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钟22

先说一下《再论经络和脏腑》的目录  ----------------------------------------------------

分为上篇《经络论》,中篇《肝肾论》,下篇《中医的文化思考》。
上篇章节(暂定):一、经络的未解之谜;二、经络的形态和行成的原因;三、经络的作用和三通阶段论;四、真气的流动方式和虎豹雷音详解;五、十二正经和子午流注
中篇章节(暂定):一、肝肾的结构与功能;二、量变补泄论;三、四段循环论和功法研究……
下篇章节(未定)
再论经络与脏腑
上篇 经络论
一、经络的未解之谜  经络的存在,在医学界曾经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直到今天,虽然中国的医学工作者普遍承认经络是确实存在的,但是,世人对经络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多众说纷纭的说法和未解之谜,其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也有很多值得质疑之处。
经络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它的神奇功效是如何产生的?真气的流动方式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现代解剖医学没有发现解剖意义上的经络?为什么现代医学没有检测到真气的流动和存在?中医中的“气”和武术中的“气”是同一种概念吗?
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都是传统的经络学说和气功论者无法解释清楚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和气功就在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疑问中成为了一个极端的矛盾体,气功修炼者信誓旦旦,证明经络和真气流动确实是存在的,医学工作者则想尽一切办法,却都无法得到切实可信的证据和理论来解释清楚这些奇妙的感触和现象,于是乎,中医理论和气功逐渐被边缘化,妖魔化,为普通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本人虽已在《养生“工程”论》和《论意守和呼吸》、《再论意守和呼吸》三篇文章中对经络和真气的本质进行了粗略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我所创立的功法及其原理,顺带讲解了一些中医理论的现代理解,功法虽已基本完备,但理论根基的阐述还略显粗糙,也因此被一些较真者所质疑,本文将进一步深入的解析经络与真气,带您揭开这些未解之谜,并以独特的视角更深广的解释一些中医理论。
当前医学界对经络的探秘和证实,其实并不能让人足够信服,因为那些方法都是间接证明,而非直接证明。使用的方法有循经声学试验、电阻试验、神经反射试验等等,这些试验仅仅能够证实古典经络图是正确的,在那些与经络图示大致相当的地方,的确存在着与周边组织不太一样的东西,比如说声学频率不同(显示那里有间隙或结构断层、致密度差异等),比如说电阻特性不同(显示那里组织结构或成分与周边异常),比如说神经信号异常(说明这些地方神经比较敏感),这些都证实了经络的确是存在的,是有别于周边其他组织的特殊存在。
然而,它的解剖结构是怎么样的?目前仅有的全都是一些假设和猜测,并不存在精确的解剖结构图。
经络,仿佛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没有人可以否认它的存在和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功效,却也没有人可以直接证明它。
二、经络的形态和形成的原因  要揭开这些未解之谜,首先要弄清楚经络的形态。
关于经络,已经有过一些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还不够完美,所以,我想提一些我个人的认知。当然,这些认知是我根据各类医学资料以及自身练功过程中的顿悟所作的猜测,还有基于逻辑的推理,它们并没有经过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认证,也是首次公布和发表,我无法拿出实际的医学证据证明我所说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前沿的、还未经过探索的领域,我只能依靠根据我的功法练功的人去验证(当然,有些观点无需练功也可以验证)。
所以,正如那些创建理论的先贤一样,我只能给出猜想和证明,结论却并非我个人人格可以担保。我唯一能承诺的是,我没有倚恃普通人无法轻易达到种种练功中出现的境界,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捏造任何信息,我所述的各种触感都是真实可信的,不加伪饰的。
言归正传,我个人认为,经络之所以没有被解剖证据发现,是因为经络和“气”的特殊形态,以及“气”在经络和血管之中流动的特殊方式,这些特殊,造成了医学工作者在以往的探索试验中没有明确的试验目标和指导思想,也没有科学的选取试验样本,从而导致了当前的困局。要走出这些困局,必须要对经络和“气”有全新的认识。
经络的形态,我在三篇前文之中已有粗略的论述,经络是复杂的、多维的(有的地方为类管道特性,有的地方是平面的——比如两层膜之间,还有的地方是立体的多维的——比如器官的覆膜与器官之间)以间隙为主要特征的通道,这些间隙的形态形形色色,最细微处跟毛细血管相当甚至更小。
狭义的经络系统跟血管系统同样庞大和复杂,某种意义上说,经络甚至更加庞大——血管系统也是广义经络的一部分。而整个经络&血管系统,则是人体水液(气血)循环的主要通道。
以往的医学观点认为人体的血管系统是封闭的,动脉与静脉通过心脏连通,全身血管构成封闭式管道——然而,这并不符合事实:因为毛细血管的存在,血管实际上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事实上,除了毛细血管以外,提供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还有经络。
