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志·第一卷·淮河大事记目录
淮河志·第一卷·淮河大事记图书《淮河志·第一卷·淮河大事记》是199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元海,康复圣。本书介绍了淮河志·第一卷·淮河大事记等方面阐述。基本信息书名淮河志·第一卷·淮河大事记作者唐元海,康复圣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年09月目录1基本信息2内容简介3本书目录折叠基本信息编纂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志》编纂委员会ISBN:7-03-006136-5内容时限:0000-1990折叠内容简介本志记述历史上从夏代至1990年治理淮河的大事。本书目录淮河大事记版权页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毛泽东题词序钱正英序杨振怀序钮茂生前言凡例《淮河志》第一届编纂委员会《淮河志》第二届编纂委员会《淮河志》第三届编纂委员会《淮河志》系列志书总编、副总编《淮河志》系列志书总纂组《淮河大事记》撰写人员《淮河大事记》编辑说明目录一、夏代至北宋(公元前21世纪~公元1127年)传说时代(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淮周惠王二十年至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7~前651年)水利盟约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陈蔡运河楚庄王十七年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前591年)孙叔敖创建芍陂等灌溉工程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邗沟的开凿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菏水的开挖魏惠王十至三十一年(公元前361~前340年)鸿沟的开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黄河在酸枣决口通泗侵淮汉武帝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前129年)淮阳水利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瓠子决口入泗侵淮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汝南引淮灌溉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公元25年后)浚五沟入澺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鸿隙陂的修复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汝南方梁石洫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汴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蒲阳陂的修复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鲖阳旧渠的修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许下屯田陈登修浚扬州五塘陈登筑捍淮堰邗沟改道建安五年(200年)刘馥在淮南兴修水利建安七年(202年)曹魏时期的淮河航运建安十四年(209年)巢肥运河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淮泗大水魏齐王正始二年(241年)邓艾两淮屯田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淮域大水杜预废陂塘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石鳖屯田晋废帝太和四年(369年)桓公沟的开凿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淮泗运道兴建堰埭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疏浚汴渠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浮山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薛胄筑金口坝开挖丰兖渠开皇七年(587年)隋初重开山阳渎开皇十年(590年)赵轨大修芍陂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大运河的开通大业三年(607年)山东、河南大水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洗河及丰兖渠的疏浚唐朝初年下蔡水利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安徽、山东大水贞观七年(633年)山东、河南大水贞观十年(636年)修建陈留观省陂贞观十八年(644年)修筑扬州勾城塘贞观年间(627~649年)山东示县、沂州蓄水灌溉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颍州引润水灌田永徽四年(653年)修建光州雨施陂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修复宿州牌湖堤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开通涟水县新漕渠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开扩白水塘灌溉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6年)复开西华县邓门陂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疏浚息县玉梁渠开元二年(714年)修复梁公堰开元七年(719年)创筑捍海堰开元十年(722年)河南大水开元十四年(726年)河南大水开元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738~739年)齐瀚开伊娄河和广济新渠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河南、淮南水灾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引爱敬陂水通漕灌溉贞元八年(792年)淮、泗大水唐宪宗元和三至六年(808~811年)高邮富人、固本二塘的修筑元和十三年(818年)淮水溢唐文宗大和四至六年(830~832年)许卅堤塘灌溉大和七年(833年)苏、皖两省诸州大水盾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徐、泗水灾唐僖宗光启元年至昭宗大顺年间(885~891年)徐、泗、蔡三郡频年水灾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淮河旱涸后周世宗显德年间(955~959年)颍州通商渠的疏浚显德四至六年(957~959年)疏导汴水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浚惠民河开浚广济河整治天源河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淮、颍、汝河水涨开宝六年(973年)淮、淠河大水开宝七年(974