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对联人生》

四季里收成好,转眼又是新年到;新年到了贴春联,家家户户笑开颜。

春联古称桃符,又称春贴、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等主要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每每到了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的是给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

这不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夕,我们5702工会也开始了免费写春联,给福利区送春联活动,收到了职工家属的称赞。大家纷纷来到服务楼前,争先恐后等着书法大家,能给自己写出心仪满意的春联。

回想解放初期的春联,大都是“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常想毛主席。”以及“生产发家,勤劳致富。”等内容。

到了大跃进年代,就变成了“三面红旗迎风招展,五好花开遍地皆春。”,“五年超英,十年赶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等。

文革期间出现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禹。”“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 还有“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没有阶级友爱深。”“破资兴无跟党走,上山下乡闹春耕”横批:以粮为纲。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春联演变成了“旧貌换新颜庆改革春风,昔日至今朝迎开放社会。”;“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四面来财,八方进宝。”;“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等。

也有人直接用钱财抒发心声:“拥有它的时候,就叫富;没有它的时候,就叫穷!”

进入了二十世纪,对联又呈现出新的变化,“阳光普照洒吉祥;大棚温暖送小康。”;“德厚千秋远,家和万事兴。”,“福星永照平安地,幸福常临吉祥门。”“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睦幸福长。”等春联。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表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部门间相互监督能较好防止腐败等。

八十年代时的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赞扬自卫反击战英雄的“甘洒青春血,一心守国门。”以及“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优良作风。”“春夏秋冬聚晚福福如东海,,四代同堂齐贺寿寿比南山。”横批:寿与天齐等都不错。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相传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

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副对联,也能写尽人生。一撇一捺人字相互支撑,这大概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吧。

近日,读到一副对联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很有深度,堪称“神联”。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无两点难结冰,一撇一捺才是人。“人” 字两笔: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人生在世,没有永久的得到,也不会永远失去。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得失之间莫要太过计较。

前几年,澳门楹联学会的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周〈!-->恩来”。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周〈!-->恩来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假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写了这么多, 不管是对联还是春联,都能让人心情愉快喜气满怀。他们同样不但要求书法好,还要求对仗工整,文字简洁,寓意美好吉祥。

而我们5702工会,每年年底举行的这项免费活动,是利厂利民大快人心,是对福利区所有职工家属的一种爱的奉献和无私回馈。

书法家们顶着烈烈寒风,挥舞着笔墨,用一腔热情和真心真诚,给大家带来了文字文学的涵养修养清新大餐,让我们尽享其中,受益匪浅其乐无穷。一幅幅小小的春联捧在手心,心中荡漾起温暖的情愫和涟漪。

有 “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更有“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和“薪火相传记传统,代代守护民族兴。”,依然始终“不忘初心”。

最后,就让我们把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春联贴门口,置办肉食年货,买好水果蔬菜,糖和坚果鞭炮等等备齐。

然后,站在新年的路上,等待守候渐进的年味年气,欢喜环顾小区焕然一新的马路楼房公园绿色,向着冬日里明媚的阳光,面带笑容张开双臂, 深情喊一声,漂泊在外的所有游子,欢迎你们回家和我们一起过年啦!

作者 笔名踏雪闻香 真名 韩静 陕西咸阳武功某军工企业 博客:xinjingrushui58@sina.com 杨凌作协会员 武功作协会员 qq448609945 2015年获得了首届国际城市诗人“优秀奖”,“最佳人气奖”,莲花杯“新人奖”等殊荣.作者的散文《南门外的灯光》获得了当代文艺名家名作“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2016年参加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散文《凤县记忆》获得了金奖。2016散文《漆水河之恋》在"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等。

(0)

相关推荐

  • 汉简集字对联9幅

    看多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电脑集字春联, 是不是有点腻? 今天给您奉上汉简集字对联9幅, 古朴之气扑面而来... 或但借其中一笔, 增加春联的雅意: 或拟定其中一幅, 悬于书斋赏玩...

  • 散文随笔《女人如书》

    <女人如书>  从古至今,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我们女人.书上总是这样写,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的女人.女人如花,女人是水. 其实不然,好女人是一本书,是一本看了前面还想看后面, ...

  • [散文随笔]举头望月耳畔闻笛:古代最风雅的女人

    邓迎雪发表于 2016-06-17 标签: 生活 <红楼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中秋夜,贾母带众人去大观园赏月.这时月上中天,皎洁如银,贾母欢喜地说:"如此好明月,不可不闻 ...

  • [散文随笔] 品味女人 品味淡然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春的花开花落使女人疲惫,四季的风花雪月让女人不堪憔悴,世事的纷乱,滚滚的红尘,磨砺着女人细腻柔软的心.迈过了三十岁的人生,开始慢慢步出热烈.灿烂的青春季节,岁月不只是刻在女人的脸上, ...

  • 放下手机,拿起书| 殷君发|心情随笔|散文随笔|原创文学|雨枫轩

    科技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亦能颠覆人的阅读习惯.通信科技的不断创新,让一个小小的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轻轻一点,尽在掌握,是当今阅读的"潮",公交车上.等待开席的餐桌上.亲人聚会间隙 ...

  • 散文随笔:那时女人苦

    那时女人苦 文/杨振跃 我说的"那时",既指"改革开放"前的几千年岁月,也特指人民公社集体时期. 苦到什么程度?她们白天要跟男劳力一样出集体工,晚上回家后要煮饭 ...

  • 散文随笔:与夫书

    与夫书 读林觉民<与妻书>仿写 文/聂天翼 亲爱的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 你走了,走上了那条不归路,留给我的只有一纸信书,你怎么忍 ...

  • 【散文随笔】书的诱惑 |虎女

    回想书籍对我最初的诱惑,应该是哥哥装在木头箱子里,上了锁的那些黑白小画本.四.五岁的我经常趁哥哥不在家时,围着这个"百宝箱"打转转,希望他偶尔忘记上锁一次,亦或是能从缝隙间拽出一本 ...

  • 女人40,散文随笔,浅话漫谈

    蒲导读 有句民间俗语"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描述中国旧时代男女的差异化特征和价值. 回望那些旧时代女性,大多裹着小脚,忙着家务,生养孩子,服侍并依靠着男人.忙忙碌碌到四 ...

  •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一) 沿着时光的小径,看绿意在陌上草长莺飞,隐在时光深处的暗香也在悄悄苏醒,那首风吹雨落的诗句,就像这慢慢走来的春天,潮湿的心又一次为你浪漫,徐徐的涟漪是我为你洇开的 ...

  • ​散文随笔《秦巴植物园》作者/金玉

    荐赏 金素洁佳作 作者简介 金玉,简书名,玉妮.家住湖北十堰.手机号13593718009.喜欢文字,记录生活. 秦巴植物园 文/金玉       这几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我们带上女儿,一起走进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