血液和人体的其他体液并非完全隔离的运行,血液也并非只在血管之内流动,这一点有很多事实可以作为例证,譬如说,我们喝水,血液会被稀释;我们喝下毒药,它很快就进入了血液;注射肌肉针,药物很快进入了血液循环;如果在高浓度的有毒气体中不穿防护服,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很快就会中毒,因为毒素会很快的渗透至血液并毒害神经系统;有些人即使没有收到任何外伤,也经常会出现瘀青,这可以认为是一种血液无法正常回到毛细血管而滞留在经络之中的“特例”(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体内是广泛存在的,只不过因为发生在体表浅层而容易被发现而已);拔火罐时,体表出现瘀青,但是,不久以后,这些血管之外的血液都被身体吸收而消失不见。
血液从动脉逐级分配至分支血管,然后通过庞大复杂的毛细血管系统到达身体各组织,滋润和濡养了各组织细胞之后,通过它们之间的间隙(也就是经络)汇聚,在血压和气压(这个气压就是呼吸产生的真气气体即“宗气”的推动力)的作用下,进入静脉系的毛细血管,并汇聚至静脉,回流至心肺。
因此,中医所说的“气”其实就是血的另外一种形态,不过,由于经过了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的代谢和过滤,以及经过人体不同器官及腺体的处理、反应、分泌物混合之后,在不同的部位,成分有所差异(比如说,可以认为卫气是红细胞较稀少的血液,从而呈现出与血液不同的颜色和渗透性、流动性)。传统武学中所说的真气,中医所谓“气血”的“气”、宗气、元气、营气、卫气等各种“气”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一直以来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这些不同的“气”时而相似,时而不同,拥有各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名称,从来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们统一起来,但也没有人敢质疑老祖宗们是不是头脑发昏了,非要固执地把这些看似不同的东西笼统的称为“气”。
注:
①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古钟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膻中为中丹田的原因)。
②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③ 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之气。
④ 卫气: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
——以上“宗元营卫”的注释摘抄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中医学》第三章《藏象学说》。
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我上面所说的血液循环,才能理解这些不同的“气”究竟是怎么回事,“气”和血是怎样的关系,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深刻理解气功的原理。
如上图,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图,动脉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流出,至组织间隙(即经络),由于流体的短路原理,只有离总管(当然,对于这些毛细血管而言是总管,对于整个动脉系统而言,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分支管)距离较近的地方相对阻力较小,比较容易畅通,距离较远的地方因为管道阻力较大,在气血不够充足——血液流量相对流通面积而言不够大的时候,血液并没有足够的动力流至那些位置偏远的毛细血管,从而导致其闭塞。时间久了,那些长时间闭塞的毛细血管流通状况更差,滞留了更多饱含代谢废物的“死血”和“脏血”,从而使得血液有效流通容量减少,血液质量下降。
另外,由于这些毛细血管的堵塞,其周边的组织细胞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从而萎缩,导致经络的“过于畅通”而又过于“不畅通”。这种“过于畅通(气血虽然空虚,但组织细胞仍然饱满健康,经络形态未变)”,是对宗气而言的,对营气和真气液体而言,则完全是相反的涵义——过于“不畅通”,而营气和真气液体的不畅通时间久了之后,构成经络边界的组织细胞萎缩塌陷至极致(气血空虚更甚,组织细胞干瘪,经络闭合粘附),又反过来导致宗气也不够畅通,更加重血液循环的难度。
对于普通人而言,由于气血不够充足,其实根本就没有图中所示的——由真气气体(宗气)推动的连续的真气液体(即元气,其实真气液体还不能被称为元气,只有洁净度很高的真气液体才能称作元气,中篇《肝肾论》详解)的循环,正如我在《养生“工程”论》中所述,普通人的经络系统是处于“太通而不通”的状态,由于不能形成液体的虹吸密封,宗气直接从经络中穿行而过,血液从就近的毛细血管回到静脉,在毛细血管之内及之外短暂的旅途中,它更换了名字——营气。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一日一夜,气行五十营于身”,《难经》中说“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所谓营气和脉气,其实就是血液。然而,这绝非真气(液体)循经运行五十周,也就是说,血液的循环速度是远大于真气液体的循环速度的(其原因详见下节)。普通人的经络畅通,仅仅是宗气的畅通,而对于真气液体(元气)而言,经络是远远不够畅通的,更遑论大小周天了。