年)淮水入泗州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方城运河的开凿淮、汴水涨,入泗州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黄河在滑州南决侵淮徐州、宿州大水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龟山淮口至山阳末口运河的开通西河单级船闸的创建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黄河在郓州王陵埽南决侵淮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汴河防汛汴河疏浚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在滑州南溢侵淮天禧四年(1020年)涟水灌溉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修筑范公堤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汴河木岸狭河工程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豫、皖、苏大水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沈括测量汴渠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变法与两淮水利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在澶州曹村南决侵淮宋徽宗初年(1101~1102年)陈州水利二、南宋至清朝 (1127~1911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决河宋高宗建炎年间至宋光宗绍熙五年(1128~1194年)江淮运河两岸农田水利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淮东大水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在李固渡南决侵淮大定二十年(1180年)黄河在卫州及延津京东埽决口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淮河大水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南流夺淮宋宁宗嘉定二年(1290年)两淮旱饥嘉定八年(1215年)江淮旱蝗灾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黄河在开封寸金淀决口夺涡入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淮域蝗灾至元十九至三十年(1282~1293年)开凿京杭大运河至元二十一至三十一年(1284~1294年)两淮屯田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水在淮河腹地泛流至元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289~1291年)改建金口坝和创建堽城坝至元二十六至元顺帝至正元年(1289~1341年)兴建会通河、济州河通航闸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淮水溢入泗州城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通泰海潮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白茅口、金堤决口后主流回复汴水泛道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黄河在曹州决口和引河入泗济运修建兴化县南北塘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主流夺颍入淮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修筑淮扬运河重堤,实现运湖分隔明成祖永乐七至八年(1409~1410年)黄水冲决陈州、开封两城永乐九年(1411年)宋礼修浚会通河永乐十二年(1414年)邝野整修芍陂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瑄创筑淮安黄、淮南堤陈瑄督运永乐十四年(1416年)黄河在开封决口,主流夺涡入淮永乐十五年(1417年)改建和增建会通河通航闸永乐十六年(1418年)黄河在河南继续决溢成灾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黄、淮泛涨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南北决口,南决夺颍入淮明代宗景泰四年(1453年)徐有贞堵塞沙湾决口,黄水屡犯开封景泰五年(1454年)淮扬大水,湖决高、宝堤岸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水灌开封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清河灌区的修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芍陂的围垦和反围垦成化二十至二十一年(1484~1485年)淮域大旱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白昂实施北堵南疏的治黄方略弘治六年(1493年)刘大夏筑黄河北岸太行堤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黄河河道北徙泛滥苏、鲁正德十二年(1517年)黄、淮泛溢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江、淮、海暴溢嘉靖十八年(1539年)苏北海潮嘉靖十九年(1540年)黄决野鸡岗夺涡入淮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黄水冲决曹县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淮水暴溢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黄河再决曹县嘉靖四十年(1561年)淮河水涨,里运河决堤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衡开南阳新河明穆宗隆庆三至六年(1569~1572年)黄、淮连年水灾隆庆六年至神宗万历六年(1572~1573年)王宗沐重修高家堰和淮安西长堤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黄、淮并涨,决高堰等湖堤十五处万历五年(1577年)黄、淮并涨,决高堰等湖堤万历六年(1578年)蓄清刷黄万历十年(1582年)苏北海潮万历十六年(1588年)潘季驯大筑荥泽至海口的黄河堤防万历十七年(1589年)淮域大旱万历十九年(1591年)黄、淮决溢,水淹泗州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分黄导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李化龙开洳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郭陂塘的修竣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泇河入黄口的修治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年)黄、淮交涨,水灌兴化、盐城崇祯十二至十四年(1639