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11:以爱之名,吾冠之心——读《挑战者深渊》

文/望月听雪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一起连续强暴案。案情虽然严重却并不复杂。很快,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原来,比利米利根是一位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精神病人。更为罕见的是,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大相径庭。”这便是多重人格分裂的纪实小说《24个比利》。也许,大家会说,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且离我们很遥远,时间与空间上的遥不可及,令我们仅仅如故事一般读它。

然而,愈来愈多的报道,将精神方面的疾病推到了众人的眼前,发生的年龄层越来越低,一言不合便以生命的代价划上人生的句点,明明是灿若夏花、如火如荼的青葱岁月,却戛然而止于锦瑟华年,“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最近,“在全网支持新疆棉花的呼声中,有一个和孩子有关的新闻,3月23日,郑州财院一个大二男生,自杀身亡。”而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一段痛苦而艰难的时光,“案发前一段时间,他就开始精神恍惚,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凌晨四五点不是出门溜达,就是蹲在寝室门口默默地抽烟。白天他已无法正常上课,总是躺在宿舍的床上,闭着双眼戴着耳机,时而烦躁不安,时而表情迷茫,对同学的关心和问候,视而不见。在失眠、焦躁、无力、幻听、幻觉这些症状出现之前,这个孩子早已患上抑郁症。”

心理咨询师刘娜在她的文中这样写道:“一旦发现你的孩子,跌落抑郁的深渊,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也不要觉得孩子矫情,抑郁症是难言之隐。更不能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大,认为孩子生病是丢人,孩子休学会被人指指点点,孩子毕不了业就白读了这么多年。孩子的健康是根。其他的一切,包括成绩和未来、面子和荣光,都不过是枝和花而已。”“万木归根叶渐空,淡烟斜照有无中。”

而这本书,是“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精神疾病患者——他的儿子。不回避、不美化,力求描绘出真实的精神疾病状态。直面伤痛是痊愈的唯一办法。”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自己亲人的病痛,往往忌讳莫深,这并不是一种值得拿出来谈论的骄傲资本,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默默舔舐着伤口任其鲜血淋漓却噤若寒蝉。而笔者将它写成了书,昭告天下,将自己的伤口撕开展示,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其笔力及叙事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引领着读者顺着伤者的内心剖析开去,体会那种灵魂深处的空洞破碎,“心若游子,无处可依”。而笔者对于心无所依的比喻令人彻骨寒冷,这便是他最深切的痛吧!“'挑战者深渊’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这里如外星球般荒凉、寂静,头顶一万多米的海水,与世隔绝的冰冷与孤独。”书名极好的诠释了抑郁症患者真实的内心,极度的凄冷与绝望,仿佛心已冰冻,感觉不到世间的任何美好与温暖,如坠冰窖一般的寒冷孤寂,“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痛定思痛之后的劫后重生,一如在深渊里升起而初见太阳那刻的绚烂与感动了……

书中真实再现了一个少年从阳光中跌落无尽深渊,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暗无天日里,在飘渺虚无的幻象里踽踽独行,幸运的是,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执着地要将他从泥泞里拔出,像漆黑的深渊上面一盏微弱的烛火,在风雨飘摇中依然闪亮,艰难引领着少年踏出这“万里愁云百丈冰”,讲述“一段从精神疾病的深渊浮向光明的治愈之旅。”

“酷爱画画的15岁少年卡登·博斯不幸罹患精神病症,不得不休学入院治疗,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精神疾患的痛苦令现实中的他瞬时落入深渊,也同时将他送上幻想世界中的大船,朝着'挑战者深渊’下沉……医院、白色厨房、船长、鹦鹉、波洛医生和那总是伫立窗前的病友少女……幻像迭出,虚实交替。他的内心焦虑、紧张,饱受煎熬。他要潜入未知的海底深渊,努力走出人生的深渊。”“害怕自己没有活着,是一种持久的,深深的恐惧。唯恐应该会被现在是碾压时,你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潜力腐烂成无法挽回的失望。有时我觉得比起这个来,死也许更容易。因为本来可能比本来应该更被看重死去的孩子立在神坛上受人崇拜,而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被藏在地毯下。”对于大多数正常的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伤者的内心,他们的一言一行总是那么特别而没有聚焦点,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自我,过度纠结于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或者想象,这种想象并没有那么美好,甚或是毁灭性的,最终造成自杀或者自残,大概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吧?“我就是那枚一路下坠的硬币在漏斗颈里,尖声叫喊着别无所依,唯有靠自己的动能和离心力,才不至于坠入黑暗中。”这是他坠入深渊时拼尽全力抓住的那根救命稻草吧?少年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吗?他能回归家人和朋友爱的怀抱吗?他用画笔对抗黑暗,无边的幻想和绝境的救赎。

