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没有比CFO“充当”CEO更可怕的事情了,对吗?

作为一个资深的财务人员,我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这无关个人的道德,也不是职业歧视。而是屁股决定脑袋,长期性的屁股所处的位置,可能就无形中固化了部分专业人员的脑袋。

那么这个CFO(首席财务官)充当CEO(首席运行官)的人如果更加的正直和为公司考虑,会不会避免这种问题呢?可能不但不会,而且还比那些不太称职,甚至玩忽职守的人带来的长期影响还坏。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有很多真实的案例。

当然为什么今天要说到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各大平台上,大家对现在阿里的好多做法表示不太理解甚至表示出愤怒。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把阿里现在的问题归结为,拥有财务专业背景的张勇,在接替马云担任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后的一系列提升公司利润的决策。

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那就是越来越好看的财务报表,我们就来看一看阿里这些年的净利润表现吧:

张勇于2015年5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2019年9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阿里这几年的净利润增长,特别是2019年,那可是在高位还打着滚儿地涨,很是让人吃惊的。当然营收也每年轻松上涨1000亿,这可是格力的董大姐花了好大的力气,历经数年,并带来一堆副作用才苦苦完成的“大目标”。阿里和张勇就跟老王在电视上对主持人说“小目标”的笑话一样,一个年头轻松地就搞定了1000个小目标。

那么阿里这些增长,主要因素是不是电商市场的爆发式增加带来的风口呢?有一部分是,但并不全是。比如,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在淘宝和天猫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各种服务都要向商家收费,甚至有说查看自己的销售数据细节情况都要收费。当然更多的是引流需要商家付费,这是不是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竞价排名呢?

越来越好看的报表,在短期内肯定是能带来很好的股价上升的,也能给公司长脸,甚至一度认为是为国争光。2017年初不到90美元的股价,2020年10月最高涨到了接近320美元。但同时带来两个副作用,一是小商家的丢失,并间接促成了拼多多的兴起,给自己带来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另一个就是这种金融市场股东们的业绩增长需求预期,就跟催命式地在不断加码,但任何公司的增长都不可能没有极限。

是不是由于更高的利润增长预期导致了相关决策,并引来反垄断调查,我们不敢乱加猜测。但越来越利用优势地位来打击竞争对手,确实是不怎么光彩的事情,于是,就这样风向开始变化了。

还有没有CFO或者财务背景的人掌控了大公司,导致短期风光,而长期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呢?应该说多得是。

在美国汽车发展史中,各公司的开创者不是产品技术的精英,就是市场销售的天才。但是到了二战以后,美国汽车公司开始倾向于由财务精英主政。最著名的蓝血十杰以财务管理闻名于世,其中一度出现了若干个福特汽车的总裁。

通用汽车也不例外,战后的发展历史中,出身财务背景的总裁不在少数,2009年申请破产保护时被迫辞职的瓦格纳就是CFO出身。

瓦格纳于1992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兼CFO,从2000年6月起,瓦格纳一直担任通用汽车总裁兼CEO。其实瓦格纳只是通用汽车从财务系统升至CEO的最后一个代表,通用汽车由财务人员掌权是从弗雷德里克·唐纳(Frederic Donner)就开始的。

唐纳出生于1902年,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毕业后获学士学位。1926年,唐纳加盟通用汽车纽约部门,出任公司会计;1934年,唐纳升任助理财务总监;1941年时年38岁的唐纳成为通用汽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级别高管之一;1956年,他出任公司专管财务的执行副总裁,两年后接任CEO。

唐纳是这样认为的“造汽车很重要,但赚钱更重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通过“各品牌产品的同一化”来增加利润,也就是各品牌、各类车型通用部分零部件来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各部门独立决策被无情剥夺。这个理念后来被丰田发扬光大,也就是现在某些朋友们买的雷克萨斯车上,总有不少零件和丰田品牌相应车型可以通用的原因。

于是,通用汽车总部的高层,不再强调和要求每种品牌的独特性,各个事业部以追逐短期的财务数字表现为主要目标。中低档车雪佛兰和庞蒂亚克也推出高档车,高档车别克和凯迪拉克也生产中低档车,每一个产品事业部都力图为所有顾客提供所有产品。因为这样才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于是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别克和庞蒂亚克的同平台车的图片放在一起,看上去就像多胞胎兄弟一样。

唐纳是财务出身,在他任职通用汽车CEO期间,财务人员逐渐掌管了公司的实权。注重数字和成本控制的财务人员,经常与追求汽车性能的工程人员发生严重冲突,公司出现相当大的内耗,一些质量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一直拖延下来。

唐纳的改革还有,他建立了装配部,彻底改变了上任CEO斯隆时代的“分散经营,统一协调”的事业部制管理方式,加速了通用汽车公司内部保守官僚体制的形成。

“同一化”战略确实给通用赚了很多钱,却损害了品牌差异性,还带来了产品质量下降和技术更新慢的问题。因为更新技术就要大力研发,而研发投入大就会影响利润表现。这是财务人员掌权的公司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一个财务人员,我是很沉重地讨论这个问题的。财务背景的人往往认为,出于对公司更好的目的,出于为股东和投资者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而且在辛苦努力下还取得了成功。但是长期来看,却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甚至害惨甚至害死了公司。这是一件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啊!

世界是复杂的,绝不是财务数字那么简单,“货币计量假设”始终是一个假设,千万不可当真。专业人士的意见是可贵的,但专业人士的意见很多时候也是带有职业偏见的,只是这些偏见短期内看不出来,而且更多的时候还表现得无懈可击。

阿里的发展可能需要内部开始反思了,掌控着公司大权的各位有财务背景的老总,你们可能也需要反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