~1641年)淮域连年大旱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水淹没开封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黄、淮决溢顺治六年(1649年)淮河大水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阻止黄河改道北流入海顺治十五年(1658年)黄、淮交涨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高邮清水潭决口康熙三年(1664年)淮溢、盐城海啸康熙七年(1668年)临沂、郯城发生大地震黄、淮在苏北多处决溢康熙九年(1670年)黄、淮决溢康熙十二年(1673年)淮决高良涧,下游大水康熙十四年(1675年)黄河、运河决溢康熙十五年(1676年)洪泽湖大堤决口三十四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提出治理黄、淮、运规划靳辅主持大挑清口诸引河康熙十七年(1678年)靳辅主治苏北黄河决口、增筑漕堤康熙十八年(1679年)靳辅在黄、运沿岸修筑滚水坝康熙十九年(1680年)靳辅主持新开皂河淮河洪水淹没泗州城靳辅建洪泽湖大堤滚水坝和里运河归海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河决淮涨,苏北大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靳辅主持开挖中运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山东省郯城县禹王台建竹络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董安国主持挑云梯关外马港引河黄、淮大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口首次建东西束水坝颜伯珣督修芍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黄、淮决溢张鹏翮治理清口张鹏翮改建归海五坝沂、沭河地区大水康熙四十年(1701年)济宁、兖州二府大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张鹏翮扩建清口引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淮河大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黄、淮大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第六次南巡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修筑蔺家坝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河决中牟等地,南入贾鲁河雍正二年(1724年)修建独山湖临运堤雍正三年(1725年)山东增建戴村坝上流石坝黄、淮大涨雍正四年(1726年)修筑马踏湖、南旺湖堤雍正六年(1728年)修筑蜀山湖堤、闸雍正七年(1729年)修建范公堤各泄水闸雍正八年(1730年)沂、沭、泗地区发生大洪水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黄、淮大水乾隆二年(1737年)筑清口草坝河南汝河大水乾隆四年(1739年)黄河决于曹县,六州县受灾乾隆六年(1741年)淮河中下游各州县大水开挖惠济河乾隆七年(1742年)黄、淮决溢,皖、苏受灾乾隆八年(1743年)修筑六塘河及前后沭河堰工乾隆十一年(1746年)黄、淮、运并涨增修范公堤及沿海诸河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范公堤各越闸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浚山东运河安徽沿淮各州县大水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阅视洪泽湖大堤豫东商丘地区除涝工程开工乾隆十七年(1752年)山东修建沿运河、湖涵闸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淮决溢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黄、淮大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浚山东运河淮河上中游制定飞马报汛制度河南挑浚贾鲁河、涡河等河道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修建山东运河闸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黄河南决夺涡入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浚苏北串场等河河总高晋建云梯关碑乾隆三十年(1765年)疏竣中运河、改订微山湖水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江苏挑六塘河,修沂河堤工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沂、沭、泗河水溢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阳关立水志,并规定报汛水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阜阳各州县挑沟渠七十余道山东水源不足,车水济运乾隆四十年(1775年)浚睢河南北股河和淮安境河湖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山东大旱,挑南旺运河,浚蜀山湖蓄水济运黄河决祥符、考城夺涡入淮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决口仪封,南四湖周边各县被淹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淮、睢河泛涨,中下游各州县被淹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大修济宁至台儿庄运河土石堤岸及闸坝工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整修太行堤八百余里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山东省三年连续大旱苏北连续两年大旱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黄河决丰汛六堡、鲁西南被淹嘉庆四年(1800年)河决砀汛,淮水盛涨大挑山东运河、整修运河闸坝工程嘉庆十二年(1807年)山东大浚牛头河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淮河海口工程嘉庆十八年(1813年)洪泽湖南开挖头、二、三河疏浚山东泉源工程大兴淮扬下河水利嘉庆十九年(1814年)挑山东各泉河,收水济运黄河决溢入淝河、秋禾被淹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查勘微山湖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浚南北六塘河、盐河等河道光四年(1824年)御黄坝分溜倒灌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河决祥符,桃源人为扒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河决桃源,六塘河溢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