而卫气,则是运行于体表的气血的专有称谓,具有防卫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因其位于体表,血液中的主要成分,譬如血浆蛋白、血细胞等体积较大的组份经过众多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层层过滤,已经相对比较稀少(这些物质或细胞的体积并非均等的,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剩下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离子等小分子组份,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血液的颜色和渗透性、流动性等。在身体受到寒冷侵袭的时候,皮肤会变得乌红,正是毛细血管收缩,卫气的组份发生了动态变化——即动脉系的毛细血管因血液热量较高而保持供给,卫气离开毛细血管后经经络的分布,散热面积急剧扩大,温度迅速下降,导致静脉系的毛细血管收缩,将卫气的中的大分子阻挡在外,而水分子、盐分等小分子物质仍然可以渗透入毛细血管,从而使得卫气的组份发生改变,即血浆蛋白、红细胞的含量急剧上升,呈现出与平时不同的颜色。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出汗,带走大量的热量和代谢废物,汗液也源于卫气,此即中医所谓“汗血同源”的原因。
假如以一个水分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写一篇游记的话,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它在某一刻跟大量的同伴一起被人类喝进了肚子里,在肠胃九曲十八弯中的某段进入毛细血管成为了血液的一员,然后,一路上经过了各个器官和腺体,它在这奇妙的旅程中,不停的有新的朋友加入旅程,它一会儿成为原尿,一会儿成为细胞的组织液,一会儿又成为了淋巴液或者腺液等等,当然,这这些旅程之中,它还穿插着扮演了很多次血液,在人体内重复扮演了无数次群众演员之后(有些水分子兄弟可能运气不好——没有重复的机会,甚至都没有扮演太多的角色就出局了),终于有一天不幸成为了尿液或者汗液,被排出了体外。
理解这些之后,你就不再为经络的所谓跨组织结构所困惑了,水液之所及,经络之所及。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有营养供应,就必须有水液传输,经络和血管、神经、组织细胞、骨骼等人体内的一切物质、以及空间,就这样堆积交织在一起。
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血管是封闭的系统,那么,当他的腿不幸被狼咬断了之后,是否需要把所有的血管都一根根找到原来的断头分别连接起来?否则他的血液不会流光么?事实上,没有一个外科医生可以做得到,那些毛细血管细如丝发,不要说血肉模糊的时候根本分不清,也不知道它原来谁跟谁连,即使真的做得到,也没有医生受得了那么大的工作量。事实上,也没有人会那么做,因为,只要包扎一下,止住血静养等待伤口愈合它自然就好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构成血管的细胞跟周边的组织细胞都是生命,只要是生命,就构成竞争的社会,有限资源供给和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让这些微小的生命个体像人类社会一样复杂的竞争。
外部的压力会让其凝聚力上升,却又保持着斗而不破的竞争关系,比如说肌肉收缩时,这些细胞之间紧密的挤压在一起,细胞组织液、游离水、血液汇聚在一起,传导分布着外部的压力,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改善各自的循环状况,有益于健康;而过大的外部压力,又往往导致内部破裂,一方压倒另外一方,要么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要么组织压伤,组织细胞破裂死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两败俱伤。
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微小的生命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内部的斗争,争夺着气血这一有限配置的资源。血管雁过拔毛,自然首先保证自己光鲜荣泽,然而,周边的组织细胞因为基因优势,显然拥有更高的生长率和扩张比例,它们的生长会限制血管扩张的空间,但是,组织细胞的过度扩张会挤压血管,使得其自然缩减血液的供给,从而达致某种平衡。当组织细胞供给不足的时候,它们又会萎缩塌陷,缩小对血管壁的挤压应力,腾挪出空间给血管生长,血管从而增长变粗,增强附近的血液供给——而经络的形成,也是这种竞争的产物,因为其对血液供给和循环的独特作用(详见下节)。
肢体残断之时,伤口处就不停的发生着这样的微观竞争,在时间的作用下,直到双方的势力达到均衡,血液的供给和需求终于平衡,伤口才能愈合。否则,血液供给过多,则血流不止,血液供给过少,则新生肌肉不能生长。
而肿瘤也同样是这种竞争的产物,尤其能体现血管和经络的作用——当血管或者经络不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和供给的时候,为了维持必须的器官或者组织机能,必须拥有数倍于正常的体积才能完成同样的使命,于是发生组织和血管的增生。在人体这个大生命的神经调度之下,这些微观小生命无条件的服从了大脑的指挥,从而放松了相互的节制和制约。
三、经络的作用和三通阶段论  既然如此,那经络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如此的庞大和复杂,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存在吧?而且,你说了这么多,仍然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经络没有被解剖试验所发现啊!难道那些解剖医生都是瞎子么?——稍安勿躁,且听我一一分解。
经络的作用,我的看法也许跟你以往看到的所有结论都不太一样——我在《养生“工程”论》中说经脉(经络中最高级别的干流)的作用类似于平衡冲洗管,这基本概括了它最重要的两项功能,但仍然还不够全面。
首先说血管,人体血管总长62000英里(1英里=1.61千米)以上,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大概可以绕地球2.5圈。一个成人的毛细血管总数在300亿根以上,长约11万公里,足可绕地球2.7圈(我感觉这两段数据打架了,11万公里估计是毛细血管加其他血管的)。这些数据来自百度百科,我无法证实其真伪,但数量级料想是非常惊人的,那么,问题来了——人体的血管系统如此庞大复杂,显然是为了保证血液和营养均衡的到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和组织,这些血管尽管看起来已经无微不至了,它是否能够仅凭一己之力保证血液到达每一个细胞呢?
