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秘诀: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一、头面躯体痛证

1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2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3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4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5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6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7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内科病证

8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9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10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1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12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13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妇科病证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14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

二、皮外骨伤科病证

1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2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三、五官科证

1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2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四、其它:

1戒断综合征: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
2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压痛)。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除了有运行气血的功能外,还有传导病邪、反应病候的作用,即当人体有病后,疾病信息可以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的穴位(压痛点)或某些部位(包括皮肤异点、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上。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除了有运行气血的功能外,还有传导病邪、反应病候的作用,即当人体有病后,疾病信息可以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的穴位(压痛点)或某些部位(包括皮肤异点、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上。根据其反应的特征和部位,可以协助诊断、治疗疾病,如在反应点上进行挑针,则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疗效。现将临床上常见体表反应点的种类和特征介绍如下。

1.压痛点

压痛是许多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症状,一般病在气分多反应在阳经,病在血分多反应在阴经。临证时,只要医生认真检查、鉴别,多可发现不同疾病的压痛点之所在。

压痛点的寻找方法:医生以拇指指腹轻轻按压与疾病有关的穴位,比较并找出在相同压力下压痛较明显的穴位。穴位反应性压痛是一种酸困、似痛似胀又似舒服的感觉(与外伤性钝痛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在压痛点略做按摩动作,患者会出现原发病灶症状稍微缓解或压痛有向病灶方向扩散的感觉。

临床上,压痛点最易出现的部位是原穴、络穴、郄穴、合穴和

募穴,以及背部的背俞穴或夹脊穴。如胃痛患者会在其中脘(募穴)、足三里(合穴)、胃俞(背俞穴)等穴位出现压痛;胆囊炎患者会在其日月(募穴)、阳陵泉(合穴)、光明(络穴)、足临泣(输穴)、胆俞(背俞穴)等穴位出现压痛反应等。除在上述规律性部位出现反应外,有些疾病的压痛反应也有经验性规律,需在临床实践中慢慢积累,如肩痛患者多在肩胛冈上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压痛点;腿痛患者多在腰骶关节处找到压痛;胆襄炎患者在肩胛骨的中点及胆襄穴(阳陵泉穴下2寸)处找到压痛点;胃痛患者在肝俞、中枢、公孙、手第二掌骨中间边缘处找到压痛反应点等。

2.皮肤异点

皮肤异点是指在皮表上与周围皮肤不同形状、色泽的点,好发部位如胸、背、颈、肘窝、腘窝、腰骶部、耳背等,包括斑点(与表皮相平,抚之不碍手,形状大小不一,如针帽、芝麻、斑点,颜色以红、褐白色为常见,多无光泽,压之多不褪色,无压痛),痧疹点(形状如沙子,露出表皮,抚之碍手,颜色有红、紫、白色三种),毛孔点(是以毛孔为中心发生异常现象的反应点,按其形色又可分为三种:鸡皮样点,呈毛孔中心凹陷,孔周隆起,白色,状如鸡皮;羊毛疗点,亦呈毛孔凹陷,周边有一红圈,红圈多有一缺口,压之褪色,点中的毫毛竖立挺直,有如钉子钉在毛孔上;虫痧点,状似羊毛疗,其不同在于毛孔周围的红圈呈放射状,弯曲如虫脚,相当于西医学的“蜘蛛痣”,压之褪色)。

各种疾病出现皮肤异点的部位也不一致,如痔疮的异点,常见于腰骶部及上唇系带处;麦粒肿异点,多在肩胛区内;颈淋巴结结核异点,常在两肩胛下角以上、脊椎两侧,且常出现在病位对侧;食道静脉曲张的异点,除背部两侧外,还可在胸部找到。此外,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在相应的体表上出现皮肤异点,这是内外相应的结果,因而皮肤异点在临床上可作辅助诊断之用,即从异点的形状、颜色可知病邪的轻重缓急。例如,红痧为热,紫色为营分有瘀毒;白斑或色淡者主虚主表;褐色沉着者多为慢性病变或病后遗留下来的印记;急性病色鲜,慢性病色暗。

皮肤异点的寻找方法:先按病情轻重并结合其好发部位寻找到大致的针挑点(应当与瘢痕、痔点相区别),然后在这个拟定的针挑点(1cmx1cm)范围内,再寻找皮肤异点作为下针的具体位置。如果异点特征显露不清楚的,可用下面的方法促使其显露:用手指在预定范围的皮肤上按摩几下,以使局部充血;或把局部的皮肤张开、拉紧,一张一放;或在针挑点上用指尖一压一放,使皮肤在一瞬间变苍白复又充血,这样皮肤异点便会被显示出来。

