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老北京,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灭亡,溥仪暂居紫禁城内廷。

本组照片所呈现的,正是民国初年,紫禁城周边的景山、前门和街市景象。

1913年正阳门

正阳门是旧北京名号最为响亮的一座城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本图为正阳门瓮城西闸楼门外情形,右侧高大的建筑就是正阳门城楼。

北海

隔着碧波荡漾的湖水眺望永安寺白塔。照片的左侧是金海桥,桥的两端各有一座牌楼,上面分别题有 “金鳌”和“玉蝀”,此桥也因此被称为“金鳌玉蝀桥“。

景山街道的三座门

三座门是由并排的三个门楼组成的一道门禁。 旧时的北京皇城有好几处三座门,比如东西长安街三座门,东安里门三座门等,主要功能是用于宫禁防卫。

嬉戏的孩子

三座门附近的街道上,一个男孩正牵引着一辆山羊小车前行,车上还坐着两个孩子。背景是景山和山上的亭子。景山上一共有五座亭子, 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里面供奉着铜佛,称“五方佛”,老北京习惯称之为“五味神”。

景山大门

门前虽有持枪站岗的士兵,但此处已非禁地,门内有很多老百姓活动的身影。透过门洞,可以看见景山顶上高大的万春亭。

鼓楼上眺望

北京鼓楼坐落在四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通高近四十七米。站在鼓上向南眺望,远近景色一览无余。前面的街道是地安门内大街,街的尽头是景山,在景山西边可以看到高耸的北海白塔。

四合院

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又名四合房。图中的这座四合院位于紫禁城附近,庭院里石板墁地,非常规整,旁边砌有花台,内植花树,一看就是有些年头老树了,可见这不是一般人家。

北京街头的一处小吃摊

从上色完成的那一刻起,小编对这张照片就爱不释手,虽然照片上小吃摊条件相对简陋,但物品摆放非常整齐,台面更是擦拭得一尘不染。伙计古铜色的脸上露出的笑容亲切自然,又带着一丝京城人的自信。

小伙计

永恒兴老店门前,一名系着围裙,端着托盘的小伙计正动作娴熟地给食客递汤上饭,他面带笑容,十分开心的样子,可能是这家小吃店的一名学徒。

耍熊人

一名上门表演的耍熊艺人。当时他们除了在天桥撂地卖艺,还经常走街串巷,随时随地演出,遇到节日或喜事,他们也会走进大户人家,在庭院里表演助兴。

街头一角

高墙、古树、老牌楼,还有八字墙上精美的石雕,无不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昔日辉煌。大树下,停着一辆拉水的牛车,更添岁月沧桑之感。

劳动者

紫禁城附近街道上的一个白胡子老人,一名最普通的劳动者。穿着棉坎肩,戴着风帽,挑着担子。此时他被摄影师的镜头吸引住了,正驻足好奇地观看。

原野景色

一名道士走在水沟边的路上,不远的地方有不少用高粱杆编成的“挡风墙”,一派标准的京郊景色。但本图的原注为“北京紫禁城”, 可能真的就在附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