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人体血管系统估计还需要增加好几十倍。即使是无微不至的毛细血管,也最多只能保证象“村村通工程”一样将血液送至人体组织的各细胞群落,至于“户户通”,那要靠细胞群落内部的间隙自己去解决了,这些间隙,就是经络。
如上面两个图,这是一个典型的预分布器 分布器 填料式反应器,所谓预分布器就是上面三根总管(类似于大动脉)下来逐渐分支的那些支管(类似于动脉分支),保证每单位扇面面积上的流量均等,再通过各扇面上的小孔(类似于毛细血管)均匀的分布至底层的填料(类似于组织细胞),填料也是均匀堆积的,填料之间的间隙可以认为类似于经络。
那么,我们更进一步——血管的作用类似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通村公路,它的作用是快速地、有保障地将血液输送至人体各个村落,之所以有管道实体,就是为了:① 保证低阻力、高效率,最大化的省功,否则,心脏的功率需要非常的强劲;② 低泄漏,保证传输距离,否则,血液在传输的路中就全部泄露至经络系统了,而经络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其流动阻力远大于有实质性管道壁的血管,这样会导致距离较远的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血液供给;③ 半封闭性,血管体系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证血液洁净度,不易受到其他来自于体内的物质污染。当然,如果是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还是容易穿过毛细血管的尖端进入血液的。
而经络的作用类似于村内泥土小路,使得血液通达细胞群落更为深入的地方,直至每个细胞。
如果没有经络,那些毛细血管所不及之处,细胞会因为缺乏营养供给而贫瘠和死亡(当然,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液体交换和物质传输,中篇《肝肾论》详解)。
另外,正如我在《养生“工程”论》中所说,血管之内除了血液,还有气体,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血管中的血液并非全满的,里面的空间必然被气体充填,否则就形成较大的真空度,这种真空度会导致气体或液体向血管里内吸,这显然与我们的日常的观测现象不符。
从现有的医学资料来看,血管之内也的确是有气体的(当然,是动态存在的,即一些气体随时在进入,一些气体随时排出,总量并不大),比如说人体代谢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还有微量氧气、氮气等(在人类,致死性气体量估计在300-500ml)。这些气体同样广泛存在于经络体系之中,也就是所谓的真气气体——宗气。
中医常说的经络不通,跟普通修炼气功之前的状态——经络不通是两个概念。中医所谓的经络不通是病症,是指经络中的宗气(气体)不通,普通健康的人修炼气功之前,并不一定宗气不通,而仅仅是元气(液体)不通,即真气液体不通。
经络不通的病人,由于气血极其虚弱,导致“气-血微观图”中那些闭塞的毛细血管封闭时间过长,营气不能到达这些地方,组织细胞群萎缩、塌陷,间隙闭合,导致宗气也无法顺利通过。
宗气憋压的后果,就是动脉血压力P0减去毛细血管管阻及气体憋压Px之后,不再是原来的静脉血压P1了,由于P1变小了,静脉回血动力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心脏压必须升高才能维持正常的需要,出现我在《养生“工程”论》中所述的高血压等问题。这也是一些人被中医诊断为淤血体质,可是检查血液各项指标均正常,并没有血脂偏高的原因(经络不通时间长了之后,血液循环长期较差,血液质量开始下降,才会逐渐出现血检指标的各种问题)。
血液质量差到一定的程度,血脂等增加血液粘稠度的东西增多,血液的流动性变差,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距离如果太远,血液(营气)将无法正常循环,必然导致大脑给神经系统传递强烈的控制信号,使得肌肉紧张收缩,来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
这种紧张收缩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增加营气在经络系统中形成虹吸密封的几率,从而产生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是,普通人并不懂得如何协调心肺的配合来达到宗气推动营气或真气液体,更何况真气液体在经络之中流动导通绝非朝夕可成,偶然和巧合可以带来真气液体在体内的流动并改善构成经络边界的组织细胞的健康程度,从而使宗气得以在经络中畅通穿行,但这种改善短暂不可持续。
因此,经络宗气不通的地方,肌肉往往高度紧张和僵硬,产生强烈的痛感;反过来,练习气功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真气液体濡养经络,解决了局部地区的血液循环难题,肌肉变得非常的柔软和放松,那种柔软度和放松度是以往极难达到的,身体也仿佛略微发福,但绝对不是脂肪增加,而用力之时肌肉反而变得更加坚实有力。
