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6米,这样种柑橘会不会太浪费了?
绍兴哈玛匠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绍林
“冯总,这样格局的大果园你有没有接触过?”我问绍兴哈玛匠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冯绍林。
“我接触过,但像这种规模的果园我的客户相对来说比较少。我现在的客户果园大部分是在1000亩以下,200以上这样的规模,他这种是属于超大型的果园,类似于海升。”冯绍林应道。
我们所在的果园是广西南宁万锦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武鸣华侨农场的沃柑园,总面积6000亩。那天正好是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那里组织南方果园机械的演示活动。在南宁,再也没有哪家果园会比万锦更适合做机械演示了。行距6米,所有厂家的果园机械在这里都可以操作自如,甚至有些小机械在行间看上去很不协调,有点小孩子穿大人鞋的感觉。
演示现场的拖拉机和施肥机械
演示前,万锦农业的掌门人高卫国出来看了一眼,就回去了。几乎所有陈列的机械他都看不上眼。
“我就觉得这个功效太低了,你们基本上都是小型机械。”他跟冯绍林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但他知道“哈玛匠”,也买过一些小工具。万锦用的都是大型机械,70匹的拖拉机,牵引式的静电打药机、施肥机,再加上割草机、采果运输车、分选机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果园全程机械化作业。
冯绍林(右)和高卫国在一起交流
“他现在用的都是欧洲模式的机械,这种机械从经济效率来说是最省钱的,一台拖拉机一台打药机,再配个割草机和施肥机,比如设备投入100万,除以6000亩,每亩的机械成本是非常低的。但他如果只有200亩,若是这样把整个流程的机械都买回来,那成本是非常高的。”冯绍林分析道。
“你在机械方面投入了多少钱?大概需要几年时间能收回机械成本?”我问高卫国。
“按规模算,不算多,基本上一年就赚回来了。”高卫国证实了冯绍林的判断。
“你有没有见过6米宽的行距?”我接着问冯绍林。
“我在海升见过。跟这里的果园一样,前期规划做得非常好。”冯绍林答道:“但很多果园是没有这样做的,他会说我这里就是这个样子,你要弄个什么机械来解决我的问题,其实很多果园我是解决不了的。我只是告诉他,你的果园能不能先做一些调整,来适应机械化,比如道路和果园的衔接部位,就像这里的道路和果园是没有落差的……”
万锦农业的内部道路和果园
“农民就10亩地是没办法的,他改不了的。但如果你打算种到200亩或者300亩以上的,那你就要把规划做好。”高卫国说。
“我认为全世界的机械化可以分三种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除了高效率的欧洲模式外,像日本模式的特点是机器小巧、转弯灵巧、操控方便、质量稳定。因为日本地少, 50亩地就算大户了,没必要整这么大的机械。中国模式的机械也小巧,而且便宜。很多老板他投了果园已经没钱了,你让他买个像你这样的一二十万的打药机他想都不想,东西再好他不买,因为他缺钱。”冯绍林感悟甚深,他在现场就碰到一位来自江西某地的果园主。
冯绍林(左)和客户在交流
“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也有几千亩的面积,投了那么多钱,第一块是土地租金,第二块是苗木,第三块是化肥农药,但他压根就没有想过机械化这一块。”
“放在预算以外。”我插了一句。
“不光是他,其他果园也一样,”冯绍林继续说:“他压根就没考虑过机械化投入,你突然来个几万几十万,已经超出他的预算了,那怎么办,只能选便宜的机械。结果买回来一用就坏了,坏了就扔在那里……”
“就像武鸣很多人买了今天在现场展示的***,坏了扔掉了。”高卫国也深有体会。
“你的土地成本占你整个管理成本的百分之多少?”我问高卫国。
“原来种香蕉的时候是三三制,土地占1/3,人工占1/3,农药肥料占1/3。现在人工涨得实在太快了,变成大头,土地估计在10%左右。”高卫国这块土地原来是种香蕉的,这几年是由于香蕉黄萎病的蔓延和行情的低迷才改种沃柑,今年的投产面积1500亩。
南宁万锦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卫国
“如果土地租金还是占1/3,你还愿意这么大的行距吗?”我问的其实是种植密度的问题。在广西,一般果园采用的都是每亩110株以上的高密度种植模式,我在桂林平乐还见过一家亩栽440株的超高密度的沃柑园,第二年的亩产就达到上万斤。而万锦的沃柑园每亩只种了寥寥的37株。
“我觉得没有关系啊!”高卫国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认为我是租地租得早租金便宜的缘故,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的,租地就算1000元一亩我也是这样的。他们就想不通。其实你不要按亩,按株算就明白道理了。一株树需要投入多少钱?产出多少钱?地不够你可以多租一点嘛,租地花多少钱?你人工花多少钱?”
三年生的沃柑树硕果累累
“我现在果园管理是每一户(夫妻2人)管理2000株,打药、施肥、割草、修剪等需要动用机械或大规模劳动力的,我都不用他来承担,他只需要管理好树和果。如果是密植园,光打药就忙不过来。”高卫国买的打药机是意大利产的“台风STOPMP2000”,1500亩、5万株的沃柑园二天半时间即可完成打药作业。
“按照我们的统计数字,1个人可以抵他们30个人。”
除了考虑机械的作业效率外,高卫国在购买时还充分考虑工人的舒适性,“我老是问他们,驾驶的舒适感怎么样?像拖拉机本来我们买50匹已经够了,但是由于50匹的拖拉机是没有驾驶室的,所以我们买了70匹的带驾驶室的拖拉机,又完全又舒适,工人愿意长时间作业。”
演示现场的割草机
“他那个座位还带空气悬挂的,坐着很舒服。”冯绍林刚才在田里看过万锦的拖拉机,感叹道:“这个观点很对,不光你是老板你坐在这里舒服就行了,还要考虑工人作业舒不舒服,工人不舒服他不愿意干,效率就下降了。”
离开的时候,冯绍林依然感慨万分,“我做这行这么多年其实有很多困惑,包括什么样的机械适合国情,果园行距的设计、道路的设计、排水的设计……今天好多问题我都找到答案了。”
(2019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