寻找皮肤异点时要注意几点要求:一是光线要充足,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二是皮肤要清洁干净,避免因皮肤污染造成误差;三是如果在预定的范围内找不到异点时,应该扩大寻找范围,不要一成不变,因为书本上的预定部位是凭经验介绍的,而病情于变万化,其反应点不一定在预测之中。

3.异感点

异感点全称为“皮肤异常感觉点”,是指患者某部位对外来刺激表现出特别的敏感或迟钝,包括疼痛和麻木两种感觉。异感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发性痛点,多是近病灶的阿是穴;另一种是加压后才发现异常的压痛点或麻木点,多是远离病灶的反应点。

异感点的寻找,首先要在好发部位寻找,如内脏疾病多在背俞穴、募穴及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出现异感点;其次,应根据疾病所涉及的经脉循行部位去寻找。其具体的寻找方法有三种:①指压法:即在可能针挑点的区域上,先用医者的拇指端在上面来回推压,以找出麻木中心之所在。如果是自发性疼痛或麻木的阿是穴,则可由患者指出大概的位置(此时患者最好只用一只手指来指示患处,以便较准确地定出其中心点的确切位置),再寻找其中心异感点。临床使用指压法时,一般要事先给患者说明用意和方法,请他随时告知受检部位的感觉,以确定最疼痛或最麻木的地方。同时,医者应注意压力要适中、均匀,而且不要单按压有病理反应的位置,还要按压周围正常的皮肤,以便比较鉴别,对感觉迟钝者尤其要这样。②棒头按压法:即用弹丸棒头探针或火柴头之类的棒头物,对准要测试的区域点进行细探(一般可先用指压法把测试的范围尽量缩小之后,再用棒头寻找),以求探压出其中最敏感或最迟钝的一点,以便确定下针的位置,其注意事项同上。③仪器探测法:目前利用仪器进行体表检测法的情况越来越多,这里只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利用一般电针机或探测仪,其方法是:令患者握住手筒(如果是电针机则握住一条阳极电线夹子),检查者拿着另一极的小棒(用电针机时,则在金属夹子上再夹上一支弹头探针或大头针),用探棒圆头或大头针帽放在待检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分部循按,当循按到穴位时,受检者会感觉到灼痛感或有麻痹感,这时探测仪的信号系统便会发出光亮或声音信号(用电针机的则由患者报告情况),便可测到皮肤异感点。应用探穴仪进行探测时,首先要注意检查仪器是否完好,皮肤是否洁净,干湿度是否正常;一定要熟悉仪器性能及操作程序,调好电流量的大小,所用的压力一定要适中、均匀;事前应进行充分的解释,使患者安静合作;测麻木区(点)要先测试正常皮肤,再试病理反应点,否则将难于辨别出来。

4.结节点

结节点是指皮肤或皮下出现结节状病理反应物,推动时有移动感,结节皮下反应多伴有压痛,其特征是:硬感,结节呈圆形、棱形、扁平形、柱形或椭圆形,以及条索状的疙瘩状物,大小不等。

结节点多数隐藏在皮下组织或更深的肌腱、筋膜之间,病理结节大都伴有压痛,外观一般不易看得见,必须用手去触摸探索、细心体会方能发现。其寻找的具体方法是:在患者的配合下,医者用拇指的指腹向着预定的区域或针挑点的部位,上下左右进行推按捏摸,遇有压痛者或有阻手的地方,再细心按压体会,找出结节所在(注意与小肿瘤和瘢痕之类相鉴别),并明确其结节的大小、深浅、性质、形状等情况,拟定针挑的具体位置和方法。

结节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脊柱两侧的皮下组织,如心脏疾患常在心俞、督俞穴处出现硬结;肝脏疾患多在肝俞、筋缩穴处出现条索状硬结;脾脏疾患多在脾俞、中枢穴处出现结节;肺脏疾患多在肺俞、身柱穴处有椭圆形结节;肾脏疾患多在肾俞、志室穴处发现扁平形硬节;头痛常在两侧或单侧风池、天柱穴附近出现圆形硬结等。

此外,结节点多是一种病程日久,隐患不愈,痰湿瘀郁积聚而成的一种病理现象,有结节阳性征出现的患者,大多数是病程迁延日久的,故通过结节的消长可以测知病情的进退,以作为诊断的参考、处方选点的依据。

5.脉络点

脉络点指体表浅表血管的形态、色泽的变异,确切地说它不是点,而是线。所谓脉络点是指在这条脉络上的点,主要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进行寻找(注意寻找部位要暴露清楚,光线宜充足)。如果脉络不显露的,可以用手按摩,拍打局部使其充血;若耳部可以扭拧其耳壳,使其充分显示出来。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故凡百病如累及心血者均可出现脉络的异常,临床应予重视和寻找。

