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重心——加速颅内血肿的吸收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急重症,其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虽低于缺血性卒中,但危险性远高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且致死致残率高,70%以上的患者24 h内发生颅内血肿增大甚至累及脑室,3个月内病死率高达20%~30%。

脑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突然涌入脑组织形成颅内血肿,血肿占位效应引发周围组织循环障碍导致初级损伤,出血后形成的血肿裂解产生血细胞降解产物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导致二级损伤,进一步损伤脑组织。此外,在血肿形成的同时,血肿周围血脑屏障被破坏,炎性因子增多,周围组织水肿,血肿同水肿带进一步压迫脑组织从而诱发更严重的神经损伤,最终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所以,血肿是脑出血损伤的始动环节,2004年国际卒中大会就提出“血肿体积减少呈更多显示时,预后恢复越理想”的观点,表明了加速清除颅内血肿对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性。

目前,脑出血临床上内科多采取保守治疗,如降压、止血、渗透性利尿、神经保护等,尚无针对加速血肿清除的治疗用药。重症脑出血倾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血肿、解除对脑组织压迫、降低颅内压,减轻及防止脑疝形成,改善脑出血的严重病理改变。而手术适应证的限制、并发症、手术风险等也是目前外科治疗面对的一大挑战。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卒中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中国脑卒中合理用药指导规范》,在脑出血的合理用药中提出,“有些中成药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意识、促进血肿吸收等作用”。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发表的一项mate分析中,也显示了该结论。

这项研究从7个资料库中收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最终包括14个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单独使用中成药脑血疏口服液或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采用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使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血疏口服液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或辅助方法治疗脑出血,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脑血疏口服液能明显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减小脑血肿的体积(P<0.05)。对比4周时的NIHSS和90 d后的BI均有改善,说明脑血疏口服液能减轻神经损伤,改善预后。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说明长期服用脑血疏口服液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出血是神经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项亟须处理的紧急病症。除去常规治疗外,中医药越发显现其潜在的治疗价值,尤其是脑血疏口服液加速血肿吸收的作用,填补了临床治疗的空白。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深入发展及不断进步,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将不断改善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带来更为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编辑 | 丁慧鑫

审校 | 董晓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