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不过是一张纸,为什么没人想到去造假?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剧情,即古人在大额商品交易时,会用使用银票。显而易见,这与现在人们使用的纸币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如果全是百元大钞,携带将会很方便等等。
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史中,以半两钱为法币,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秦货币的形态。
宋朝时,“交子”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货币流通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交子”即古代的银票,其产生具有必然性,北宋时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品流通需要更多的货币,以满足商人对货币的需求,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铜资源已无法充分供应,而又容易造成磨损,所以人们想出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交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铜钱已不是最初的货币,交子普遍地存在于商人中间,因为铸钱太重,携带不安全,所以交子铺四处开花专门为那些携带重金的商人保管,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商人可以自己发行。在这一时期,交子还没有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作为存取款项的票据。最早使用纸币的地方是四川。许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古代的银票只是一张纸,没人会想到去伪造?
首先银票纸质是朝廷控制的印刷材料,古代的印刷材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造出来的,宫廷统一制作印刷材料,只有官府才有资格购买纸张,而且纸张的数量有限,一般人很难买到这种纸张,即使能买到这种纸张,成本也很高。
再加上精美的花纹和套印。古钱币上那些精美的图案,工艺非常复杂,而且非常精细。这些图样一般都是房子、花鸟、人物,还有一些名人的字画。比如清代的纸币龙的图案比较多,非常复杂,所以不容易模仿。而为防伪钞,银票一般只使用红、黑等几种颜色,这也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端。
变化无常的古代的银票一般两、三年就要换一版,一版银票印好后立即销毁底板,然后着手“开发”下一版的银票,即使真有手段,能用御用纸,也能找到“微雕”大师免费为其服务。但是,当前一版的银票被废弃,下一版的银票被流通,他们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造出“合格”的银票,他们的伪造还有什么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明清时期,已有原始水印和防伪印章的技术,这更让想造假币的人无从下手。目前我们用在纸币上的水印技术,都是师承古人的。
并且防伪做得最好,便当属于明清两代的晋商。为防假银票,他们发明了一种“微雕章”,其中微雕的内容就是王羲之《兰亭序》,而且还会故意将几个字刻错,增加防伪的力度。还有就是比较复杂的“密码技术”,这同样也是晋商所采用的一种类似于密码的防伪技术。根据记载,中国第一个私人票号“日升昌”,从1826年至1921年,近百年间,已有300多套私人票号被加密,外人根本无法辨认。有人说,使用这种技术,就不会发生任何冒领事件。若非专业人员,则难以雕琢。验钞机构的逐步发展以前,还没有现代验钞机来鉴别银票真伪,但古代的人们就专门建立了专门的验钞机构,可以人工鉴别银票的真假。
刚开始市场上没有银票流通。使用银票的都不是普通百姓,能用银票的都是有资金实力的商户,为了方便生意往来,一般人无法使用。交换银票时,需要有一些值钱的东西作抵押,以取得相应的银票,而有些不熟悉的商人则要到钱庄去确认,这样银票在使用时,就很容易找出上家。
古时造假币是很严重的事,只要抓到就是死,南宋时期,对银币的伪造就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假币一旦出现,最高可判处死刑。到了元代,假币制作者可能被诛九族,检举揭发假币者受到重罚,检举揭发者的财产也将受到重罚。由于经济是一个王朝能否兴盛的标志,如果经济失调,市场秩序将会混乱,最严重的是还会牵涉到政权稳定。古时候,每一张银票上都写着“造假必死”的字样,这是一种很大的威慑。当时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图案设计,但古人的智慧却很强。银票子上不仅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图样,而且在图样的上方盖有有关机关的专门印章,位置有特别规定。此外,加用了很多套印,让伪造者无处可逃。银票子的图案也很独特,没有什么技巧的人根本无法临摹。
简言之,就是我们对古代银票防伪技术的一个简单概述。总体而言,银票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商业的繁荣与发展,而防伪技术的出现与完善,则是古代智慧的完美体现。古人在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解决出现的一切问题,这一精神无疑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