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在中医的分类和辨证论治

张波主任,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粪质清稀如水,或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多属寒证;粪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常因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而诱发者,多属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稍进油腻或饮食稍多即泻者,多属虚证;起病急,病程短,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泻下物臭秽者,多属实证。

2、辨泻下物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为伤食之证。

3、辨轻重缓急泄泻而饮食如常为轻证;泄泻而不能食,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为重证;急性起病,病程短为急性泄泻;病程长,病势缓为慢性泄泻。

4、辨脾、肝、肾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泄泻即作或复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多属病在脾;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因素使泄泻发作或加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者,多属病在肝;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腹冷痛,腰酸肢冷者,多属病在肾。

二、治疗原则

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三、分证论治

急性泄泻

1、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若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若湿邪偏重,或寒湿在里,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苔白厚腻,可用胃苓汤健脾燥湿,化气利湿;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2、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肠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若热偏重,可加金银花、马齿苋以增清热解毒之力;若湿偏重,症见胸脘满闷,口不渴,苔微黄厚腻者,可加薏苡仁、厚朴、茯苓、泽泻、车前仁以增清热利湿之力;夹食者可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可加金银花、连翘、薄荷;如在夏暑期间,症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等,为暑湿侵袭,表里同病,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3、伤食泄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若食滞较重,脘腹胀满,泻而不畅者,可因势利导,据通因通用的原则,可加大黄、枳实、槟榔,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使邪有出路,达到祛邪安正的目的。

慢性泄泻

1、脾虚泄泻

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减当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2、肾虚泄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可加附子、炮姜,或合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升阳健脾,亦可合桃花汤固涩止泻。

3、肝郁泄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

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可加柴胡、枳壳、香附;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晶,如乌梅、五倍子、石榴皮等。

(0)

相关推荐

  • 脾强,命长!分享一张方子,健脾止泻,治慢性拉肚,守住后天之本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脾胃病学>.<脾胃论> 你好,我 ...

  •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阐述从中医怎样分型治疗体内体外之湿病

    主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仲景学院(仲景学府) 郑东河南经方医药研究所中医(综合)诊所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张仲景学术研究中心 一.王付教授门诊经方处方大数据库在数量质 ...

  • 【中医笔记】贾老小儿泄泻证治十九条1.感...

    [中医笔记]贾老小儿泄泻证治十九条 1.感寒伤湿泻 治法方药: 疏风散寒,解表化湿,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泻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代表方为葛根芩连汤 3.食滞胃肠泻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代 ...

  • 苏州国医堂名老中医教你如何辨证论治带状疱疹

    "蛇丹""蛇串疮""蛇盘疮""缠腰火丹"--这些其实也就是带状疱疹,得过带状疱疹的人,相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都是很难 ...

  • 杜雨茂:中医不完美,辨证论治亦不完美

    导读:杜雨茂先生,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内科临床四十余年,是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大家.陕西省名老中医. 作为一名铁杆中医,杜先生冷静客观地分析了现代中医之处境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 ...

  • 小儿腹泻的中医辩证调治

    每到夏秋季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以婴幼儿(6个月-2岁)腹泻的发病率最高.多数孩子最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几乎所有患 ...

  • 经常腹泻?中医:脾肾不足,三招保你“泻立停”

    经常腹泻?中医:脾肾不足,三招保你“泻立停”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ZZYXH/T157-2009)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 您容易疲乏吗 ...

  • 中医药物分类常识小结

    中药药物的分类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一.植物药:带木.藤.根.香.草.叶.花.子.皮.仁等字眼的药.这些都属于药物的具体部位,如种子.根.果皮. 特殊:穿山龙.牛膝.淫羊藿.狗脊.穿山龙:穿山 ...

  • 关于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

    一.认真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的学习 中医疾病及证候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病案首页等是推进中医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了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代码与ICD-11的衔接,国家中医药局修 ...

  • 中医如何分类人的体质?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