由上可见,由于血液中的少量气体存在,经络一方面承担了血液分布器的功能,一方面还承担着气相平衡管的功能,气体必须从经络中顺利的泄放,避免憋压增加血液循环的阻力,由于气体比液体比重轻很多,经络中的气体泄放正常情况下一般都会在人体的高点——头部,这也是为什么阳经全部入头的原因(人体脏为阴,腑为阳;脏为实体,腑为中空,因此,实为阴,虚为阳;对应着真气成分之中,真气液体为实为阴,真气气体为虚为阳)。
气体从人体泄放,不正常的情况就是打嗝和放屁之类,这也是因为高点部位透气性不够好的关系。当然,人体经络循行的其他浅层部位皮肤也可能会泄放气体,此种情况在练功过程中较为常见,比如感觉到手脚心、印堂处有呼吸的感触。
此外,人体的毛发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除了眉毛和代表第二性征的几处部位以外,其余体表毛发均已退化不见,只有头发得以保留,一方面是为了头部保暖,防止头部血管和经络收缩阻碍血液循环,一方面则是得以保留较大面积的粗大毛孔,保持头部经络循行部位的透气性。 头皮存在气体泄放的直接证据其实很容易找到——经络畅通的人,冬天稍微运动头顶就会冒出丝丝袅袅的白烟,练武之人练气之时,真气在体内运行速度很快的时候,头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夹带水汽的气体遇冷形成的。中国传统习俗,妇女生产坐月子不能洗头不能见风,就是因为那时气血虚弱,头皮受凉容易导致经络不通,留下隐疾;女人经期的时候也讲究最好不要洗头,传说女人经期头发一见冷水立即止血,也是头皮经络部位的气体泄放受阻影响血液循环的原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内功还给真气取了个专有的名字——炁(读音“气”,同气),这个字从字形结构上分析,底下是水液在加热,上面是一个“无”字,表示虚空,正是普通人经络之中真气液体和气体的一种真实状态写照。
正因为经络有泄放气体保证血液循环的作用和使命,所以,血管细胞和周边的组织细胞虽然无时不在激烈的竞争,却仍然要留出足够的间隙来构成经络,使得血液循环和供给能够持续,维持彼此的存在和平衡。同时,为了保证经络这一血管的补充/辅助系统的效率,经络也跟血管一样有着层级梯次,并有着功能目标明确的分布,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数不清的子络、孙络。
另外,宗气不通除了导致血液循环难度增加,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之外,它还剧烈的消耗着神经的能量,造成神经长期紧张,久之演变成神经衰弱。所以,很多经络不通的人,西医常规检查根本就查不出什么毛病,但身体总是各种难受。这种神经紧张源于气血不足时身体血液循环的需要,同时,还决定着经络畅通的三种不同阶段的形态。
阶段①——天真状态。人类出生之时,身体即保持着大周天的状态,经络完全畅通,真气液体充足且洁净,呼吸之间,气血在经络之中如环无端、循环不息,处于无惊无怖、无欲无忧的完全放松状态,经络边界互不粘连,中间被气血完全充满,这一状态也是大周天的究极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在子宫羊水之中时,并不呼吸空气,身体的氧需求完全依靠血液供给,经络如果不是完全畅通,很多器官和组织单靠血管输送血液,可能会产生局部缺氧。
阶段②——气血通畅的状态。这一阶段,气血充足,但经络边界并非全部分离,在宗气推动力下,形成虹吸密封状态的真气液体可以撑开经络,脉动前行,虽然具有一定的阻力,但仍然可以周流全身所有经脉(较低层级的经络则未必),气血成分较为健康,流通状况较好,神经系统无需因保证血液循环维持毛细血管距离而保持强烈信号,受到的毒素刺激也很小,身体非常容易达到高度的放松和深度的睡眠,神经系统具备较强的耐受阈值裕量,因而可以承受较大的神经刺激和痛感,这是大周天的入门阶段,也是小周天的究极目标。
阶段③——气血亏虚的状态。这一阶段,气血不足,经络边界几乎全部粘附在一起,仅留有极小的间隙保证宗气通行,维持血液必须的循环需要,通过观测手段基本发现不了经脉的存在,仅能通过声学、电阻检测能探测到这里有组织断层和结构不连续等特征,从而推测其存在。在一些特殊时刻,比如说大量喝水和运动之后,气血在经络的局部区间会一闪而过的流动,然后又消失不见。
在此阶段,呼吸产生的宗气对气血的作用在杂乱无章的情况下,根本无济于事,严重者,不仅子络、孙络无液闭塞,甚至连经脉这一级别的都干涸粘附。气血成分不太健康,毒素浓度相对较大,不停刺激神经系统,由于气血虚弱,经络宗气不甚畅通,气血在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之间循环阻力加大,神经需要持续传递收缩信号以缩短经络边界的距离,因而神经系统的耐受阈值裕量几乎没有,甚至已经超过其耐受极限——成为病态,身体总是难以达到放松的状态,容易紧张、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绪不宁,睡眠深度很浅,容易产生疲劳,精力不足等等病症。这也是普通成人的普遍状态,当然,身体状况不同的人,仍然有很大的差异。
经络除了分布血液、泄放气体、平衡血液流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功能,因这些功能与肝肾等脏腑关联性较强,留待中篇《肝肾论》详解。