“这是一本用爱写就的小说,十分动人,带有干练而深刻的幽默感,同时又不乏趣味性。作者的儿子布伦丹在患病期间绘制的插图交织着作者精妙绝伦的文字,使故事用混乱的线条、颤抖和强烈的震撼力吸引着读者。”帮住他的少年以及天下千千万万的少年度过孤独、迷茫的痛苦时期。以爱为名是伤害还是救赎,全在于方式的对错。“以爱为名,囚其一生”,还是“以爱之名,吾冠之心”,真诚的爱无关于面子,只是内心的真实所向。

在郑州大二男生自杀的事件里,少年的最后遗言竟然是:“妈妈来接我回家!”而这篇报道的下面是另一个成功走出阴霾的少女的故事,“孩子是女孩,性格内向,乖巧懂事,也难免心思过重,敏感脆弱。高中时,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的清北班。成绩退步了不少,班主任对她说:'千万别以为,你在初中优秀,到高中就一定优秀。咱们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辉煌的历史,把你的盲目乐观和骄傲自大,收回去。’老师说得是实话,但这个孩子从此患上了心病,成绩节节败退,上课经常走神,常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来气,一到晚上就总想流泪,失眠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后来,孩子有点破罐子破摔,宁愿躲在宿舍里玩手机,不愿回家,也不愿去教室上课。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害了最爱的孩子。”终于,这对父母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觉悟,“决定让孩子先请一个月的假,边治疗边自学。一个月结束后,孩子还是不愿回学校,她又给孩子请了一个月假。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学习也落下一大截,妈妈也从原来'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的执念里,渐渐挣脱出来。她接受了孩子患病的事实,不再用过度的期待、情感绑架孩子,也不再动不动大动肝火,暴躁焦虑。孩子生病期间,她带孩子读书学习,出门旅行,陪孩子做手工,还和孩子养了好多绿植,允许孩子养了两只可爱的小猫。孩子请假到第四个月时,忽然对她说:'妈妈,我想回学校了。’母亲说:'要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还在家待着。妈妈想明白了,只要你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谁知道,孩子这次却坚定地说:'妈妈,我想参加高考,我想读大学,我将来想去大城市。’妈妈和孩子商量后,以落课太多为由,向学校提出,把孩子调到普通班。孩子原本底子就好,又聪慧自律,回到普通班三四个月,成绩就追上来了。成绩一上来,孩子自信心又回来了,抑郁症慢慢痊愈了,整个人看起来也充满斗志。2020年夏天,疫情下的高考,这个打败抑郁症的孩子,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浙大。这对父母穿越这场亲子间的战争,走过迷雾,看见初心,不再把过度的执念和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是接纳一个不完美会脆弱,也可能极其平凡的孩子。”

听了太多的负面报道,终于是一个HE的真实事件了,而此书亦是如此,兜兜转转、曲曲折折,少年终于走出深渊,放眼这个美好的世界了,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堂吉诃德那个文学作品里著名的疯子曾与风车搏斗。人们以为他看着风车的时候是看见了巨人,但我们这些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看见的是风车,却像其他人一样,但他相信风车就是巨人。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相信什么。”

“我们衷心希望《挑战者深渊》能给那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带去慰藉,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同时我们也希望,本书将有助于其他人去体会并理解,在精神疾病黑暗而又莫测的水域中航行是怎样的滋味。深渊凝视你时,它一定会凝视你,愿你能毫不畏惧地对视。”

                                                                           ——尼尔·舒斯特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