秘传穴位疗法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

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

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 ----- 足三里、 头痛 -----卤会

伸展一切经脉----- 申脉、 鼻病 -----风门

一切筋病 ----- 承筋、 尿多 -----小指第一关节、

一切骨病 ----- 绝骨、 更年期----- 隐白

一切疹病 ----- 百虫窝、 咳喘 ----- 定喘

一切主升 ----- 百会、 胆囊炎-----胆囊穴

一切主降 ----- 涌泉、 面瘫 -----牵正

内外伤 ----- 承山 阑尾炎----- 阑尾穴

血压 ----- 三阴交 中风 ----- 悬钟

经验四穴;

血海领血超、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

独特穴位诊疗;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 男科病亦有反应、

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应

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有反应的、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

便秘大肠腧附近多有错位

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如果环跳也有压痛即可确诊。

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胃肠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印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太阳、风池、头维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多一次治愈。

中府穴是肺经病变的反应点、

坐骨神经痛在天宗附近有压痛

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呃逆点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泻便秘取天枢、

女人肩背酸痛取附分、膏盲、

男人肩膀酸痛取天柱、肩井、

肩胛内上角对肩周炎有特效的、

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结肠炎在章门有压痛、

胃溃疡在足三里下2寸及梁丘穴有反应、

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漏谷、阴凌泉穴有压痛、

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有压痛、

胆道病在胆囊穴和外丘穴有反应、

阑尾炎在阑尾穴有反应、

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有反应、

{以上的反应点在同侧}。

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胃肠痉挛大多在5--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穴位疗法最难的,就是穴位的找法,除了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穴位定位,还要学会怎么找穴位在身体上的一些阳性反应点,这样对治疗效果那可是事半功倍。下面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轻抚所示经穴周围的皮肤,如此将可发觉在其附近,有肤质粗糙、肤色苍白、偶尔带有红色或有灼热感的异样部位,正是反应力强的经穴所在。

  用拇指及食指捏起那个部位,摸摸看,将会感到刀割样的刺痛,再以指头轻轻压按其他部位,找出点状的硬块肌肉。触摸看看皮肤表面的反应,然后捏起轻压看看,皮下组织较硬的部位,就是施治的部位,就是施治的经穴所在。

寻找穴道的方法

当手指触压到穴道点时,会感觉特别柔软,彷佛里面有个凹洞。 顺着手指,注力到穴道点,会产生轻微酸麻的反应,感觉较敏锐的人甚至会觉得指压处有轻微的温热。

指压穴道的方法

1 先找到所要指压的穴道点。

2 以拇指内侧指关节压住穴道点,并注力往下压。

4 3 往下压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数到6时,指力应当己经深入穴道点。

5 稍稍停留2~3秒,然后数5、4、3、2、1,渐渐全部松开,拇指仍停留在穴道点上2~3秒,接着重复指压的动作。

6 每个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

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病:

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肋间神经痛:

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肱骨外上髁炎:

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腰痛:

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膝痛:

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踝关节扭伤:

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内科病证

面肌痉挛:

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不寐:

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胸痹心痛心悸:

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胃脘痛:

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痢疾:

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妇科病证不孕症:

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痛经:

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皮外骨伤科病证

痤疮:

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痔疮:

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 “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 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五官科证

麦粒肿:

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牙痛:

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花粉症:

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

  • 月老针灸与八字疗法

      一次在呱呱房间偶然的机会里,看见一个光头的老先生在慷慨激昂讲课,他讲的情声并茂.我当时有一个病号很棘手,她是辽宁省秦皇岛市的,她五十三岁二十年前因为小产受凉致双下肢冷痛不能入眠.到处求医问药,疗效 ...

  • 穴位疗法秘诀: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一.头面躯体痛证 1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

  • 珍藏!穴位疗法秘诀: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一.头面躯体痛证 1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

  • 各种疾病常见特效穴荟萃作者:老针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 ...

  • 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 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 ...

  • 刺血疗法秘诀:血络为主穴位为辅

    刺血疗法秘诀:血络为主穴位为辅! 本院刺血科治疗取穴有其特点,与一般针灸专著所载不同,最常用的只有数个,少而精,但是疗效却好.下面着重介绍刺血科常用的穴位及主治. 最常选用的穴位是:头部的太阳.上肢的 ...

  • 刺血疗法秘诀:血络为主穴位为辅!

    本院刺血科治疗取穴有其特点,与一般针灸专著所载不同,最常用的只有数个,少而精,但是疗效却好.下面着重介绍刺血科常用的穴位及主治. 最常选用的穴位是: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 ...

  •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

  •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1、气虚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1、气虚

  • ​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

    ​ 疾病穴位疗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