四、真气的流动方式和虎豹雷音详解  在上一章节,我们已经得知,大部分普通成人,经脉是闭合的,通过解剖是无法找到这些间隙的,即使发现,也是截面积很小的间隙,仅用来保证泄放人体血管和组织内的微量气体,消除微观应力保证血液正常循环,人体组织内部不可能在气血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存在大的间隙,那不符合力学常识——没有支撑,组织细胞间过大的间隙会自然闭合并粘附在一起,只有通过宗气推动真气液体,才有可能逐步导通和扩大经脉间隙,然后是次一级的络脉等。
练习气功,实际上就是逐步从阶段③回到阶段①的过程,伴随这三个阶段的,真气的流动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真气流动图①,这就是普通人的经络微观图,血液从动脉系血管到达静脉系血管,中间仅有垂直于经络的营气流动,尽管存在气体通行的路径,泄放部分压力,血液循环仍然相对费功,所以,气血不活。营气几乎不存在平行于经络的流动,所以,检测不到经络和真气的存在,只能观测到血液流动。
如真气流动图②,这是气功入门者的经络微观图,真气液体在真气气体的推动下,逐步导通经络,将贴合的经络边界撑开、扩张,然而,这种流动仍然是一种短循环,真气液体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从毛细血管走的阻力远比撑开闭合的经络来的小,真气液体在经络之中前进很短的距离之后,进入静脉系的毛细血管后消失不见,变成了血液的一股组分,这也是气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微观观测,仍然很难观察到经络的存在和真气液体的流动——因为,这种短循环看上去跟平时的血液循环差别并不大,只是血液比平时多行进了一小段距离。假如动脉系毛细血管a中的血液出来之后原本从a’进入静脉系,b中的血液从b’进入,依此类推,现在因为横向动力的存在,原本从a出来的血液现在流至b’或者g’(取决于横向动力的大小)进入静脉系。
而且,由于此时经络并未全线被撑开边界,液体前进仍然是脉动状态,只有液体丰盈保持一定压力的地方,经络边界是分离的,其余的地方仍然是闭合的(尽管其已经被导通分离过)。
从这个图也很容易看到,真气液体与血液之间,既有交错流,也有同向流,如果你呼吸的强度较高,速度、力度、深度、长度较大,则真气液体在经络方向的脉动的距离较远,在血管方向的脉动相对不变,则此时会出现血液循环没有加快,而真气液体循环的速度加快的现象。由于此次真气液体并不够洁净(所以,我并没有将之称为元气),因此,会产生一些我们并不希望的结果(中篇《肝肾论》之《量变补泄论》详解)。
如真气流动图③,这是完全达到大周天时的任意部位的经络图,由于气血充盈,毛细血管畅通,营气和真气液体在宗气的推动下,同时发生着交错流和同向流,但是,由于经络的阻力已经非常小,真气液体的循经流动大大高于以往,即使在流动过程中被静脉系毛细血管吸收分流很大一部分,在同一时刻又有同样多的营气从动脉系毛细血管补充成为真气液体的一部分,从而保持了经络持液的平衡,经络边界始终分离,保持经络的气液畅通。
从真气流动图②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在某一段时间内,真气液体受到宗气的推动,持续的补充进入某一段经络,假如流量为Qx,营气在心脏压的作用下,也以一定的流量进入此段经络,假如流量为Q1,而这段经络对应的静脉系毛细血管的允许通过流量假设为Q2,那么,Qx Q1如果大于Q2,则此段经络中的液体量会随着时间增多,发生阻塞,根据流体力学,等流量下流速减小会逐渐提升压力,这种压力传导给经络边界,撑开经络,导通毛细血管,增加静脉系毛细血管的允许通过流量Q2,并增加此段经络容积,直到流体压力和进出总流量都平衡为止。
如果此段经络因为粘附力非常强,宗气推动真气液体无法轻易导通经络,就会强力导通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的通过能力有限,此处就会感受到明显的胀感,对应于我们练功过程之中的气感。
如果此段经络已经被导通过了,仅仅是因为经络之中气血不够丰盈缺乏支撑而自然贴合在一起,真气液体在宗气的推动之下,就会既增加毛细血管中的营气通过流量,同时又循经前进,撑开闭合的经络,直到动力衰竭,遇到下一个阻塞点(这就是经络和丹田具有“呼开吸闭”特性的原因)。这种动力衰竭,有时候是我们的呼吸停顿,有时候则是真气液体柱的不持续,还有一些时候,则是经络局部容积的突然扩大——当我们达到小周天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全身的经络逐步被导通分离(真气液体离开之后,又自然闭合),即使此刻离大周天为时尚早,但一些较健康的部位,经络之间的粘附力已经非常小,仅仅是在肌肉重力的自然束紧力之下闭合在一起,当真气液体经过此段经络之处,很容易就将贴合的经络边界分离,导致行气之时,真气液体受到的经络闭合阻力与毛细血管的管道阻力大致相当,呼吸的时候,真气液体既有可能差一口气,撑不开经络而从毛细血管流动,也有可能刚刚好撑开经络,而迅速前行,将毛细血管短路掉。
如果让我给这种现象取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它,我觉得可以叫做“不稳态塞滞”(你可以想象一下水量不足时在消防水带中的流动状况,阀门开大一点,水带鼓起的地方就前进,阀门开小一点,水带鼓起的地方就后退,水的滞留部位取决于水带闭合阻力和水流动力之间的微弱平衡)。
真气液体在经络中的流动跟经络本身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当经络闭合阻塞的时候,真气液体在宗气的推动下,补充流量很容易超过毛细血管的吸收流量,从而在经络中滞留,滋养构成经络边界的组织细胞,并逐步憋压,向着更细微的经络深处渗透,导通闭合粘附的经络,并与组织液中的游离水发生着物质交换,改变组织细胞周边的液体成分。
