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这两份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79岁,主因左乳肿物就诊。查体:左乳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欠清,移动度较差。超声所见:左乳头上方距乳头约1-2cm腺体层内可见混合回声囊实性肿物,大小约3.3×2.8×2.6cm,以中低回声为主,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欠清,内可见散在不规则无回声液性区。CDFI: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频谱,PSV:12.0cm/s,RI:0.83。超声提示:左乳囊实性占位性病变,BI-RADS:4c类图1:左乳囊实性肿物,以中低回声为主,外形不规则,边界欠清,内可见散在不规则液性区。图2:CDFI显示肿物内血流不丰富,阻力指数增高,RI:0.83。随后,腺体外科给予手术处理,术后病理回报:(左乳)黏液癌,微乳头型 病例2:患者,女性,主因左乳肿物就诊。查体:左乳肿物质地偏硬,边界欠清,移动度差。超声所见:左乳外上象限2点方向距乳头约1cm腺体层内可见中低回声,大小约3.3×3.0×2.1cm,外形不规则,略呈分叶状,边界模糊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肿物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走行不规则,可探及动脉频谱,PSV:28.0cm/s,RI:0.82。超声提示:左乳实性占位性病变,BI-RADS:4c类图3-4:左乳中低回声实性肿物,外形略呈分叶状,边界欠清,回声欠均匀。图5:CDFI显示肿物内血流较丰富,走行不规则。图6: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高阻动脉频谱,RI:0.82。随后,腺体外科给予手术处理,术后病理回报:(左乳)黏液癌,可见微乳头结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乳腺黏液癌,又称为黏液样癌、胶样癌,其来源于乳腺的导管上皮,是一种少见的浸润性癌,仅占所有乳腺癌的1-4%。一、乳腺黏液癌有何流行病学特点?(1)乳腺黏液癌多见于55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69岁,高于其他常见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2)而在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中,乳腺黏液癌所占比例极低,不足1%。二、乳腺黏液癌有何病理学特征呢?(1)在镜下,乳腺黏液癌表现为散在的一小团、一小团的肿瘤细胞如“小舟”一般,漂浮在“广袤的”黏液湖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大量的黏液几乎都是细胞外黏液。(2)乳腺黏液癌的肿瘤细胞生产出黏液后,并不像印戒细胞癌那样潴留在细胞内,而是排至细胞外,形成前述的细胞外黏液湖,而这些排出的黏液则是“浸润”细胞间质的主力(而非肿瘤细胞本身),这与阑尾黏液性肿瘤侵犯间质的方式相似;(3)这使乳腺黏液癌的预后好于其他常见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三、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表现之间有何联系呢?(1)从病理上,乳腺黏液癌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两者的超声表现各有特点~(2)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几乎由黏液湖组成,而肿瘤细胞少,在超声上多呈膨胀性生长,可有假包膜,囊性成分多,回声低,这“人畜无害”的外表容易使超人们误以为是含有黏液的纤维腺瘤,而报了良性的诊断,甚至部分文献指出超声对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不足50%。(3)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则“混合”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等成分,以致其在超声上的恶性征象的出现几率高于单纯型,如形态不规则、毛刺、回声不均、砂砾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周围组织扭曲等均可出现;混合型因表现出更多的恶性征象,超声诊断率可达70%,但仍低于其他常见类型的乳腺浸润癌。(4)有学者指出,“老年患者,若超声表现为乳腺囊实性混合回声肿物,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和乳腺黏液癌中液性成分多有关),CDFI显示瘤体内血流丰富,应高度怀疑乳腺黏液癌”,此建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请大家留意!~四、乳腺黏液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是怎样的?(1)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其实性成分的类型和比例有关,一般呈高增强,可早于或晚于周围组织开始增强,增强上升支较平缓,达峰时间常>30s,部分可探及粗大滋养血管,首先开始增强,增强后瘤体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2)而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可几乎表现为无增强,仅在病灶边缘探及少量造影剂进入,造影后瘤体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五、乳腺黏液癌的预后如何?(1)整体来说,乳腺黏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浸润癌;(2)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仅2-4%,而且单纯型黏液癌预后好,特别是直径<3cm(甚至<5cm)的,10年生存率高。 感谢潇洒老师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下期见❤欢迎大家在本文【评论区】留言,聊聊自己的看法!若您觉得还行,还请【收藏】、【点赞】 【再看】哈,谢谢您啦!《华斌的超声笔记》第4辑即将售罄,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