东西,是因为脾胃的需要。

中医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口不仁”。因为脾胃虚,人的食欲就会变差,喜欢吃点肥甘厚味来刺激食欲,这样才能吃下东西。

那针对胃部不适的情况,这里首推的就是我们小主养生热泡茶中的睡美人。

睡美人化裁自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的酸枣仁汤,睡美人可快速补充身体津液,清除虚热,恢复脾胃功能,对于有胃炎或者胃溃疡等胃部问题的人来说,喝茶可以帮助修复溃疡面,从根本上缓解胃痛的情况。

我们还有以下方法推荐给大家:

1、陈皮排骨汤

【材料及制法】:取陈皮 15g、生姜 30g、茯苓 30g、红参 15g,文火煮 30 分钟取汁加入到排骨汤中。

生姜温胃散寒,茯苓健脾祛湿,红参保胃气,存津液,加入陈皮,使口感更加醇厚,整体可帮助我们养胃,恢复脾胃功能。

2、艾灸中脘穴

【定位】肋骨分叉点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艾灸中脘穴,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可帮助我们温胃健脾,有效缓解胃胀、胃疼、恶心等情况。

艾灸前后注意多多补充热水,以免上火,影响睡眠。

3、姜枣蜜

【材料及制法】:生姜 20g、大枣 6 枚,麦芽糖适量,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

生姜温胃散寒,大枣可恢复胃气、恢复津液,整体上来说可帮助我们养胃,缓解受冷胃痛的情况。

此外,胃病越来越多,分型越来越细,因为脾胃功能差而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归根结底,预防大过治疗,这是永远的法则。

胃喜暖恶寒,脾喜燥恶湿,平时大家还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养好自己的脾胃:

1、远离辛辣、寒凉等刺激食物

即使是夏天,也要少吃寒凉。除了味觉上的刺激,并不能给身体带来任何好处,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还会加重脾胃负担。

2、多喝粥汤

中医上讲“胃生津,脾行津”,经方大家胡希恕胡老讲胃与津液互相影响,健胃生津,津液太少也伤胃。

3、作息规律,少熬夜

日常生活中大家会发现,一旦我们熬夜了,第二天胃口会变得比较差,这是因为熬夜抽掉了胃气,伤害了脾胃。

如果已经有比较严重的胃病,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遵循医嘱治疗。

最后祝大家与自己的胃都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顾好它,它才不会闹脾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