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圣依纳爵公学的影子
一个世纪前,
国人大部分适龄孩童还在私塾诵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圣依纳爵公学已经在徐家汇悄然启动了。
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的圣依纳爵公学,即今天的徐汇中学。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的最早教会学校,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1849年,江南遭遇水灾徐家汇地区把无力抚养的孩童送到徐家汇天主教堂,时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慨然接收,临时拨茅屋数间以作教室。
1850年,孩童增至31人遂成立学校,取校名徐汇公学。
1878年,学生激增旧校舍不敷应用,乃建三层大楼后又加高一层,后称老校舍(校舍后来改建为尚学楼),接着又建西校舍二层(后校舍改建为崇德楼)。
学校依照当时教育部所颁学制为高等小学(三年制)、中学(四年制);西文以法文为主,至中学兼习英语。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曾举行隆重毕业典礼,由上海最高地方官员亲授文凭。由是四方学子慕名而来者更见踊跃,原来的老校舍、西校舍不敷应用。
1917年新建校舍奠基,当时的上海县知事沈宝昌也出席了奠基礼。一年后新校舍建成,时称“新校舍”。落成仪式上沪上名流云集,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出席典礼。
新校舍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设计草图并任督工,红砖房共四层。整幢建筑以小礼堂正门为轴线,两侧各有9根高达顶楼的科林斯式大柱,东西两侧的入口廊柱也为科林斯柱式。
顶部采用西班牙建筑风格。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因漏水严重而拆除重建,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原先的建筑风貌。
徐汇公学素以办学严谨,纪律严格著称。
“整饬学务,卓著动劳,至是人咸叹公之镇静毅力不可及也。”国文教员有的是清朝的举人,国学根底深厚;有的是留洋归来的学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深受学生欢迎。
第一任校长晃德莅司铎,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汉学家,时年仅二十七岁,生平最大的贡献是拉丁巨著《中国文学课程》。当时马相伯十二岁,其弟马建忠第二年入校仅七岁,两人日后皆进步神速,成绩优秀。
徐汇公学是上海第一所教授外语的学校,培养出了最早的一批精通西文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日后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打下了基础。
后来,蔡元培等还曾专程向马相伯请教拉丁文。
汇学还是最早实行西洋音乐教育的学校。“新生则专读中文,其来校久,程度较优者则兼读法文、歌经、图画、音乐等,其进步之佳令人惊异。”
1860年,天主教兰廷玉神父建议在汇学设一个演出班后,随即派人从法国购买铜鼓洋号,西洋乐队由此成立。
1864年徐汇公学乐队在洋泾浜天主堂演奏《晨曲》,引起轰动。
1877年乐队为前来参观的于布内男爵演出。
1891年又开设游艺演剧会,是为音乐教育之延续。
“此时乐歌为该校之特长,中西音乐均名振一时。”美术教育开创之初就有图画教学,后立为正式课程。与法文、英文、国文、代数、历史、地理一样,每学月都有考试。
宣统三年美术月考题为铅笔乡景画一幅,期终考题为铅笔水牛牵车图一幅。
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汇公学理化室在上海中等学校中已属规模较大,仪器药品完备之列,为一般普通学校所鲜有。
汇学旧时以足球运动蜚声上海。足球队的成立可追溯到1900年,清政府颁诏维新,提倡体育。法语教员擅长足球,以球艺教导学生,开创了学校足球运动之风。每星期训练两次,分为两队。第一队由法国军官任教,专习兵操;第二队由中国教员任教,训演步法和瑞典式体操。
体育教育的第三部分是旅行,相当与今日学校的郊游考察活动。每学期要举行四五次,有时游览天然景象,有时考察实业科学。“三月初四之游南钱吴淞,三月二十六之登佘山、游董家渡、观中国图书公司印刷所及法界电车厂,四月十二之游浦东中学,四月二十一之观浦东纱厂。”
这样的游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实为有助教学之举,极受学生欢迎。
当时沪上的球队寥若晨星。徐汇公学的球队在同等年龄段中找不到对手,只能与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作友谊赛,相互切磋球艺。
1925年,参加上海中华足球会乙组比赛获冠军,以后历年以中学年龄的球员与上海一流的球队角逐,成绩令人瞩目。
体育教育之四为玩具,类似与今活动课。内容有弈棋、掷球、网球等不下十余种。定时开设,玩乐之余不荒废功课,学生教师同乐,是汇学严肃治学氛围下最轻松的时刻。
学生星期天回去与家人团聚,当天傍晚五时必须返校。
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能出校门。从自修室到教室,到饭厅操场都是排队前进寂静无声,吃饭也是静悄悄的,并规定先吃素,后吃荤。
宿舍一直到临睡前5分钟才开门。每周还有“功课单”,所谓功课单就是每周的“功过单”,为徐汇公学所特有。三个项目以最好为十八分,十二分为及格。
第一项评宿舍、游戏休息、饭厅及一般应守的规则;
第二项评自修室的专心程度和秩序;
第三项评教室内的秩序;
星期末公布,学生可以及时检讨一周的品行,加以更正。
他们的情操修养,人格道德方面都受到强烈的熏陶和约束,造就了一代人的个性和人格。
1931年易名徐汇中学,原先专招男生。
1953年开始招女生。
1992年新校舍被命名为“崇思楼”。
今天你来到徐家汇,或许还能依稀圣依纳爵公学的影子。(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