如果你问我,呼吸的推动力真的有那么大么?人体内的经络细微处直径不足1mm,液体通过已经不易,何况还要撑开闭合的边界?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人都有打吊针的经历,有时候针头挪动了位置滑出了血管,但还在体内,注射液就会在液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手臂肿胀之类的,实际上,这些液体在体内的行程跟练习气功之时的真气液体大致相仿,一般吊瓶高度在1.8m左右,注射时手臂高度0.6m左右,液位差1.2m,换算压力大致为12kPa左右,而根据我之前查询的文献资料“MEP(最大呼气压)正常值为15.1±6.8kPa(G),M1P(最大吸气压)正常值范围11.1±3.4kPa(G)”来看,普通人的呼吸产生的压力是比这个吊瓶液压力要高的,也就是说,你正常呼吸时,宗气对真气液体的推动力足以使其强行进入闭合的经络间隙,逐步导通经脉,直至经络。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回头审视一下我们以前对意守和呼吸的认识,也许还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所谓意守,实际上是一种记忆性调整,这种调整有一个可控变量——呼吸,有一个不可控量——神经系统控制的包括血管在内的肌肉群微收缩配合(这些动作普通人无法有意识的控制)。
我们在入门阶段,刚开始练习意守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一种难度,身体内什么特别感觉都没有,于是杂念丛生,因为毫无目标,无物可守,无力可着。而身体安静下来之后,由于大脑接管了呼吸的控制,意守的部位出现了清晰的信号,气血的冲击具有了清晰的节奏和可信的触感,于是,呼吸和肌肉群的微收缩不由自主的随之调整而加强和保持这种信号。这是一种被动型的信号接收和调整。
每一次呼吸和肌肉的微动配合,都是以上一次动作为记忆的调整和跟随,如果做的不对,这种冲击信号会减弱,便难以意守,需要继续调整;如果做对了,意守便十分的容易,大脑逐渐省功而放松。
这跟我在《养生“工程”论》中所述的调整卫星天线方位类似,你不知道卫星在哪个方向,只能杂乱无章的摆弄天线,对准不同方位的天空,但是,一旦信号出现,变得逐渐清晰或者不清晰之后,我们就逐渐接近了那个目标,慢慢调整,直到信号调整到最清晰为止。
既然知道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采用雷达的原理去搜寻这种信号——即主动性的发射信号,根据反馈信号进行调整。通过呼吸的节奏和力度来给出一个清晰的输入信号,根据身体触感等反馈信号来找到真气液体塞滞的地方,然后,调整呼吸,使得真气液体的流量与营气的流量恰到好处的配合,从而控制真气液体发生不稳态塞滞的地点,有意识的让真气停留在病灶或者我们希望它停留的脏腑处,加强病灶或脏腑部位的血液循环,滋养修复病灶部位或脏腑的组织细胞等等。这就是以意念导引真气的原理和奥妙所在,也正是为什么我在《论意守和呼吸》一文中所说,意守和呼吸实质上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要诀,导引真气的关键在差动的呼吸,因为这个变量是我们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而另外一个关键为身体肌肉和血管的微动配合,这种配合由神经系统控制,普通人的主观意识不容易控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实际上也可以做到)。
而不同的练功姿势,实际上也是人为控制这种不稳态塞滞的手段之一,因为人体组织是柔软的,经络通道的微观受力状态会受到宏观姿势的影响,比如说我曾经常用的姿势——睡罗汉,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由于身体在肋骨与脊椎交接处略微弯曲,肋骨对左肾区上方形成轻微的压迫,从而使得真气液体容易塞滞在左肾区,同时,右手支撑着右耳,容易听到自己的脉搏,从而便于调整呼吸配合心跳。右手对耳朵的支撑,同时还造成胆经和三焦经塞滞,给这些通道狭窄曲折的经络导通带来有利影响。同理,瑜伽也是充分利用这一原理的功法之一,更是将这一特性利用的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再回到第一章节《经络的未解之谜》中的问题——为什么现代解剖医学没有发现经络?为什么他们观测不到真气?答案其实就在我上述论述之中。普通成人的经络是闭合的,即使有发现,其截面积也非常小,与中医和武术典籍中的描述不一致,让人难以相信那就是经络。即使是练习气功的人,在达到完全的大周天之前,没有充盈气血的经络部位,经络基本也是闭合的,这是血液循环的省功原则决定的——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应该尽可能的近,减小营气流动的距离和阻力。而真气液体在人体内的流动方式也很独特,在大周天之前,它在经络中循经流动往往并不多见,即使有,也是短循环,大部分时间,由于动力学特性,它都从阻力较小的血管中行走,所以,不了解其原理,即使观测到了,也错以为是血液循环。同理,在死人身上,也观测不到经络和真气。
