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句话,才能解开“唐探3”的密码|杨朱|唐人街探案3|秦风|唐人街探案|村田昭|小林酱|思诺|田...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唐探2》的影评。
发布不久,便拿下知乎点赞第一,引发无数热议。
内容?
简单概括——
《唐探》系列看似是喜剧,实则却想用中式哲学,打造一个侦探宇宙。
秦风看似是凡胎,实则却拥有神一样的超能力。
点击播放 GIF 0.0M
但,秦风却一直在拒绝神之权杖,拒绝像神一样去审判凶手。
《唐探1》中,秦风得知了真相,却离开了泰国,让思诺的秘密没被戳破。
《唐探2》中,秦风找到了证据,却交给了宋义,让宋义的复仇没有受惩。
面对复杂的案情,秦风始终都选择在阴阳中间,以“道”的方式维持平衡。
说白了,秦风一直都在贯彻老子的理念,“无为自化,道法自然”。
过度解读?
想得比陈思诚还多?
三年前,确实不少人这样说我。
但现在,想必你们应该懂了吧?
按照目前的情势走向,《唐探》系列的内核,已经非常明显了——
表面上,它讲的是头脑风暴,是一群高智商侦探和凶手如何较量。
但实际上,它讲的儒道之争,是价值观与价值观之间的碰撞。
和前作一样,《唐探3》的开场,依然是句中式谜语: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但,与前作不同的是——
这次的中式谜语,并非出自道家典籍,而是出自汉代儒家的《礼记·礼运》。
说白了,这次的中式谜语,暗指的并非秦风,而是与秦风对立的,另一个派系。
谁?
Q。
《礼记·礼运》中,在“天下为公”的后面,还有很长一段话。
注意看加粗部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什么意思?
我们逐字逐句地分析。
“天下为公”是儒家的终极追求,也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都诚信和睦(讲信修睦),都有合适的工作(男有分,女有归)。
无论老、幼、残、障,都能得到供养,舒适的活着(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百姓不必再担惊受怕,因为坏人都消失了(是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那么,如何才能施行大道,将这个理想化的社会,转变成现实呢?
关键就在于,四个字:选贤与能。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
法家,作为平民的政治代表,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道家,作为自由主义者,主张尊重万物,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无为自化”。
而儒家,作为精英阶层,则力图王道,主张以德治国,“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
何谓以德治国?
说白了,就是人治。
选贤与能,就是要用某种方式,选拔出贤能的人治理社会,实现“天下为公”。
这就是为什么,秦风来到日本不久后,杀人案忽然穿插进了一起绑架案。
点击播放 GIF 0.0M
为了救出小林酱,秦风连同三名侦探,参与了Q的选拔游戏。
第一关:两颗面包,三个人,只准切一刀,如何才能平分?
面包,无论怎么切,都无法变成单数。
答案,唯有修改规则,切死一个人。
这说明什么?
世间的资源本不均等,若想实现真正的公平,就得靠杀戮和掠夺
接下来,混乱的街上——
一个酷似小林酱的美女玩偶,带着密码机走了过来。
Q要求侦探们自行猜测,并输入三位数的密码。
依靠神技“记忆宫殿”,秦风和野田昊,很快检索到了3和6。
然而,第三位数,则只有唐仁成功破解了。
因为,第三位数是D(美女的胸围)。
这说明什么?
智商不能解决一切,只有正视人性的欲望,才能找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再往后,Q要求秦风,在全世界最繁忙的人行道上,统计一次绿灯时的人流量。
第一次,秦风大脑走神,统计失败了。
第二次,秦风聚精会神,却因有人闯红灯,统计再次失败了。
第三次,秦风走上运钞车,以俯瞰众生的姿态,向下面疯狂撒钱。
结果,所有人都不约而同聚集起来,人行道的流量变成了0。
这说明什么?
脑力再强,你也无法预测,谁会作弊闯红灯。
但,只要读懂了人性,并敢于破坏规则,你就能掌控一切,成为神。
点击播放 GIF 0.0M
发现没?
Q安排的每个游戏,都在对秦风原本的三观,造成逆向的影响和引诱。
最后一站,秦风来到了水池上,悬崖边。
水闸被打开了,小林酱则被绑在水池里面。
眼看小林酱快要被淹死,秦风却无计可施。
这时,村田昭走了过来。
村田昭告诉秦风——
“水闸的开关连接着我的心脏,你只有把我杀死,小林酱才能活下来。”
言下之意,你不是尊重万物吗?你不是道法自然吗?
你不是不愿意审判别人,不愿意坐上神的位置吗?
那你就别杀我,看着小林酱去死吧!
小林酱,长相甜美,是一个被绑架的普通人(此时还没暴露身份)。
村田昭,恶贯满盈,是一个人人喊打的奸杀犯(已经基本坐实了)。
按照惯常思维,把村田昭推下悬崖,换取小林酱的活命,是很正确的吧?
然而……直到最后,秦风也没碰村田昭的一根汗毛。
为什么?
战国时期,道家先贤杨朱,提出了一个理念——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
不与也
多年以后,这一理念被世人误解,改写成了贬义成语“一毛不拔”。
但事实上?
某天,一名叫禽滑厘的人,来到了杨朱的学宫。
禽滑厘左思右想,却百思不解:“假如拔一根毛就能利天下,为什么不该去做呢?”
直到,禽滑厘遇到了杨朱的弟子,孟孙阳。
孟孙阳问禽滑厘:“假如有人要打你一顿,然后给你一万金,你愿意吗?”
