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翼花鸟画85幅,真养眼

他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曾与田世光齐名。擅画各种禽鸟、猿猴等,兼工带写,独树一帜。但不幸遭遇“文革”浩劫,英年早逝。其曾祖父张德彝曾任清政府驻欧使节,是目睹巴黎公社革命全过程的唯一中国人。

张其翼(1915—1968年),字君振,号鸿飞楼主,北京人,满族汉军旗人,祖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原任教于河北艺术师范学校,后到天津美术学院任教,画法师宋人,亦善画猿。

作品有《九寿朝阳图》,《玉兰绶带》(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藏于中国美术馆),《池塘雨露》(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雪鹤芭蕉》(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出版有《我怎样画翎毛》、《张其翼画集》、《张其翼白描画集》等。

张其翼的祖父张德彝(1847-1918年)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曾担任过使英、意、比大臣及专任使英大臣,目睹并记述过巴黎公社壮举,游历过欧、美、北非的许多国家,做过光绪皇帝的英语教师,官至三品卿。著有《航海述奇》《欧美环游记》。

1.聪颖好学

张其翼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幼即喜画,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家长曾请著名画家金城到家里指授他画法。及长,入輔仁大学美术专修科学习,随汪慎生学画花鸟。后专心自学,精心临摹和研究历代名画,于明代林良、吕纪最下功夫,还兼学宋代马远、夏珪的山石画法。张其翼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师法造化,一方面在家中养花哺鸟,一方面到野外观察写生。

他回忆说:“我很爱禽鸟,在十来岁时,家里饲养着各种的鸟,因此我对于鸟的声音,感觉比较敏锐,不论什么小鸟,只要飞到我家院子来,在没有看见它时,就能想象出它的样子来,同时,它的生活情况,也在我的头脑中显示出来了。”

在40年代的北京,张其翼先生与田世光先生齐名。田世光小他一岁,毕业于京华美术学院,也曾受教于汪慎生。二人是好朋友,也是艺术上的竞争对手。张其翼先生的夫人回忆说:“俩人在画上互相比赛,当他看到田先生画了一幅好画,他就要想法超过他,画一张更好的!”由于家庭环境和志趣的原因,张其翼只专意于绘事,极少参加社会活动,缺乏与各种社会人士交往的能力,始终保持着一种儿童般的单纯和憨直个性。

2.艺术盛期

50年代前期,由于艺术市场衰落,他的生活十分窘迫。1955年曾与齐白石、陈半丁等十几位画家合作巨幅花鸟画《和平颂》献给赫尔辛基保卫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招聘教员,孙其峰来到家中相请,张其翼欣然应诺,携家赴天津任教,他的生活也有了着落。在天津的12年,张其翼的艺术进入盛期,在教课、辅导青年教师之外,创作了很多杰作,编著出版了颇有影响的《我怎样画翎毛》一书。

张其翼先生作画,严谨、投入、专注,能够解衣盘礴,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他作画时,即便家人也不能随意打扰。他不主张一挥而就的随机而画,而主张构思草稿,九朽一罢。他说:“每次朽改之后,应当悬在墙壁上,站在远远的地方仔细观察,要静坐长思,细心揣摩。”落笔时,要进入想象的境界,“画花像是嗅到花香,画鸟像是听到鸟语。” 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才能和修养。好的技巧加上好的心态和修养,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3.英年早逝

“文革”期间,张其翼受迫害致死。他的绝大部分作品也被抄、被抢、被盗,几十年来几乎不见踪迹。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不少私人藏品逐渐浮出水面,有心的收藏家全力搜求,使我们重新欣赏到他的作品,并有机会对他进行重新评价。

一个出色艺术家的名字可以被淡忘、遗忘,但只要他的作品在,就有可能被重新发现,重新认知,在画史上获得新的生命。

张其翼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