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七绝压卷的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绛州人。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与岑参、高适、王昌龄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18。县令的千金嫁给部属、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王之涣《凉州词》被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传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有一天,她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为其题写在扇面上。大臣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拿到写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这个大臣当时吓得冷汗直冒。这个大臣突然灵感一闪,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了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王之涣的这首改成了一首词,其意境和韵味会大大增加。'于是,他连忙给慈禧太后读道: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野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足见王之涣《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闲居15年后,经好友推荐,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他在职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然不久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虽然王之涣今仅存六首诗,但是他有两首诗极负盛名。一首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昂扬。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百年来,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这首《登鹳鹊楼》在中国就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给读者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画面,这不能不说是才子佳作。
王之涣诗作别有韵味:《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