禽滑厘答:“愿意。”
孟孙阳又问:“假如有人要打断你的一条腿,然后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
这一次,禽滑厘默不作声,没有回答。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继续妥协,对方就会问自己,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天下。
为了救小林酱,秦风先是在游戏里,体验了一次杀人的感受。
而后,秦风又走上运钞车,体验做了一次被万众瞩目的神。
接下来,假如他继续妥协,把村田昭推下了悬崖。
那么,他的灵魂将彻底走向黑化,变成另一个Q。
有些时候,有些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万劫不复。
点击播放 GIF 0.0M
杨朱死后,作为统治国家的精英阶层,儒家将其盖棺批判为“禽兽不如”。
这,就是儒道之争。
这也是Q和秦风的不同。
作为系列IP,《唐探》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不断提出疑惑,吊观众胃口。
《唐探2》提出的疑惑是:Q是谁?
《唐探3》提出的疑惑则是:Q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其实并不难推测。
拒绝杀害村田昭之后,秦风还是被人诬陷,进了监狱。
监狱内,田中直己告诉秦风——
Q是一个多人组织,而他(田中直己)就是其中之一。
田中直己还说:
你一直在追求完美犯罪
却不知所谓完美犯罪时刻都发生着
什么意思?
由于田中直己戏份太少,所以在他身上,我们还解读不出来什么。
但。
秦风翻案出狱后,野田昊去找田中直己算账时,却发现了一张折纸。
这张折纸,与《唐探1》中,秦风给思诺叠的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暗中帮助了秦风的思诺,同时也可能是Q组织的一员(至少有关联)。
而,作为《唐探》系列中,首个现身的超级大反派——
思诺的目的,很可能就是Q的目的。
思诺所做的一切,是出于什么目的?
《唐探1》的结尾,思诺利用日记引导,接连除掉了颂帕和养父。
秦风发现真相后,却找不到任何能给思诺定罪的证据。
这,就是完美犯罪。
但,事实仅仅只是如此吗?
临死前,养父对思诺说:“我爱你。”
思诺说:“我知道。”
养父又说:“不,你不知道,我爱你……”
随后,养父露出了异常变态的表情。
这表情背后的故事,相信不用我再多解释了吧。
点击播放 GIF 0.0M
说白了——
早在思诺实施计划前,养父可能就已经利用监护权,对她进行了完美犯罪。
监护权,象征亲情与伦理,同时,也意味着权力
资本家,象征文明的社会,同时,也意味着权力
《唐探2》中,和思诺一样,宋义也用“顺风车杀人”,制造了一场完美犯罪。
假如,宋义没有出手救秦风。
那么,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人发现,陆国富死于谁手。
而。
假如,宋义没有杀死陆国富呢?
那么,陆国富拐卖非法移民的勾当,则或许永远都得不到严惩。
包括宋义的妹妹在内,很多人都会接连不断、悄无声息地被资本家肆意玩弄。
现在,我们回到那个问题。
Q的目的是什么?
用高智商的完美犯罪,去消灭滥用权力的完美犯罪,强行实现“天下为公”。
这就是为什么,野田昊用飞机(资本)参与选拔游戏,会被认为是作弊。
而Q做这一切的动因,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实在是失望透顶。
《唐探1》摧毁了少女对亲情与伦理的渴望,让思诺看到了年长者的阴暗。
《唐探2》摧毁了华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憧憬,让宋义看到了灯塔国的肮脏。
《唐探3》企图摧毁的,一方面是秦风对“无为自化”的坚守。
另一方面,则是东亚文化中,对父权的崇拜,对国家和律法的终极信仰。
小林酱为何要陷害渡边胜?
上世纪三十年代,渡边胜的父亲,响应天皇号召,成为了“开拓团”的一员。
所谓“开拓团”,就是从日本迁往中国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殖民者。
而,他们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恰恰是被日本政府引导,“合理合法”的犯罪行动。
后来,渡边胜以遗孤的身份回了国。
迫于大环境,渡边胜又在其父亲的引导下,“合理合法”地抛弃了妻子和女儿。
渡边胜的女儿,就是小林酱。
所以?
这一切的邪恶,都源于滥用权力的日本政府,和盲目相信体制律法的民众。
结尾,IMAX巨幕下,渡边胜下跪的镜头,是整部《唐探3》最令我触动的一幕。
总的来说,《唐探3》是一部让我爱恨交加的电影。
爱,在于它延续了前作的内核,依然在试图独辟蹊径,诠释深刻的文化内容。
恨,在于它为了承前启后,导致整体的铺垫性太浓,两起案件有被割裂的感觉。
以及,或许出于保守考虑,它的很多笑点,都过于陈旧。
比如,一个密室挤进多个团伙,秦风和唐仁闯入“直男场所”……
这些喜剧情节,显然承接自两部前作。
最后,鉴于我本人的才华和影响力较大。
这篇影评,也有可能会被《唐探》系列的创作者看到。
索性,我就再说一点,看看能不能给人以微末的灵感吧。
历史上,儒道之争虽然存在,但其实两种学问,是殊途同归的。
早在《礼记》之前,道家的杨朱就已表明过,自己对”天下为公”的向往。
既想一毛不拔,又要天下为公?
什么意思?
前者,是对强权的警示,和对个体的保护;
后者,是对万众的引导,和对自身的追求。
只要把先贤的这两句话坚守住,秦风就不会变成Q。
就是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
不能以损害个人利益
为前提
我们可以提倡
不能强迫
一旦强迫就违背了
天下为公的初衷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