如果让我给这些医学工作者指明一条道路,我觉得他们可以考虑一下更换观测样本,比如说达到完全大周天的人(这样的样本比例极小),或者刚出生的婴儿,当然,前提是无损伤的观测手段。
下面我们再来分解一下所谓的虎豹雷音式呼吸法。如《虎豹雷音详解图①》,这是正常逆腹式呼吸的一个变量曲线图,时间段为一个完整的“呼-吸”,这个呼吸时间段有6次心跳,呼气阶段胸腔体积逐步变小,胸膈膜位置H从胸腹腔上位降低,过中位后停留在下位,呼吸力度保持不变,供血流量Qs在3个心跳时钟内逐步增加,回血流量Qr在3个心跳时钟内逐步减小,因此呼气阶段供血和回血容积、流量大体保持平衡(如果呼吸不均衡,则容易导致供血和回血容积、流量不均衡,对应于练功过程中的强烈气感,这实际上是气血滞留及受到阻碍的感觉),但在呼气之初的第1个心跳,回血压与供血压之间的差压从极大值趋向达到均衡,在呼气的第2个心跳时达致均衡,在第3个心跳时再恢复至负极大值,与此对应的是:在第1个心跳时,回血量大于供血量,血液迅速回归心脏;在第2个心跳时,回血量等于供血量,供给均衡;在呼气之末的第3个心跳时,供血量大于回血量,血液更多的滞留在血管及经络体系之内。也就是说,在呼气阶段的第1个心跳至第3个心跳,滞留在血管及经络体系之内的气血容量从常值逐渐达到峰值(即心肺中的气血补充进入经络和血管;图中红色曲线的Y轴值为供血流量,与X轴的合围面积即为供血容积,蓝色曲线的Y轴值为回血流量,与X轴的合围面积即为回血容积)。
而在吸气阶段则是完全相反的过程:胸腔体积逐渐增大,胸膈膜位置从胸腹腔下位回归中位,向上提升抵达上位(请注意,这里的描述与《养生“工程”论》中不同,原文有误,在此我向各位苦心研究“虎豹雷音”呼吸法而不得其解的朋友真诚致歉,虽已反复校核,仍然出现了这样低级的错误),在此过程中,肺部扩张,供血压与回血压之间的压差由正极大值趋向于零,再在第3个心跳回归至负极大值。与之对应的,在吸气阶段的第1个心跳至第3个心跳,滞留在血管和经络系统内的气血容量从峰值逐渐回归至常值(即经络和血管中的气血回归心肺)。
气血就是这样在心肺的作用下在人体组织内往复循环,气体、液体的作用机理则如前文关于“宗元营卫”的阐述。所谓内功心法,就是研究如何调整呼吸频率、深浅、节奏、力度、呼吸的动作配合等不同变量,从而达到增强气血循环,改善、强化身体机能的目的。
下面再看《虎豹雷音详解图②》,这是标准版虎豹雷音,呼吸的频率跟心跳的频率为1:1,即每次心跳对应一次呼或者吸,也就是我在《养生“工程”论》中所述的“呼呼呼、嗯嗯嗯”的节奏。
在呼气阶段,胸腔容积随着呼吸动作产生如图曲线所示的变化,在呼气动作发生时,胸腔容积是近似于抛物线下降的,呼气停顿时,胸腔容积则是水平线维持不变。为了直观方便的观察这种呼吸与《虎豹雷音详解图①》的不同之处,我将原来的供血流量和现在的供血流量同时画在了图上,回血流量则隐藏(变化规律与《虎豹雷音详解图①》相同)。
由于胸腔容积的每次快速收缩极限值都正好配合心脏供血流量的极限值,呼吸和胸腔容积的变化配合更为有效——呼气和吸气的动作都变得更为短促,胸腔的收缩速率远高于普通的呼吸,每次呼吸的心脏泵血量比普通呼吸时要高,从而产生图示红蓝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心脏供血量差值;同理,回血量也会产生同样的差值,于是,在这种呼吸方式下,人体血管和经络系统内的“供血-回血量”差值比普通的呼吸更大,血液循环动力更强,心脏虽没有增强功率,血压也没有提高,但通过各要素的协调配合起到了同样的功效,从而达到了增强血液循环,逐步导通经络细微之处的目的。
下面请看《虎豹雷音详解图③》,这是三呼一吸的呼吸方式,呼气时与心跳同频,吸气时却持续3个心跳。这种呼吸方式,在呼气的时候,力度短促而集中,吸气的时候力度轻缓而分散,充分符合很多功法所推崇的“呼气一条线、吸气一大片”的原则。
所谓“呼气一条线、吸气一大片”,意思就是说,在呼气的时候,宗气对营元二气的推动如一条线一样持续而集中,也就是我以往常说的——呼气的力量要始终压着血液脉动的波峰背面推动它;而在吸气的时候,吸气的力度要轻缓分散,避免吸气力度过大造成的真空度导致经络闭合,从而阻碍气血流通(可以这样理解:呼气的时候,经络在脉动的气血作用下胀开,吸气的时候,气血虽然也会在吸气的作用下增强脉动,但是,经络会在真空度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闭合收缩)。
胎息版虎豹雷音原理与其上讲解原理相通,只是呼吸幅度更小,作用效果也略微有所不同,请各位自行体会。
从以上描述可以知道,呼吸吐纳,其实并不产生真气,它只不过调动了人体气血的存量,使之加强循环,逐步导通人体经络而已;而经络的导通,则为气血增量的产生提供了容积和空间——正如人体造血机能一样,如果血液系统满液,新生血的产生可能就会停滞,造血机能就会沉睡,呼吸吐纳其实在不断的造成血管及脏腑失血,让气血更多的进入经络,然后再在正常呼吸时让它们自然回归,从而达到我所述的——平衡冲洗液的功效。正因为如此,练功时过度的催动气血,可能造成脏腑严重的失血,而变得更加衰弱,产生一系列走火入魔的症状,导通经络与等待气血分泌合成一定要具备科学和有序的时间配比,这也是普通人练功常常产生偏差和迷惑的地方。
脏腑及血管系统失血会激活身体造血的功能,从而产生新生血,稀释旧有血液,而这些旧有血液在离开脏腑和血管的过程中,还带走了很多的垃圾和毒素,使得脏腑内的被堵塞或者因毒素刺激应激闭合的微小孔隙畅通,恢复正常的机能。
关于此点,正是我将要在中篇《肝肾论》中所详述的内容,故不赘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