决中牟,冲入贾鲁河,淮河中下游受灾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黄河决口桃源,邳、宿大水归江十坝全部建成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在丰县、砀山决口淮河改道入江之始咸丰三年(1853年)黄河丰北决口塞而复决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咸丰六年(1856年)淮域大旱,河湖枯竭,飞蝗蔽天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淮安绅士丁显提出复淮故道倡议淮域大水同治六年(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藩设立导淮局泗水泛滥成灾同治七年(1868年)黄河决荥阳,铜瓦厢决口堵否之争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于郓城决口,鲁西南被淹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鸿章反对黄河回归淮徐故道黄河决东明入运,徐、海大水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豫、皖、苏、鲁四省大旱,民大饥光绪三年(1877年)豫、皖、苏大旱,大饥光绪七年(1881年)刘坤一设立导淮局光绪九年(1883年)两江总督左宗棠查勘淮河入海道豫、皖、苏淫雨大水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危害豫东光绪十六年(1890年)泗河大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淮河中游大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豫、皖、苏夏大雨,淮水泛溢成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豫东、苏北地区大雨,河水泛溢成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淮河轮船客货运输公司成立清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疏浚淮河中游航道皖、苏大雨,沿淮及里下河受灾宣统二年(1910年)豫、皖、苏大水宣统三年(1911年)张謇设立江淮水利测量局三、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9月)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公布了导淮兴垦大纲美国技师詹美生提出导淮方案民国2年(1913年)江淮测量局在淮河中下游建立水文站淮河流域大旱北洋政府设立导淮局民国3年(1914年)导淮局改为全国水利局苏北大旱,沿海卤潮倒灌山东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成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成立苏、鲁两省在台儿庄召开治运会议安徽省修筑颍上、霍邱淮堤民国5年(1916年)淮河大水民国6年(1917年)《勘淮笔记》出版民国8年(1919年)张謇发表《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安徽省水利局导淮计划台儿庄、韩庄设水文站民国9年(1920年)费礼门提出《导淮计划书》沂河首次在李家庄设水文站民国10年(1921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水沭河开始设立水文站孙中山提出: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民国13年(1924年)河海工科大学成立民国14年(1925年)全国水利局发表治淮计划民国15年(1926年)黄、泗、运河决口为灾民国16年(1927年)整治泗河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导淮图案整理委员会《淮系年表》和《江苏水利全书》出版淮河流域大旱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导淮委员会组织法条例》淮河流域旱蝗灾害导淮委员会成立导淮委员会隶属沿革导淮委员会举办工务人员训练班国民政府设导淮基金德国方修斯教授来华民国19年(1930年)李仪祉与方修斯视察盐、灌河李仪祉、须恺查勘淮河中下游召开《导淮工程计划》研讨会豫东大旱,豫南大水山东运河工程局成立民国20年(1931年)淮河流域大水中国水利学会成立国民政府审议通过第一期《导淮工程计划》皖淮筑堤浚河工程拟定导淮入海工程计划疏浚南四湖西洙水河、万福等河民国21年(1932年)国际工程专家考察淮河治理泗河庄崧甫辞职,陈果夫接任导淮委员会设立公地整理机构民国22年(1933年)张福河疏浚工程开工整修戴村坝疏浚蔡河查得利博士视察苏北水利工程疏浚八里河、乐成河疏浚坡河黄河决口、鲁西南受灾疏浚彭河整治京杭运河第一次讨论会在南京举行导淮委员会建立第一个气象站民国23年(1934年)兴建邵伯船闸兴建淮阴船闸兴建刘老涧船闸导淮入海水道工程开工民国24年(1935年)导淮委员会设立水工模型试验所兴建高邮船闸黄河鄄城董庄决口南泛,苏、鲁两省受灾洪泽湖三河活动坝动工兴建杨庄活动坝开工兴建民国26年(1937年)完成入江水道测量任务筹措土地兴垦经费淮河正阳关段浅滩疏浚任命须恺为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民国27年(1938年)导淮委员会西迁国民党在黄河花园口炸口泛淮修筑防黄泛西堤修筑防黄泛东堤民国28年(1939年)苏北沿海发生罕见的海啸日本空摄黄泛区整治沙颍河安徽省修筑防泛堤民国29年(1940年)安徽省测量淮北诸河新四军开挖永城新四沟民国30年(1941年)新四军组织群众修筑海堤国民政府召开淮域工程会议民国31年(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水利法》淮河流域大旱召开临泉会议讨论黄水南侵《再续行水金鉴》出版民国32年(1943年)召开第一、二、三次整修黄泛工程会议新四军修复洪泽湖大堤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带领军民抗洪筑堤高宝县民主政府开挖农抗河、抗日河河南省连续大旱淮北抗日民主政府修筑淮河大堤苏北解放区挖河修渠、发展灌溉民国33年(1944年)淮宝县民主政府修筑高邮湖人字头拦河坝导淮委员会创立高级水利科职业学校苏皖解放区兴修农田水利拟定黄泛区善后救济计划民国34年(1945年)解放区军民疏浚河道、排涝垦荒民国35年(1946年)抗日军民整修苏北运河黄河花园口堵口战后淮河干支流堵口复堤工程豫、皖两省发生洪涝灾害民国36年(1947年)山东省南运河复堤沂、沭河查勘、复堤泗河堵口复堤护岸行政院水利部成立淮河水利工程总局成立山东运、泗河泛滥成灾筹办濉河整理工程民国37年(1948年)抗日民主政府以工代赈修海堤中共华东局批准导沭工程方案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南迁民国38年(1949年)豫皖苏分局发布春耕生产和兴修水利指示解放区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导沭入海计划解放区苏北运河工程局成立山东导沭工程开工南京军管会接管淮河水利工程总局苏北春季治水修堤工程全面展开华东农林水利部组织勘测队赴淮河流域勘测皖北各县春修水利完工南京军管会召开江、淮防汛会议中共华东局发布防汛抢险指示淮、沂、沭河中下游发生水灾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10月~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